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中国研究生群体抑郁焦虑问题显著:学业负担重、就业前景不理想等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团队对我国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以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生为样本,调查问卷使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国民心理健康素养问卷、与导师关系问卷、研究生压力源等问卷 。
结果发现,35.5%的被调查研究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60.1%的被调查研究生有焦虑问题 。女生的抑郁、焦虑平均水平均高于男生,且不同性别有抑郁倾向的比例几乎相同 。
女性的抑郁和焦虑程度高于男生是各个人群的普遍现象,总体来说,女性对于负面情绪和积极情绪都更加敏感,所以调研结果经常会显示女性的抑郁和焦虑水平更高 。
调研发现,35.9%的女研究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其中有抑郁高风险的占12.7%;35.2%的男研究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其中有抑郁高风险的占12.2% 。
调研还发现,博士生的抑郁、焦虑平均水平显著高于硕士生 。博士生中有抑郁表现倾向的比例也高于硕士生 。在硕士生中,有一定程度抑郁表现的有34.7%,其中有抑郁高风险的占12.1%;在博士生中,有一定程度抑郁表现的有36.6%,其中有抑郁高风险的占12.9% 。
除学业负担重之外,就业前景不理想和不知道自己适合怎样的工作也是研究生主要的压力源 。陈祉妍告诉采访人员,此次调查显示,毕业年级的研究生压力要显著高于其他年级的研究生 。“这其实是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的叠加 。
【IT|中国研究生群体抑郁焦虑问题显著:学业负担重、就业前景不理想等】尤其是博士生,在毕业阶段,一方面要担心论文能否顺利通过——博士论文要求很严格,能否顺利通过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论文没有达到标准,学生就需要花很大精力去修改,甚至需要重新答辩;另一方面要担心就业问题,找工作也是一件充满不确定的事 。所以毕业年级的研究生压力也是叠加的 。
沉重的学业压力导致了研究生群体过长的工作时间,而过长的工作时间对心理健康有着负面影响 。研究认为,工作时间越长,抑郁、焦虑的风险越高,当日常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就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因此,日常工作时长控制在10个小时以内可能更有利于心理健康 。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观众|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 观众|古筝机器人现场演奏,32件展品亮相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
- 疫苗|中国生物:全球首支获批使用二代新冠疫苗将在阿联酋用于序贯接种
- 风险|筑牢安全线 打造防护堤 中国移动为5G业务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