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64年前出生在美国的中国小仓鼠,至今还在为人类制造疫苗和药物
据外媒报道 , 东京大学医科学研究所团队22日发表研究报告 , 表示仓鼠可感染新冠病毒 , 而且会引发与人类非常相似的症状 。 另外 , 仓鼠一旦感染了新冠病毒后不会复发 , 如果给感染的仓鼠注射康复后的仓鼠的血清 , 就能抑制病毒增殖 。 这将有助于疫苗的测试研究 。 (一点资讯)
来源:把科学带回家
一百年前一只来自北京的小仓鼠 , 直到现在还在为全世界的人类兢兢业业地制造治病良药 。 70%以上的生物制药和一些新冠疫苗就是这只小仓鼠细胞的工作成果 。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只北京小仓鼠的故事 。
文章图片
图1/15
图片来源:enzolifesciences.com
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爆发期间 , 许多患者患上了肺炎 。 和现在医院的尖端诊断技术不同 , 当时为了判断肺炎的种类 , 医生需要培养患者肺部的细菌 , 而啮齿动物就是“试剂” 。 这种方法叫做埃弗里法(Avery‘s method) 。
文章图片
图2/15
1919年西班牙流感爆发期间 , 美国红十字会救助患者 。 图片来源: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d
可是在一百年前 , 小白鼠还没有普及 , 它们不仅少见还很昂贵 。 北京协和医学院有个叫做谢恩增(E 。T 。Hsieh)的医生为了寻找小白鼠的替代品 , 在北京城里四处搜寻替代动物 。
在当时的北京城里 , 中国仓鼠(Cricetulus griseus)是很常见的宠物 。 这种仓鼠来自我国北方的沙漠地区 , 数量很多 。 谢恩增在北京闲逛的时候看到有人在卖中国仓鼠当宠物 , 于是他就买了一些做实验 , 结果大获成功 。
文章图片
图3/15
中国仓鼠(<em>Cricetulus griseus</em>)图片来源:zoologie.uni-halle.de
原来 , 中国仓鼠是一种很好的实验动物 , 因为它们可以被许多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感染 , 是很好的研究载体 。
消息出来后 , 外国的研究者也想饲养这种有趣的动物 。 不过 , 中国仓鼠非常难养 , 它们内卷得很厉害 , 攻击性很强 , 会暴揍其他仓鼠室友 , 男女一视同仁 。
根据第二个在中国之外的地方成功繁育中国仓鼠的人、哈佛大学的研究者 George Yerganian 的描述 , 有雌性在场 , 雄性打得少一点;但是雄性在不在场不影响雌性互殴 。 因此在人工圈养条件下 , 母仓鼠的繁殖率很低 。
文章图片
图4/15
这件事引起了美国人 Victor Schwentker 的兴趣 。
1948年时 , Schwentker 拥有美国东北部最大的实验动物饲养场 , 他也知道中国仓鼠对生物研究的价值 , 于是就委托正在中国研究疟疾的 Robert Watson 医生帮他进货 。
1948年 , 在北京协和医院的病理学研究者胡正祥的帮助下 , Robert Watson 把中国仓鼠偷运到了美国 。 不过在战争的背景下 , 当时的中国政府怀疑两人有制造生化武器的嫌疑 , 因此把他们定了罪 , 胡正祥被送去劳改了半年 。
得到了中国仓鼠后 , Schwentker 就开始了繁育工作 。 两年后 , 他成功地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培育出了中国仓鼠的种群 , 许多研究者慕名前来要货 。
然而 , 中国仓鼠毕竟是傲娇而难伺候的 , Schwentker 后来放弃了 , 但也没有把繁殖方法公之于众 。 好在后来 Yerganian 自己摸索出了饲养方法 。 在近10年里 , 他成了美国的中国仓鼠的唯一供应商 。
文章图片
图5/15
1957年 , 科罗拉多大学的遗传学家 Theodore Puck 从 Yerganian 那儿要到了一只母中国仓鼠 , 然后开始用它的肺、肾脏、脾脏和卵巢的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
实际上 , 和可以无限增殖的癌细胞不同 , 正常生物的细胞在分裂一定次数后就会死亡 , 在培养皿这样的异环境里就更不用提了 。 但是 , 这只中国仓鼠的卵巢细胞开了挂 , 它不但可以像癌细胞一样无限增殖 , 还完全适应了脱离肉体、活在硅基中的生活 。
这种可以无限增殖的能力叫做“永生化” , 我们熟知的海拉细胞就在人体外实现了永生化 。 中国仓鼠的卵巢细胞是首个在培养皿内实现永生化的动物细胞 , 而且还是完全自发的 。 就这样 , Puck 成功用中国仓鼠卵巢的细胞制造出了CHO细胞系 。
文章图片
图6/15
CHO 细胞系 。 图片来源:wikimedia
实际上 , 要成为制药产业的民工必须要满足一个重要的指标 , 那就永生化 。 Puck 可能自己也没料到 , 他制作的 CHO 细胞系成了生物医学研究者的物质伴侣 , 生物制药厂的聚宝盆 。
和本体不同 , CHO 细胞系是很优秀的打工细胞 。 大药厂辉瑞的研发部部长 Paul Mensah 表示:“CHO 细胞系很容易适应不同的环境 。 许多哺乳动物细胞需要特定的环境才能生长 , 但是 CHO 细胞可以在悬浮液里生长 。 ”这样一来 , CHO 细胞系就可以在大缸里进行大规模培养 , 生产成本就降低了 。
文章图片
图7/15
此外 , CHO 细胞系还特别聪明上进 , 知道怎么折叠蛋白质 。 是这样的 , 蛋白质虽然是由氨基酸衔接而成的分子 , 但是氨基酸串联起来以后还要扭个造型 , 成为特定的 3D 结构后才有作用 。
虽然细菌、酵母菌和一些真菌也能实现规模化培养 , 但是它们不太会“折纸” , 这方面的本领还是 CHO 强 。
文章图片
图8/15
蛋白质折叠 。 图片来源:deepmind alphafold
于是乎在70年代 , 借助新出现的基因工程技术 , CHO 被改造 , 用于制造各种不同的蛋白质药物 , 比如生长激素等人生物蛋白 。
很快 , CHO 细胞系成了生物制药行业的标准细胞系 , 妥妥的团宠 。 就像大肠杆菌是微生物研究的标准生物一样 , Puck 把 CHO 细胞叫做“哺乳动物中的大肠杆菌 。 ”
实际上 , 目前全球70%的生物制剂(活细胞制造的蛋白质类药物)是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制造的 , 而全球最畅销的10大生物制剂也是 CHO 的工作成果 。 2013年 , 全球用 CHO 细胞系制造的药物的销售额超过了570亿美金 。
不少疫苗也是 CHO 细胞系制造的 。 疫苗有很多种类 , 其中重组亚单位疫苗(recombinant subunit vaccines)是用病原体中能引起免疫反应的蛋白质(抗原)制作的 , 而这些蛋白质通常是用 CHO 细胞生产的 。
文章图片
图9/15
我国的第五个新冠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 。 图片来源:anso.org.cn
在3月份 , 我国批准了第五个新冠疫苗 , 这个疫苗就是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发、由 CHO 细胞制造的重组亚单位疫苗 。 其中的有效成分就是被植入了新冠病毒基因的 CHO 细胞系制造的新冠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 。
因为 CHO 细胞系在生物工程学中的地位 , Puck 获得了1973年哥伦比亚大学颁发的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Louisa Gross Horwitz Prize) , 评委称他研发了首个可以在体外增殖的动物细胞 , 对动物细胞生物学有重要的贡献 。
文章图片
图10/15
中国仓鼠 。 图片来源:LSF magazine
除了成为永生的打工人 , 中国仓鼠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
上文提到的哈佛大学的研究者 George Yerganian 指出 , 中国仓鼠有三大特征:染色体数量少、颊囊壁薄、蛋蛋特别大 。
中国仓鼠只有22条染色体 , 比一般哺乳动物要少近一半 。 染色体数量少使它成为优秀的遗传学对象 , 而薄薄的颊囊可以让研究者观察血管、肿瘤发展等生理活动 。
文章图片
图11/15
仓鼠的颊囊 。 图片来源:Shirley Magielse / EyeEm / Getty Images
中国仓鼠的蛋蛋也是仓鼠家族中的翘楚 。 要知道成年中国仓鼠的体长是9厘米 , 但是它们蛋蛋的直径有2.5-3厘米 , 差不多是体长的三分之一 。 再加上中国仓鼠背部有着一条贯穿脊椎的深色条纹 , 和其他品种的仓鼠相比 , 公中国仓鼠的体型比较像“中”字 , 这就是中华家仓鼠的种族天赋吧 。
文章图片
图12/15
中国仓鼠的毛色也包含着不少未解之谜 。
根据英国仓鼠协会(National Hamster Council) , 中国仓鼠有两种常见的配色:普货(棕灰色)和显性白斑(Dominant Spot) 。 显性白斑指的是 , 小仓鼠身上有白斑 , 而白斑这种属性来自显性基因(Ds) , 父母双方必然有一只也是显性白斑 。
文章图片
图13/15
普货(棕灰色)和显性白斑(Dominant Spot)中国仓鼠
另有一种非常罕见的黑眼白(Black-eyed White)只出生于双显性白斑的家庭 。 这提示黑眼白可能携带两个致命的显性白斑等位基因(DsDs) 。
实际上早在1987年 ,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者发表在 Cell 上的一项研究指出 , 带有两个显性白斑等位基因的小鼠(Mus musculus)身上有大片白斑 , 大都不育 , 而且常有严重的贫血 。 这主要是因为显性基因影响了小鼠胚胎的干细胞的增殖 , 最终使胚胎的造血功能失灵 。
仓鼠家族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 叙利亚仓鼠(Mesocricetus auratus)也有类似的致死基因 。
文章图片
图14/15
叙利亚仓鼠的显性白斑 。 图片来源:therealhamsterfacts.wixsite.com
它们的白斑基因也是显性的 , 如果带有一个显性等位基因 , 一个隐性 , 仓鼠身上会长出白斑 。 但是如果带有两个显性等位基因(DsDs) , 那么小仓鼠在出生前就会死去 。 因此 , 所有在世的叙利亚仓鼠均不带有两个显性的白斑等位基因 。
中国仓鼠似乎也被这种白斑基因诅咒了 。
【新浪科技综合|64年前出生在美国的中国小仓鼠,至今还在为人类制造疫苗和药物】1987年 , 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动物学研究者发现 , 白斑和无斑(2个隐性dsds)的中国仓鼠生下的后代里 , 白斑和无斑的比例大于1/3 , 但又少于1/2 。
文章图片
图15/15
黑眼白(Black-eyed White)中国仓鼠 。 图片来源:therealhamsterfacts.wixsite.com
根据孟德尔定律 , 如果白斑基因是致死的 , 那么这个比例应该是1/2 , 因为带两个显性的白斑等位基因的都胎死腹中 。 如果不致死 , 那这个比例应该是1/3 , 现在在两个数字之间就有点离谱 。
这些研究者认为 , 白斑等位基因虽不致命但“有毒” , 一部分双显性的白斑(也就是黑眼白)可能在娘胎里就死了 , 因此出生后的比例扭曲 。 不过遗憾的是 , 研究这个问题的人很少 , 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切的答案 。
中国仓鼠吃饭前:中 。 中国仓鼠吃饭后:田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