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4月17日 , 新中国航空事业诞生 。 70年里 , 党领导的新中国航空事业肩负着航空报国的使命 , 从小到大 , 从弱到强 。 如今 , 我们已跻身能自主研制系列先进航空装备的少数几个国家之列 。以下是知名航模人、航空工业成飞韦克敬老人的故事 。
在此之际 , 红星新闻和航空工业成飞联合推出系列稿件 , 回访与新中国航空事业共成长的建设者们 。
韦克敬的一生 , 与飞机有着不解之缘 。
儿时 , 看着日本敌机轰炸故土 , 他立下报国心愿 。 青年时 , 看着新中国成立之初 , 还未能拥有自己自主制造的飞机 , 他略有遗憾但又充满希望和抱负 。 后来供职于航空工业成飞的他 , 师从航空模型制作泰斗级大师陈应明 , 在飞机模型的刀刻和研磨中 , 他追逐航空梦 , 心怀报国情 。
如今老人的房间内 , 摆设着各个时期自己制作的飞机模型 , 每件作品的制作年份和型号他都如数家珍 。 一架架作品的背后 , 是中国航空事业书写的一份份成就 。 尽管现已耄耋之年的他 , 已很少亲手做模型了 , 但一有机会他还是乐意细数他的心血 , 与后辈倾诉这60余年的深情 。

文章图片
立下报国志
出生在战争年代的韦克敬 , 6岁就在心底埋下了一颗航空梦的种子 。
战火连天的年代 , 还不会认字的韦克敬就跟着家人开始了人生第一次战争逃难 。 “逃难路上 , 日本敌机从头顶压过 , 那种感觉真是既害怕又愤怒 。 ”有了这样的经历 , 韦克敬暗下决心 , 一定要当一名军人 , 保家卫国 。

文章图片
16岁 , 他终于如愿入伍 。 新中国成立后 , 战友们被分到了全国各地 , 韦克敬到了武汉 , 被分配到军乐队 。 1956年 , 在新中国成立7周年的庆典上 , 韦可敬成了北京天安门乐队2000人中的一员 。 “我是第一排打小鼓的 , 我当时整个人激动到僵硬 , 小鼓都被我敲破了 。 ”
庆典中 , 安排有飞行表演 , 结队从大家头上飞过 。 再次感受到飞机的轰鸣声时 , 他又有了新的愿望:“那个年代 , 中国天上飞的都是进口飞机 。 我坚信 , 未来这片蓝天上一定可以飞出中国制造的飞机 。 ”
转业来成都 , 拜师学航模
1958年 , 韦克敬从部队转业来到成都 , 并选择在这里安家立业 。
分配到成飞后 , 一个偶然的机会 , 他认识了在航空模型制作领域享有盛名的陈应明 , 并师从于他 。
当时 , 韦克敬住3楼 , 老师陈应明住2楼 。 “下班后经过2楼 , 陈老总是在做模型 , 我时不时停下来观摩一会 , 越看越带劲 , 太精美了 。 ”一来二去 , 韦克敬和陈应明便熟悉起来 。 因为人手不足 , 陈应明找厂长要了2个助理 , 同时也邀请韦克敬跟着他一起做 , 航模路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
那个年代做飞机模型 , 没有专门的设计图纸 , 有时甚至从报纸上剪下照片 , 按照比例人为手绘放大 。 现在有机器辅助 , 自然方便许多 , 但在韦克敬眼中 , 手工做模型有不可替代之处 。 “现在如果赶时间 , 我们会先用3D打印 , 但细节部分还是需要手工添加上去 , 再小的零件也要按照标准比例来制作 。 ”
韦克敬说 , 自己制作的飞机也被陈老师扔过好几次 。 “老师是一个严谨的人 , 眼里容不得半分差错 。 ”而且陈应明老师“眼睛尖” , 一眼就能看出问题 。 “我们得完完全全按照图纸来制作 , 切不可用主观审美去任意改变模型的外形 。 ”他表示 , 做航空军事模型很讲究 , 多加一个部分或少配一个零件 , 飞机的机型就变了 。

文章图片
用模型见证中国航空工业发展
回忆中 , 韦克敬倾注感情最多的是歼5甲 。 “那是厂里第一架型号飞机 。 这架是按照1:10比例制作的半解剖模型 , 用于讲解飞机的构造和功能 , 加了雷达 , 可以夜间作战 。 ”
在我国二代机设计制造初期 , 木模飞机作为等比例缩放样机 , 能够把飞机的设计创新提前展示出来并开展相关演示验证 , 有助于设计的不断改进完善 。
渐渐地 , 这一架架倾注心血的飞机模型 , 更成了时代的纪念、荣誉和象征 。
2013年 , 中国航空博物馆找韦克敬订了50架飞机模型 。 韦克敬说:“按照1:10的比例 , 一个型号一架 , 有国内的 , 也有国外的机型 。 ”这些型号在中国航空博物馆永久展出 , 这些模型 , 也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见证 。
2018年10月18日 , 为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建厂60周年 , 成飞与社区联合举办“成飞情航空梦——韦克敬航空模型科普展览” 。 那次展出的作品 , 是韦克敬历时一年多 , 制作、修复的60多架飞机模型 , 其中包括成飞研制生产的机型及世界明星战机 , 在某次重大外事接待活动中 , 韦克敬制作的歼7模型还曾作为国礼赠予外宾……
60多年来 , 韦克敬做了上千架缩比飞机模型 , 大到按照1:5比例制作的约有2米长的模型 , 小到8厘米左右的迷你版 。 他介绍 , 最简单的模型都要花半个月左右制作完成 , 大型或复杂一点的 , 就得花一两个月 。

文章图片
一个甲子过去 , 当中国制造的战机从老人头上呼啸而过时 , 他很欣慰 , 自己儿时的梦想终于成真 。
在党领导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70周年之际 , 韦克敬将他亲手打造的31架飞机模型全部捐给航空工业成飞公司 , 用于航空文化建设工作 。
他制作的每一架飞机模型 , 亦代表了一个时代 。 一架架手工战机模型 , 在记录下中国航空事业发展历程的同时 , 也印刻着老人60年如一日的凌云志、报国心 。
常庆星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杨佩雯
责编 任志江 编辑 杨程
【航模|与新中国航空事业共成长②:做了上千架缩比飞机模型,每架都有故事】(下载红星新闻 , 报料有奖!)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人物|造车三兄弟的“喜与忧”:销量暴增但问题加剧,一人舒服两人困难?
- Insight|太卷了!太不容易了!
- IT|美国CDC:无论接种疫苗与否 民众应避免邮轮旅行
- 上海|上海供水热线与城投水务官网合并上线,一站式服务更便民
- 苹果|死磕硬核科技,小米要与苹果一较高下
- 协同|网文论︱网络文学与AI写作:人机协同演化时代的文学之灵
- Huawei|传华为将携手中芯南方在深圳建晶圆厂 已与台积电供应链接洽
- 词条|百度百科上线2500万词条,超750万用户参与共创科普知识内容
- 医疗|数坤科技与美年健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