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4月10日至12日 , 被誉为“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的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十周年颁奖盛典暨2020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北京和苏州同期举办 。
值得关注的是 , 本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首次在半导体、集成电路和软件、微电子等领域开创性设立人工智能专项芯片奖 , 授予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做出原创性和先进性成果的团队与个人 , 共有8个项目上榜 , 主要完成单位包括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大学, 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盯盯拍(深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 。
文章图片
会后 , 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宁接受南都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5G、AI的推动之下 , 两类机器人可能会有比较大的机会 , 一类是工业机器人 , 另一类就是在一些专用行业、专用领域的服务类机器人 , 比如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机器人 , 未来两年之内会有大规模的产业化突破 。
陈宁毕业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专业 , 曾任美国飞思卡尔半导体高级架构师、中兴通讯芯片技术总监 。 2014年8月 , 陈宁携合作伙伴入局智能安防行业 , 在深圳正式创立了云天励飞 , 专注于视觉人工智能产品研发 。
文章图片
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宁
南都: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此次获奖的“视频边缘智能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陈宁:这次获奖的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主要是基于对于深度学习算法框架的一些理解 。
其体系架构可以让这颗处理器懂算法、懂场景 , 去更加高效的承载和运行这些算法 , 提供更高的一个PPA的指标 , 就是performance power area 。 这些处理器的性能指标 , 面向神经网络计算领域 , 主要在端和边的推理计算上面 , 尤其在边缘计算的推理上更加高性价比 。 通过丰富的、灵活的工具链的一键式的部署 , 让各类框架的算法快速部署在这样一个边缘计算平台上面 , 去赋能各类的具体场景的例子 。
比如在数字城市和人居生活这两大领域 , 数字城市的视频监控可以通过灵活的端边推理的芯片平台 , 自定义这些视频摄像头内部的算法 。 比如 , 对于海量的视频内容的分析 , 通过边缘计算可以提供更加低时延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
南都:国家十四五规划中也重点提及专用芯片 , 专用芯片跟通用芯片目前在研发应用方面处于什么样的趋势?陈宁:通用芯片更多的指的是像CPU这类的泛场景的 , 主要是面向控制的和调度的通用的芯片平台 。 比如说X86的架构 , ARM的架构 , 包括PC和智能手机里面的这些控制平台 。
专用芯片尤其是AI的专用芯片 , 我们的理解主要是针对像新兴的深度学习算法、神经网络计算等的需求 , 它需要在海量的应用场景里面 , 提供高并发、高计算量的神经网络处理能力 , 需要这种专用的处理类型去提供这样的一个强大的算力平台 。 专用芯片在最近六、七年对全球来说都是一个起步的阶段 , 在这个过程中 , 中国的企业还是有比较多的机会 。
南都:怎么看待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前景?陈宁:智能机器人在十四五期间 , 会随着5G、AI的推动会有更快的发展 , 不像过去的互联网时代是消费互联网 , 十四五期间更多的是去推动产业和工业互联网 。 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两类机器人可能会有比较大的机会 , 一类是工业机器人 , 就是智能制造 。 另外一类就是在一些专用行业、专用领域的服务类机器人 , 比如说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机器人 。
不管是工业园区、产业园区 , 还是酒店、餐厅里面的配送机器人等等 , 我相信这些技术已经逐步成熟 , 需要的是一些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上的突破 。 工业机器人和配送机器人可能在未来两年之内还有一个大规模的产业化突破 。
智能机器人本身就是一个端和边的对于AI算法尤其是视觉和算法等强需求的平台 , 所以我们也在推动我们的神经网络处理器的边缘计算平台去赋能工业和配送机器人 。
南都:上游技术尤其是芯片层面的突破 , 对于智能机器人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陈宁:我认为未来的智能机器人不仅是当前的工业和配送类型 , 以及家庭服务类机器人等 , 未来的智能机器人其实是一个端边云协同的智能载体 。
也就是说 , 未来机器人可能会像我们的智能手机一样都会有云端的运营商来运营管理 , 就像联通、移动这样的手机运营商 。 但是在机器人本体层面 , 需要更加关注本体的智能化、算法的丰富度和服务的体验 。
这都带来一些新的机会 , 而这些机会都离不开最核心的技术能力 , 就是端边云的算力和算法的服务平台 , 尤其是面向机器人服务的各类细分场景的长尾算法的高效训练 , 会成为一个核心能力 。

文章图片
南都:如何看待珠三角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的优势及短板?陈宁:广东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一个核心优势就是广东的硬件生产制造的能力 。 因为在过去的二三十年积累的信息产业链和生产制造供应链的能力 , 让广东成为全球的电子元器件信息化的生产制造之都 , 这是广东的一个优势 。 机器人也离不开这样的底层生产制造设计的能力 。
但不仅是广东 , 中国急需解决的就是底层核心算法的开源训练平台和处理器 , 就是专用AI芯片的生态问题 , 包括芯片的生产制造封测等产业链条 。 然后在深度学习的算法层面的话 , 底层的这些算法训练的框架 , 需要开源平台 , 这些方面都是我们目前暂时缺失的 , 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
南都:云天励飞在芯片方面的规划?陈宁:我们还是聚焦在算法芯片化的核心技术能力 , 依托这个能力去构建我们的神经网络处理器的生态 , 尤其是在数字城市和人居生活这两大板块的 , 让我们的应用场景越来更加丰富 , 并且推动在这个丰富应用场景的过程中 , 推动从算法到芯片到应用 , 到数据的这样的一个有机的迭代 , 让我们的算法的训练、应用的效率和研发的效率逐步的提升 。
【机器人|云天励飞CEO陈宁:智能机器人迎机遇,芯片生态是关键难题】采写:南都采访人员 马宁宁 实习生 谢绿露
推荐阅读
- 人物|马斯克谈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有性格 明年底或完成原型
- 硬件|Yukai推Amagami Ham Ham机器人:可模拟宠物咬指尖
- 王者|布局手术机器人赛道,谁是王者? | A股2022投资策略⑩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国际|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获国际创业大赛冠军,获价值千万元奖励
- 猎豹|数字化助力实体消费 机器人让商场“热”起来
- 机器人|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获国际创业大赛冠军,获价值千万元奖励
- 观众|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 观众|古筝机器人现场演奏,32件展品亮相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
- 汽车|现代汽车公布CES 2022参展主题:打造机器人和元宇宙全新移动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