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华为智慧屏越用越增值,全新产品模式改写产业发展规则

虽然物价一直在涨 , 但电子消费品的价格却是一直衰减 , 过时的产品往往价格会越来越低 , 这似乎成为行业的铁律 。
不过 , 华为智慧屏正在逆转这个行业司空见惯的现象 , 在去年12月的华为智慧屏S系列新品发布会上 , 华为喊出了“常用常新 , 十年不过时”的口号 , 而在4月8日最新的智慧屏产品发布会上 , 华为又再度更明确地提出了“越用越增值”的目标 , 到底是什么能让华为产品越用越增值呢?

规则|华为智慧屏越用越增值,全新产品模式改写产业发展规则
文章图片

智慧屏新品再突破 华为智慧屏目前已推出X、V、S三大系列 , 分别定位为顶尖科技、影院音画、年轻潮流 , 在这次发布的新品是V系列的第二代产品 , 产品重点放在了音响、画质这两个重要方面 , 当然 , 在智慧屏赖以成名的智慧服务和场景方面 , 也有更多令人惊叹的升级 。
在音响方面 , 华为这次和帝瓦雷再度联手 , 把最极致的音响体验加载到了电视上 。 用过华为帝瓦雷联合设计的音响HUAWEI Sound X的朋友一定对这款产品赞不绝口 , 毕竟这是把帝瓦雷万元以上的音响技术应用在千元级别的智能音箱上带来的绝佳体验 , 而现在延伸到了电视上 , 无疑会再度为行业树立一个全新的标杆 。
帝瓦雷作为华为的独家合作伙伴 , 也有望重现华为手机和徕卡联名的辉煌 。 这次华为和帝瓦雷联合定义了业内首个电视好声音的标准 , 新一代华为智慧屏V系列显然成为这个标准的首个示范产品 。
同时 , 华为和帝瓦雷联合设计了新智慧音响的至高9单元音响系统 , 其中超薄的重低音单元设计、参考帝瓦雷标志性声学结构Push-Push设计的低音无源辐射器等都令人印象深刻 , 再加上专属的“DEVIALET模式” , 无疑将整个行业的音响水平再度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 音响之于智慧屏就好像摄影之于手机 , 华为迈出的这一步突破 , 相信又会成为一个搅动行业革新的大事 。

规则|华为智慧屏越用越增值,全新产品模式改写产业发展规则
文章图片

在视觉效果方面 , 新一代华为智慧屏V系列全系采用120Hz高刷4K屏 , 是全球首台通过HDR Vivid认证的智慧屏新品 , 值得一提的是 , HDR Vivid认证是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动态HDR标准 , 华为海思和2012实验室团队为其贡献了大量的核心专利和技术 , 是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在高清领域建立自主标准的关键 。
HDR Vivid和Dolby Vision、HDR10+一样是采用动态元数据的HDR标准技术 , 在几乎所有显示场景上都全面超越静态HDR10标准 , 并且在亮度适配等方面已达到甚至超越国外的动态HDR解决方案 。
可以说 , 影音双绝就是这一代华为智慧屏V系列的标志 , 其次 , 一体超薄、三面无边视野设计、消隐式SoundBar、2400万AI慧眼也为这款产品带来了非常鲜明的设计风格和功能配备 。
总体而言 , 这代产品在设计和硬件配置方面的提升非常大 , 汇聚了华为真正研发实力的扛鼎之作 , 从内到外对同价位产品都具有碾压级的优势 , 甚至能从中品出一丝华为厚积薄发的立威之意 。
改写行业发展规则 事实上 , 这并不是电视行业第一次被改变发展规则了 , 智能的大潮几乎重塑了整个电视行业 , 但这次重塑我认为并不彻底并且毁誉参半 。 一方面 , 电视产品从耐消品逐渐开始快消化 , 很多厂商为了压低价格在看不见的地方总有缩水 , 导致智能电视用不了两年就开始卡顿需要更换 , 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
另一方面 , 智能电视与手机的智能化程度还存在一定差距 , 无论是内置App的体验还是软件池的丰富度和更新频率都差强人意 , 即使是用户入手新机后可以享受一段时间新功能 , 但仅仅一两年时间智能体验就明显跟不上了 , 一款“智能电视”仿佛又回归了视听的基本功能 。 部分厂商对这种现象却视若无睹 , 毕竟推动消费者加快换机频率还是对自己的市场销售有利 , 这也就成了这个行业发展的一个潜规则和弊端之处 。
而华为在推出智慧屏产品的时候 , 其实是看到了这些问题了 , 虽然很多人都在诟病华为的智慧屏起名是换汤不换药 , 但如果你仔细去细想 , 智慧屏和智能电视还是有着非常巨大的差异 。
首先华为智慧屏延续了智能电视在操作体验和联网内容方面的优势 , 但更为关键的是 , 华为智慧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等生态建设方面 , 形成了巨大的差异性 。 甚至说 , 即便不考虑影音方面的突破 , 单纯在智慧方面的生态建设和系统支撑 , 都是其他厂商很难相提并论的 。
【规则|华为智慧屏越用越增值,全新产品模式改写产业发展规则】
规则|华为智慧屏越用越增值,全新产品模式改写产业发展规则
文章图片

比如华为智慧屏标配的摄像头 , 为产品赋予了畅连通话、AI健身、AI Kids学习模式等多重智慧功能 , 方便又好用 。 而华为鸿蒙分布式跨屏技术的落地和普及 , 更是让华为智慧屏产品真正无愧智慧之名 。
一方面各类硬件包括智能手表、跑步机等运动器材可以连入智慧屏进行相关数据显示 , 另一方面在手机进行智慧投屏比如学习、视频通话的时候 , 可以直接调用电视的摄像头、麦克风、喇叭等虚拟为手机外设 , 摆脱手机的桎梏 。 比如现在我和父母远程视频 , 都会采用智慧屏投屏 , 摄像头可以将一家人都收入画面 , 再也不用挤在手机小屏幕前交流了 , 这种沟通体验是相当极致的 。
而分布式游戏、分布式办公、分布式安防、分布式图库等一系列的分布式功能 , 都能够带给消费者完全不同的智慧生活体验 , 这一点是目前其他任何厂商还没有办法实现的 。 毕竟底层需要鸿蒙系统的支撑 , 同时还要有华为低延时通信技术的加持 , 一些厂商也考虑过模仿华为分布式的功能 , 但无论是速度还是延时卡顿方面 , 都很难达到可用的水准 , 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华为智慧屏实际上确实无愧智慧之名 , 而这种智慧的与众不同之处 , 是需要消费者慢慢用时间来理解的 , 毕竟这是一个全新的东西 , 虽然有着智能电视的形态 , 但从底层逻辑上 , 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 。 华为智慧屏新品在软硬两端的突破 , 都成为了再度改写行业规则的推动力 。
常用常新和越用越增值 讲清楚了华为智慧屏的核心底层逻辑 , 我们再来理解“常用常新”和“越用越增值”这两个口号 , 可能就会更加清晰许多 , 因为华为正在用技术把智慧屏产品打造成一个真智能的硬件设备 。
这个打造有两个先决条件 , 一方面是智能电视产品在硬件方面的迭代空间较为缓慢 , 无论是屏幕音响还是芯片主板 , 生命周期都比手机要长很多 , 所以硬件迭代并非这个行业的升级关键 , 软件和内容升级才是核心 , 这一点在第一次智能电视普及大潮中已经验证过了 。
第二个方面则是 , 要有足够的技术实力 , 打造出一个适合电视的分布式系统 , 才能让智能电视变成智慧屏 , 让产品和各种手机、外设形成联动 , 真正构建一个智慧使用的全新生态 。 而这一点 , 华为的鸿蒙系统显然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 而行业目前普遍采用低版本安卓系统 , 显然是无法支撑这种智慧升级 。

规则|华为智慧屏越用越增值,全新产品模式改写产业发展规则
文章图片

系统在这一刻显然决定了电视的形态 , 而厂商的研发壁垒将从众多零部件的拼合能力 , 演变为将上亿行代码组合运行的能力 , 产业链也将从一锤子硬件销售转向持续的软件及服务溢价 。
这种服务溢价绝不是简单的应用软件的叠加 , 而是真正地在硬件端构建一个娱乐、学习、健身、办公的新生态 , 并通过这个生态服务来实现收入 。 目前人们已经接受了在智能电视端为内容会员付费 , 接下来 , 消费者也会接受在智慧屏上体验各类智慧服务 。 手机将逐渐淡出客厅生活 , 在智慧屏大屏强音响上操控一切 , 显然是一种更好地体验 。
所以我们可以说 , 智慧屏产品的硬件决定了使用下限 , 系统决定了功能上限 , 同时系统可以驱动功能体验无限生长 , 自然也就可以实现“常用常新”和“越用越增值”了 。
因为智慧屏本身已经具有所有的硬件基础 , 无论是新款还是老款 , 都可以完全地进行系统的升级和软件服务生态的构建 。 而在友商产品进入换代期之后 , 智慧屏的用户还可以通过系统升级来获得新功能、新服务 , 甚至比其他品牌的新款产品功能还要强大 , 自然也就等于不断地在增值了 。
这种对行业的发展的规则改变是更加彻底和更加有意义 , 而且还是别人很难模仿 。 以后智慧屏产品的价值四成在硬件 , 六成在软件和内容服务 , 那么这六成通过升级的“增值”对于消费者来说 , 显然相当可观 , 再加上产品品质的过硬 , 自然贬值周期会变得越来越长 , 消费者可以省下不少更换硬件的钱去购买软件服务 , 自然会促进这个智慧生态更快发展 。
从手机时代 , 华为就是最照顾老用户的品牌 , 每一代手机系统升级 , 华为都是适配机型最多的 , 从来都是以保证老用户的使用体验不断提升为己任 , 而不会搞出那种让手机变卡顿催促消费者换机的勾当 。
所以这次的智慧屏发布可以说是相当关键 , 这一系列的产品也非常重要 , 华为能否就此一声炮响 , 带来智能电视行业的真智慧屏革命?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