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顺风车独大 嘀嗒上市半年无果

来源:北京商报
_原题是:顺风车独大 嘀嗒上市半年无果
递交招股书已半年 , 嘀嗒上市还没有实质进展 。 4月13日 , 嘀嗒更新了招股书 , 2020年嘀嗒总营收7.91亿元 , 较上一年增长36.3% , 仍主要由顺风车业务贡献 。 虽然顺风车业务营收占比更大 , 毛利率进一步增长到87.3% , 但上升空间令人担忧 。
2018-2020年顺风车平均收费率从4.1%增至8.7% , 2020年嘀嗒私家车车主增至1080万名 , 顺风车搭乘次数却出现下滑 。 艾媒数据显示 , 2021年2月嘀嗒月活用户规模429.36万人 , 排在滴滴、哈啰、美团单车之后 , 与前三名差距不小 。 半年前嘀嗒赴港递交招股书之时 , 滴滴、哈啰的上市节奏还不够紧凑 , 但嘀嗒没能趁机拿到移动出行第一股 , 在业务更多元化的同行面前 , 嘀嗒营收单一的问题被放大 。
上市申请重回原点
【新浪科技综合|顺风车独大 嘀嗒上市半年无果】2020年10月 , 嘀嗒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时 , 业内人士虽感意外 , 但按流程来看普遍认为嘀嗒会成为国内移动出行第一股 。 等待半年 , 等到嘀嗒上市申请失效 , 却没有等到嘀嗒上市的下一步 。
2021年4月13日 , 嘀嗒向港交所递交了更新后的招股书 , 披露了2020年财务数据 , 算是这半年上市路上唯一的大动作 , 但这一动作多少有点无奈的味道 。
针对重新递交招股书 , 嘀嗒相关人士向北京商报采访人员回应:“是正常流程 。 ”接近嘀嗒的人士进一步向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解释 , “嘀嗒是2020年10月8日向港交所递交的IPO招股书 , 于上周失效 , 因为有效期是半年 。 目前嘀嗒已经重新提交了招股书 , 这都是正常流程 , 招股书是半年需要更新一次 , 不影响整体流程的” 。
巧合的是 , 就在嘀嗒招股书失效、重新递交的时间段 , 两家移动出行代表企业也先后被曝上市进展 。 4月10日 , 有报道称 , 滴滴已经秘密递交美国IPO申请 , 最早7月在纽交所上市 , 寻求700亿-1000亿美元估值 , 并已委托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为此次IPO的主承销商 。 就此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采访了滴滴相关人士 , 并未得到回应 。
坊间还有哈啰上市的传闻 , 比如“哈啰计划于2021年赴美IPO , 募资金额20亿美元” , 哈啰相关人士对此也未予回应 。
其实早在几年前 , 有关移动出行上市的消息就开始风传 , 一直到嘀嗒递交招股书 , 才有了真实感 。
对于当下网络出行企业上市竞速 , 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告诉北京商报采访人员 , “哪家上市更快一些?这个不好说 , 因为是程序问题 。 不过嘀嗒的问题更大 , 要么是财务问题 , 要么路演不顺利 , 没人愿意当基石投资人 , 恐怕不能抢跑了” 。
顺风车服务费率继续涨
尽管嘀嗒上市进展停滞不前 , 但更新后的招股书还是透露了不少企业运营信息 。 在第一版招股书中 , 嘀嗒仅披露到2020年前三季度数据 , 更新后的招股书数据截至2020年底 。
2020年 , 嘀嗒总营收7.91亿元 , 较上一年增长36.3%;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算 , 经调整利润总额3.43亿元 , 较上一年增长8.7% 。
按业务划分 , 嘀嗒的营收由三部分组成 , 顺风车平台服务、出租车网约服务、广告及其他服务 。 2018-2020年 , 顺风车平台服务都是嘀嗒营收贡献最大的板块 。 2020年这一业务营收7.06亿元 , 较上一年增长32.3% , 营收占比从2018年的66.3%增至89.2% 。
嘀嗒在招股书中解释 , “我们提供顺风车平台服务所得收益大幅增加 , 乃主要由于我们促成的顺风车搭乘次数及交易总额以及我们的服务费率大幅增加所致” 。
根据招股书 , 2020年嘀嗒顺风车平台服务毛利率87.3% , 高于2018年的51.8%和2019年的83.1% , 是三个业务板块中毛利率最高的一个 。 2018-2020年 , 顺风车业务的平均服务费率分别是4.1%、6.3%及8.7%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从其他顺风车平台了解到 , 8.7%已经接近行业收费率上限 。 对于收费率会否继续上升 , 嘀嗒相关人士向北京商报采访人员回应 , “我们不方便做相关评论” 。
按照招股书透露的信息 , “我们对每笔城市内行程交易所收取的服务费的最低费用及最高金额分别是1元及10元” 。 “也就是说 , 顺风车收费率的上限是每单10元 , 顺风车搭乘次数是顺风车平台服务营收的重要指标 。 ”比达咨询分析师李锦清说 。
但在2020年四季度 , 嘀嗒顺风车搭乘次数4310万次 , 同步减少21.2% , 环比减少1.8%;而在2018年和2019年同期 , 嘀嗒顺风车搭乘次数不论是同比还是环比均是正增长 。
新版图扩张缓慢
和顺风车业务相比 , 嘀嗒的出租车网约服务更新 。
智慧出租车服务是嘀嗒在2017年推出的板块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 嘀嗒拥有合共72.1万名认证出租车司机 , 占全国所有出租车司机约25.9% 。 2019年、2020年 , 嘀嗒从智慧出租车服务获得的营收分别是630万元及3890万元 , 是嘀嗒2020年增幅最大的板块 , 营收占比也从2019年的1.1%提高到2020年的4.9% 。 尽管该数据仍低于广告及其他服务1个百分点 , 但按照现在的营收增速 , 出租车业务在2021年成为嘀嗒第二大营收来源几乎没有悬念 。
根据半年前披露的招股书 , 嘀嗒在86个城市提供网约出租车服务 , 与4个城市达成智慧出租车服务合作 , 嘀嗒对每次网约出租车行程的服务费设有特定上限 , 视地点而定 。 2019年平均服务费率是4.9% , 2020上半年是5.9% 。
更新后的招股书显示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 嘀嗒在中国86个城市提供出租车网约服务 , 与17个城市的市级或区级出租车协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与西安地方交通部门及出租车协会开展全面智慧出租车合作 , 并准备将合作复制至沈阳、徐州、南京、杭州及中山等其他城市 。 不过 , 嘀嗒相关人士并未向北京商报采访人员透露上述合作复制计划的具体落地时间 。
有关服务费 , 滴滴的出租车网约服务在34个城市促成的出租车搭乘向司机收取服务费 , 2020年平均服务费5% , 这较2020上半年的5.9%有一定下滑 。
“移动出行企业对出租车行业的渗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和顺风车业务相比 , 短时间内在营收上较难起量 , 其他同行的新业务一般直接to C , 更快出成绩 。 ”李锦清这样认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