第一财经|套现1141亿!腾讯大股东20年赚了7000倍

作者: 刘佳
传言成真 。 时隔三年 , 腾讯控股(00700.HK)第一大股东Prosus再度减持公司股票 。 4月8日开盘腾讯股价下跌 , 截至收盘 , 腾讯下跌1.75%至618.5港元 。
腾讯昨日发布公告称 , 已接获第一大股东Prosus(南非报业Naspers拥有大多数股权)知会 , 其全资附属公司MIH TC Holdings出售1.9189亿股 , 共计1141.7455亿港元 , 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2% 。 出售完成后Prosus持股比例将从约30.86%降至28.86% , Naspers、Prosus及 MIH TC将不再是腾讯的控股股东 。
Naspers上一次减持是在2018年3月 , 当时投资腾讯已达17年的Naspers首次减持腾讯 , 以405港元的价格减持了2% , 约1.9亿股 , 约合830亿港元 , 并表示3年内不会继续减持 , 此后腾讯股价经历大幅回撤 。 而腾讯董事长马化腾也曾在公开场合回应 , 上市公司需要非常好的股东 , “南非大股东17年来就卖了一点点 , 还马上说3年之内不会再卖了 。 ”
如今三年期满 , 腾讯大股东再次减持 。 老虎证券投研团队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Prosus和母公司Naspers一样 , 处于低于账面价值的折价状态 。 而通过变现腾讯的投资收益 , 可以增强公司的实际资产 。 上次减持恰逢腾讯遇上政策性的版号危机 , 因此后续一段时间表现较差 , 而此次腾讯处于强势期 , 并没有基本面上大跌的基础 。 目前最重要的影响可能还是大盘风格变化 , 长期来看并没有影响 。
Prosus公开表示 , 对腾讯的承诺依然坚定 , 通过出售这一小部分股权 , 为核心业务线和新兴部门的持续增长提供资金 , 增加公司财务灵活性 。 该公司同时承诺 , 至少在未来三年内不会再出售任何腾讯股票 。
20年前雪中送炭
投资腾讯至今20年里 , 南非报业已从腾讯身上赚了7000多倍的收益 。
而南非报业投资腾讯背后的故事也具有戏剧性 。 2000年底 , 腾讯注册用户数很快要突破1亿纪录 , 但当时的腾讯融资四处碰壁 ,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曾李青等先后找了搜狐、新浪、雅虎中国、金蝶、联想集团 , 但无人愿出手 。
2001年1月 , 赛格创业园的腾讯办公室里出现了南非MIH中国业务部的副总裁网大为(David Wallerstein) 。 网大为到访中国后无意中发现 , 几乎所有网吧的桌面上都挂着OICQ的程序 , 他接触的几家想接受投资的公司总经理名片上 , 都印有自己的OICQ号码 。
于是网大为找上了腾讯公司 。 双方很快进入到实质性的谈判中 , MIH开出了两个条件:第一 , 对腾讯的估价为6000万美元 , MIH愿意用世纪互联的股份来换 。 第二 , MIH希望成为第一大股东 。
对于这两条 , 腾讯几个创始人当即表示不同意 。 尤其在股份比例上 , 腾讯的底线是绝不放弃控制权 。 在投资方式上 , 世纪互联也是一家未盈利的企业 , “虚对虚 , 你不能拿那个东西来糊弄我们” 。 不过令马化腾等人高兴的是 , 腾讯的估值比一年前整整高出11倍 。
两个月后 , 网大为做出了让步 , MIH的投资将全部以现金支付 , 不过在股权比例上希望得到腾讯的帮助 。
经过一番曲折的交易 , MIH从IDG手中买下12.8%的腾讯股份 , 从小超人李泽楷手中买下20%的腾讯股份 , 偶然闯入的MIH成为腾讯的第二大股东 , 并在此后不断增持 , 成为腾讯第一大股东 。
2004年腾讯上市后 , 市值一路高涨 , 一度成为亚洲市值最高的公司 , 也开始反哺Naspers的业绩 。 而曾经负责投资了腾讯的网大为也加入腾讯 , 任职首席探索官 。
两次减持背后
2018年Naspers减持腾讯时 , 正值腾讯公布2017年度业绩 。 减持消息一出 , 腾讯股价大跌 , 一度从400多港元的高位下跌 , 低见约250港元 。
腾讯2017年全年营收同比增长56%、净利润同比增长74% , 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跃账户达9.886亿 , 同比增长11.2% 。 不过QQ的月活跃用户下降约9% , 在信息流领域 , 腾讯正面临来自头条的竞争 。 当时马化腾表示 , 2018年腾讯正在大幅增加对视频、支付、云、人工智能及智能零售等领域的投资 。
对Naspers而言 , 出售腾讯股份很大程度是希望改善资产负债 , 以及投资其未来的发展产业 。 当时Naspers 的市值约1000 亿美元 , 甚至低于它所持有的腾讯股份 。
三年后 , 腾讯股价较上次减持上涨不少 , 尤其在近一年不断创出历史新高 。 今年以来 , 伴随着张小龙对外全面解读微信未来的走向和布局 , 以及在微信8.0版本等消息影响下 , 腾讯股价一度冲到700港元 , 市值超越特斯拉、Facebook等 , 逼近六大国有银行之和 。
不过和上一次减持相比 , 腾讯的业务已然发生变化 。 2017年时 , 腾讯的主要营收有一半来自于游戏等带来的增值服务业务 , 其次是广告营收 , 再次是包括支付、云在内的其他业务 。
【第一财经|套现1141亿!腾讯大股东20年赚了7000倍】自2019年“9·30”变革 , 已经站在消费互联网金字塔尖上腾讯 , 同时开始向产业互联网转身 , 腾讯投入新战场 , 也意味着一场从战略方向到组织能力再到企业文化的变革 。 从财报来看 , 腾讯营收架构逐渐变为增值服务、网络广告、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其他四部分组成 , 其中“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不断提升 。 腾讯在半个月前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 , 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板块去年第四季度增长27%至1280.86亿元 , 成为集团营收第二大来源 , 相比之下网络游戏业务则出现一定下滑 。
眼下 , 腾讯仍面临挑战 。 一方面 , 疫情对云业务的影响尚未消除 , 过去一年云业务增速放缓 , 主要是疫情导致云业务的项目部署及合同签署有所延误 , 部分IAAS合同进行非经常性调整 。 此外来自个人电脑客户端游戏的收入略有下降 。
艾媒咨询CEO张毅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人员采访时认为 , 腾讯接下来仍面临新生业务布局所带来的延续性挑战 。 以短视频和中视频为例 , 抖音、快手与B站拥有集中且活跃的新生代用户群体 , 伴随着快手上市和B站回港二次上市 , 竞争对手在资本市场将拥有更充分的“弹药” , 抖音春晚合作大幅带量 , 视频号以及倾注内部资源的微视能否真正杀出一条路 , 还有待时间检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