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为商家“减负”,淘宝的一盘大棋

_原题是:视频 | 京东和淘宝的投资逻辑其实作为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 , 其实需求端也是更加直观一些 。 说白了 , 需求端其实就是一个分蛋糕的一个概念 。 但是分蛋糕其实有两种思路 , 一种就是把蛋糕做大了分 , 还有一种就是蛋糕已经不能再做大 , 那就分一块 , 在有限的蛋糕的区域里分一块大的 。 当然 , 第一种是更好的 , 增量市场总是比存量要好做 。
作者 浅蝉
关于淘系电商 , 近期有两个小新闻 。 从4月19日起 , 天猫将开始在多个行业首次实施“试运营”期 。 此前 , 对淘宝商家非常重要的运营工具“三宝一券” , 即“店铺宝”、“单品宝”、“搭配宝”、“优惠券” , 也将从原先的收费模式改为免费 。

品玩|为商家“减负”,淘宝的一盘大棋
文章图片
图1/3

这些变化都直指商家侧 。
在产能高度发达的今天 , 那些常规的货 , 已经很少有这个电商平台上有 , 而那个电商平台上没有的了 。 同样的 , 在如今淘系、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和抖音、快手等内容电商多元共存的格局下 , 商家不再把自身的生意局限在某个平台上 , 多平台经营已经成为常态 。
淘宝行业负责人凯夫认为 , “淘宝的增量在新品类、新供给” 。 新供给 , 必然来源于商家 。 某种程度上说 , 相较于用户侧 , 商家才是未来电商竞争的焦点 。 对于多平台经营的商家而言 , 在哪个平台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对于供给上有差异性和独特性的商家而言 , 选择哪个平台作为经营的主阵地?这是决定不同平台长期经营情况的关键 。
如何抓住商家的心?
淘系创业近20年 , 吸引商家一直是核心的战略任务 。 但近期 , 淘宝、天猫的一系列变化仍然值得关注 , 它们进一步地释放了降低门槛、减少成本的强烈信号 。
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在4月12日的电话会议上表示 , “我们首先会先降低商业准入门槛 , 并帮助商户减少商务运营成本 。 ”同时公司也已准备了数十亿元资金支持新项目 , 还将加大投资以提高商户培训 。
即将落地的 “天猫试运营期” , 是对新商家入驻流程的优化 。 新商家的资质审核流程将进一步简化 , 通过7个月的试运营能力考核之后 , 就能正式开店 。
在淘宝方面 , “三宝一券”是商家日常运营的重要工具 , 例如每到促销节点 , 商家都会打出满减优惠券等促销手段吸引消费者 , 这些都是通过这些“运营神器”进行设置的 。
对于这些工具类产品的免费 , 凯夫非常支持 , “我们希望能够帮商家降成本 , 把以前收费的东西 , 比如店铺工具、生意参谋等变为免费 。 这些东西实际算下来 , 在阿里巴巴的整体收入中算不上多少钱 , 但是正好卡在了商家的刚需上 , 说白了这是不该收的钱 。 ”
此外 , 在今年春节之前 , 淘宝客(简称淘客)带来的销售成交,计入了淘宝搜索的统计中 。 凯夫说 “现在我们觉得将淘客计入搜索统计是对整个生态利好的 。 淘客的成交会带动站内自然流量的增长 , 更多的商家会因为这个原因更愿意推广 。 ”这也意味着 , 商家的主阵地虽然是淘系 , 但仍能有效利用外部流量 , 在淘内淘外一体化经营框架中获得更高的经营效率 。
其实去年双11前夕 , 手机淘宝就发生了第一个变化:首页取消了焦点图 , 把信息流产品“猜你喜欢”上提 , 用户点击相应的商品图片后会进入一个集成式的相似商品推荐页面 , 这些页面展现形式多样 , 既有视频也有图片内容 。

品玩|为商家“减负”,淘宝的一盘大棋
文章图片
图2/3

于是首页的定位变得更加明确——它就是充当一个商品转化场 , 用更加富媒体的方式让商家展示自己的商品 , 提高转化效率 。 从数字上来看 , 改版后整个首页的点击率提升20% , 用户在首页信息流的停留时长也增加了20% 。
【品玩|为商家“减负”,淘宝的一盘大棋】凯夫近期也再次强调了推荐信息流对于商家的意义 。 “在推荐位 , 最受欢迎的基本上是非标、长尾、有特色的商品 。 举个例子 , 推荐对于卖标准化小家电的商家来说 , 可能没什么用 , 他们卡住搜索位就够了 。 但是对于销售衣服这种长尾、非标商品的商家来说 , 推荐是最让他们受益的 , 这也是我们腰部商家增长好的原因之一 。 ”
去年年底 , 淘宝App的另一个大变化是 , 将“微淘”升级为“订阅” , 同时上线新的内容社区“逛逛” 。 除了打造内容社区之外 , 也是让商家可以通过淘宝直播、逛逛和订阅的结合强化触达消费者的渠道 , 实现粉丝的深度运营 。
淘系电商的这些有针对性的动作 , 确实能够帮助商家在减负的同时更好地应对行业竞争 。 过去一年 , 淘宝活跃商家增长创下了五年来的最高记录 。 就像张勇所说的 , 今年淘系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为商家降成本、降门槛 , 打造更开放、公平、高效和为商家共享的平台环境 。
“生意场” , 淘系电商的护城河
一直以来 , 电商平台都非常重视“流量” , 在抖音、快手等内容平台纷纷切入“电商”之后 , 外界也往往非常看好它们作为高频使用软件的流量价值 。 但是如果单从互联网的流量思维来看待淘系电商 , 可能会比较片面 。 淘系平台从一开始就不只是一个流量场 , 而是一个“生意场” 。
通俗来说 , 可以把淘宝比作“夜市一条街” , 它不仅仅是商家的销售平台 , 更形成了一个集中不同货品、商家和经营伙伴的完整生态系统 。 淘宝从准入门槛、运营工具、搜索/推荐、消费者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保证用户需求和商品供给的高效匹配 , 同时建立起良好的交易秩序 。 这个“夜市” , 不仅足够热闹 , 有“烟火气” , 商家和消费者在这里的权益也都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
商家意味着供给 。 淘系平台之所以主动为商家“减负” , 正是因为对于它们来说 , 供给是整个生意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 为商家提供方便 , 就是在加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
淘宝的“生意场”属性 , 就是它重要的护城河 。
从现实因素考虑 , 去年四季度阿里巴巴在中国零售市场的移动端MAU虽然首次突破9亿大关 , 同比增长率却仅为9.4% 。 也就是说 , 淘系电商用户增速已经放缓 , 不能只依靠粗放的流量增长 , 如何精细化运营才是未来业务增长的关键 。
这个时候 , 淘宝以前积累下来的生意场优势就提供了一个可行的突破口 。 通过吸引商家在平台上进行更大力度的投入 , 进一步丰富淘系电商的商品池 , 把新品类和新供给作为平台的增长点 。
就像前面说过的 , 经过十几年的积累 , 淘系沉淀下来了比较成熟的支付、物流、平台治理、消费者评价体系 , 客观上保证了淘系是投入产出稳定并且可预期的经营平台 。 在淘宝上面 , 开店零门槛、零费用 , 淘系整体作为包括支付、物流 , 再到找到供应链上下游等的整合平台 , 实际上对于商家来说有综合成本优势 。 在这套体系内 , 淘宝对商家的权益保护也是最完整 , 最成体系的 。
过去几年 , 淘宝天猫每年大概有1万亿的生意增量 , 对商家而言市场潜力较大 。 淘宝的“全供给”策略也对所有类目的商家都具有吸引力 , 换句话说 , 淘宝是“最不偏科”的平台 。 同时 , 淘宝依托技术和流量优势 , 通过数据整合和分析 , 精准洞悉用户需求 , 为商家的商品供给提供数据支持 。
“造新运动”
淘系不仅在持续吸引新商家入驻 , 也能够帮助很多新商家从小到大 , 一步步成长成为品牌 。 从淘宝到天猫的上升通道 , 不仅给商家带来更多的经营选项和想象空间 , 也在不断丰富着整个淘系的供给池 。
过去3年中 , 有10万新品牌入驻天猫 。 而在去年7月 , 天猫宣布开启新品牌成长计划 , 阿里巴巴副总裁家洛表示 , “未来两年 , 我们希望能孵化5000个年销售过亿的‘独角兽’ , 还将大力帮助外贸工厂往品牌化转型 , 实现2万个厂牌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 。

品玩|为商家“减负”,淘宝的一盘大棋
文章图片
图3/3

去年双11所呈现出来的 , 也不再是早年那个传统大品牌“称霸江湖”的格局了 。 数据显示 , 1800多个新品牌在11月1日的成交额超越前年双11全天 , 94个新品牌增长超过1000% 。 天猫也首次为新品牌开启了专属营销赛道 , 通过“双11宝藏新品牌”计划帮助新品牌实现生意增长和品牌升级 。
总的来说 , 大量新品牌在淘系电商中崛起 。 在这背后 , 淘系电商扶持新品牌的能力在不断加强 。
即使是在电商时代 , 商家也很难单凭自己的销售数据来判断消费者需求的趋势 , 因而淘系电商所拥有的数据能力和消费者洞察 , 对商家而言具备加成优势 。 在过去几年中 , 淘系平台逐渐深入到商家的供应链上游 , 帮助他们做新品研发 , 缩短从新品到爆款的路径 。 具体来说 , 从消费者的精准画像、定位、触达 , 再到新品研发、设计、营销 , 天猫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扶持流程 。
同时 , 和流量型电商相比 , 淘系最显著的差异就是以店铺为中心的运营模式 。 在淘系 , 商家不只是追求单品打爆 , 而是沉淀品牌心智 , 获得更可预期的长期收益 。
经过多年沉淀 , 淘系平台上的品牌商和中小商家共同搭建起丰富的商品池 , 同时由于淘系电商在供给端的开放 , 它们也能够非常快地适应和引领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变化 , 实现供给和消费的高效匹配 。
跳出电商这个行业来看 , 在淘系生长出来的店铺、品牌 , 实际上就是中国消费变革的缩影 。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 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元 , 商家也在持续迭代 。 淘宝最大的护城河 , 实际上是在中国经济“水大鱼大”过程中 , 和消费趋势 , 和消费者 , 和品牌和创新商家的共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