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滴滴也要造车,为上市烧的“一把火”?

来源:IT时报
采访人员:潘少颖
这厢 , 小米直播间尚未开始直播 , 那厢便传出了滴滴要造车的消息 。 这些都发生在4月6日 。 开启人生第三次直播的雷军主要聊的就是造车 , 第一台车叫什么名字、是什么车型、定价多少、什么时候上市……一周前 , 小米扔出了这颗“核弹” 。
智能汽车领域“越来越香”了 。
小米大大方方地官宣造车 , 滴滴还遮着一层纱 , 对造车这事不予回应 , 但媒体已经挖得有板有眼 , 造车项目的负责人是滴滴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 , 并且已经开始从车企招人 , 造车势在必行 。
四年前 , 滴滴成立了“洪流联盟” , 彼时 , 创始人程维坚决表示滴滴不会造车 。 不过 , 这几年 , 滴滴似乎一直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 最典型的就是2020年11月滴滴发布定制网约车D1 , 由比亚迪代工 , 搭载了为滴滴司机设计的智能车机系统 。 虽然D1只能租不能买 , 也只能用于开网约车 , 但这可以看作是滴滴造车的“敲门砖” 。
对于“滴滴牌汽车”的诸多细节 , 如价格、车型、上市时间没有更多消息 , 但和D1不一样的是 , 车企占主导的方式或许会被改变 。 有观点认为 , 滴滴应该像小米一样 , 以代工和供应链的模式 , 进军新能源汽车赛道 。
滴滴的底气何在?
除了滴滴多年积累的司机、汽车、服务方面的数据基础和运营模式 , 和造车有强关联的无人驾驶滴滴也早有布局 , 400人的自动驾驶研发团队、L4级自动驾驶车型的研发与量产已被列为滴滴内部重点项目 。 去年5月 , 滴滴自动驾驶公司获得软银愿景基金领投的5亿美元 。
数据、运营、无人驾驶、定制网约车……车是连接无人驾驶和网约车平台之间桥梁 , 本来就做出行生意的滴滴确实有着合理的造车逻辑 , 如果说车企布局网约车是希望通过网约车直接触达司机和乘客 , 倒逼汽车的生产制造 , 同时去库存 , 盘活资产 , 那么滴滴造车的逻辑刚好相反 , 既能增强对车本身的控制力 , 网约车还可以为其提供销售渠道 。
小米、百度等算是跨界造车 , 但滴滴原本身处这个领域 , 优势是明显的 。 在软件重新定义车辆的时代 , 滴滴也要实现闭环 。
在D1发布会上 , 滴滴透露了10年目标 , 2025年推出D3 , 普及100万辆 , 搭载自动驾驶功能;2030年希望去掉驾驶舱 , 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
虽然新能源车已经是红海 , 但当新能源车具有成熟的无人驾驶和智能联网功能后 , 在出行、货运、快递等领域可是“真香”了 , 估值、股价必然会上一个台阶 , 难怪最近互联网大佬们急着造车 。
说起股价 , 滴滴上市的传闻一直不绝于耳 , 如何打动对网约车模式“不感冒”的投资者?毕竟 , 如果只做网约车平台 , 滴滴可以进一步挖掘的利润空间十分有限 。 目前滴滴做的事都是极具资本吸引力的标签 , 自动驾驶、造车都是“热词” 。
最新的消息是 , 滴滴可能在今年第二季度交表、三季度完成上市 , 目标估值超过600亿美元 。 如果真是如此 , 那现在到了上市的关键时刻 。 去年11月 , 全球上市公司市值排行网站companiesmarketcap数据显示 , 全球34家上市车企合计市值高达1.5万亿美元 , 以特斯拉以及国内的蔚来、理想、小鹏为代表的公司 , 市值合计高达近5000亿美元 , 占比32% 。
不过 , 当互联网巨头纷纷宣布造车 , 感觉“今天说 , 明天汽车就能上路” , 造车真那么简单吗?
虽说汽车是“一部移动的手机” , 但相比于手机 , 两者的复杂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 小米汽车或许会在三年后上市 , 这三年 , 不知道要突破多少技术难点 。 雷军也意识到了这点 , 他曾说 , 我们还需要攀登技术的制高点 , 硬件工业大量的技术门槛和技术积累 , 最后都是用芯片形式来体现的 , 芯片这一战是绕不过去的 。
理想很丰满 , 现实很骨感 。 造智能汽车最关键的难点在于技术 , 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智能驾驶系统……这还只是大类 , 每一项技术后面包含着细分技术 , 有的部件还依赖于海外 , 汽车“缺芯”事件就是证明 。
小米为造车准备了100亿美元 , 这并不算“钞能力” , 实际的投入费用可能会超过预期 , 特斯拉2020年的研发费用接近15亿美元 , 苹果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累计投入也早已超过了百亿美元 。 软件、硬件、芯片方面的自主知识产权 , 无论是对于小米还是滴滴 , 都有相当高的技术门槛 , 不是砸钱就能解决的问题 。 除了成本 , 落地周期、资金回流都是企业要考虑的 。
目前 , 车企或者科技企业很难单打独斗完成所有的硬件、软件开发 , 5G、云计算、大数据都具有较高的门槛 , 产业链联合或许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 比如云计算强的公司主攻汽车数据处理等 , 彼此利用优势降低研发成本 。
汽车智能市场规模很大 , 是一个诱人的流量入口 。 但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也曾直言 , 随着未来补贴的逐步退出 , 新能源汽车进入“硬碰硬”时代 , 智能化将会是决胜的关键 。
【新浪科技综合|滴滴也要造车,为上市烧的“一把火”?】智能化代表着对未来的想象力 , 滴滴、小米和蔚来、小鹏、威马等的“脑力”够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