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汽车企业都没搞定新能源 家电等企业入局造车有戏吗?
本文来自天极网
作者:龚美林
关注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可能知道 , 中国汽车行业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
外资品牌在普通轿车市场占有绝对优势 , 但是 ,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却不同 。 除了特斯拉、比亚迪与五菱等品牌表现强势外 , 其它大部分产品为自主品牌 。
【新浪科技综合|汽车企业都没搞定新能源 家电等企业入局造车有戏吗?】1、新能源成风口品牌扎推造车
目前 , 新能源汽车在行业中拥有较高的热度 , 生产企业除了进口品牌、自主品牌 , 现在就连互联网企业、家电企业也纷纷入局 , 计划打造智能电动汽车 。 相信很多人和笔者一样有这样的疑问 , 家电企业入局造车有戏吗?
格力2年燃烧上百亿造车 , 车是造车来了 , 但效果并不理想 , 珠海银隆公司20018年被法院查封后 , 格力的造车梦随之破灭;贾跃亭花了投资者上百亿的资金 , 到最后却成一纸空谈 , 没有量产过一款车型 。
文章图片
图1/3
笔者查阅相关数据发现 , 国内投资者对新能源车企的投资都能赚到钱 , 格力与乐视造车失败或许在相关企业眼中只是“个例” 。 众多企业争相涌入造车浪潮 , 不仅仅是他们对这个行业抱有梦想 , 而且大家也看到了一些企业通过造车实现了梦想 。 包括百度、小米、创维、美的等品牌已明确表示要造车 , 仿佛造车已成为大家转型改革之路上 , 用于“弯道超车”的大杀器 , 借造车来超过对手 , 逐渐获取高额利润 。
从目前来看 , 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 据乘联会公布的3月销量数据显示 , 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20.2万辆 , 环比2月增长101.1% , 同比增长261.3% , 呈现独立增长的良好态势 。 其中 , 纯电动的批发销量16.9万辆 , 同比增长252.2%;插电混动销量3.3万辆 , 同比增长313.3% , 占比16.6% 。
在笔者看来 , 目前 , 新能源车领域整体发展趋势良好 , 但新能源汽车领域就像围城 , 赚到钱的就那么几个 , 剩下的 , 要么由于种种原因走不了 , 要么血亏 。 而外面的人又想出去 , 对于部分家电品牌来说 , 新能源汽车市场是蜜糖也可能是毒药 。
2、新能源汽车到底能不能买?
近几年来 ,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非常猛 , 从国内到国外 , 新能源汽车大有取代传统燃油车之势 , 甚至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出台了燃油车的“死亡时间表” 。 那么 , 现在是入手新能源汽车到底能不能买 , 现在入手合适吗?
目前 , 网络上关于新能源汽车褒贬不一 , 还有很多消费者实并不了解新能源汽车 , 更别说产品体验感受了 。 所以说 , 想要正确客观地认识到新能源汽车 , 还需理性地从产品的优势和劣势两个角度去了解 。
从笔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理解来看 , 新能源汽车优势明显 。 首先 , 大家觉得新能源汽车比燃油车更环保 , 没有尾气 , 充电花费也不高 。 不过 , 在我看来与其说它环保 , 还不如讲它更能为你省钱 。 加油费与充电费相比 , 新能源汽车更有优势 。
其次 , 新能源汽车更安静 。 新能源汽车的电机与生俱来就比燃油机安静 , 十万级别的电动汽车开起来可以比十五万或二十万的燃油车噪音更低 。
再次 , 平顺度对于燃油车来说是个难题 , 但难不倒电动汽车 。 电动机的扭矩是瞬间爆发的 , 即便是在低转速的情况下也能输出很大的扭矩 , 因此不再需要变速箱了 , 只需要控制油门(或者说电门)就可以做到“无级变速” 。
文章图片
图2/3
最后 , 相较于燃油车 , 新能源汽车可以承载更多先进技术 。 新能源汽车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移动电源 , 可以承载更多的智能技术和电子设备 。 它主要以软件定义车辆 , 当车辆出现一些小问题 , 通过拨打客服电话咨询 , 就能进行线上远程修车 。 笔者认为 , 未来5年左右 , 智能化、售后服务简洁化或将成为新能源汽车超越燃油车的关键 。
当然 , 新能源汽车也并不是没有缺点 。 续航能力和可能存在“自燃”现象就是它的短板 。 目前 , 市场上续航能力最高的电动汽车也就600公里 , 这600公里还是“综合工况续航” , 如果上了高速的话实际续航也就在450-500公里之间 , 极冷环境下这个里程还会缩水 。 但 , 对于燃油车来说 , 续航不是问题 。
新能源汽车好用 , 但也存在自燃的大概率 。 包括特斯拉、小鹏汽车、蔚来汽车和比亚迪等企业旗下研发的新能源汽车都发生过自燃现象 。 尤其是 , 头部品牌特斯拉被接连曝出自燃、失控、刹车失灵等问题 , 给国产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了当头一棒的同时 , 也令很多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谈之色变 。
目前 , 新能源车有三大类 。 包括纯电汽车、插电混动汽车和增程式汽车 。 新能源汽车虽然存在一定隐患 , 但不可否认它是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在笔者看来 , 不同于燃油车 , 新能源汽车具有节能减排、使用成本低、维修保养方便、动力性操控性好等优点 , 但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 , 还存在整车成本偏高、充电不够方便等问题 , 续航时间短等问题 。 这是一个新兴产业 , 没有经济压力的消费者可以提前尝鲜 ,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可以再观望一下 。
3、家电企业入局造车有戏吗?
目前 ,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较小 , 但入局的相关企业都在积极生产与销售 。 有公开数据显示 , 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与销量占比都在逐年稳步增长 , 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 不过 , 这种好态势可能在2021年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 那就是 , 外资品牌开始推出量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 而且来势汹汹 。
外资品牌在国内拥有传统汽车市场的品牌优势 , 又有更大量的资金支持 。 笔者觉得 , 它们的发力 , 不仅会对自主品牌构成威胁 , 还可能会影响到跨界新能源汽车的家电企业 , 让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变得更为激烈 。
家电企业造车 , 奥克斯、格力已退出造车梦 , 创维的梦想正在开始 。 目前已发布官方海报 , 并表示将在4月27日举行主题为“创维智能汽车的未来”的沟通会 , 探讨智能汽车的发展趋势 。 也有消息表示 , 天美汽车或将改名创维汽车 。
文章图片
图3/3
汽车制造大多都绕不开“驱动主机+能源转化+散热”三大板块 , 经过多年研发智造家电 , 美的好似做好了准备工作 , 也顺势将机电科研技术优势拓展到更多行业 。 为了打造新能源汽车 , 美的出资7.43亿元入股“合康新能” , 对于家电企业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投资 。 但面充满诱惑的新能源汽车前景 , 我们看到美的坚定的开启造车“二进宫”模式 。
在笔者看来 , 家电行业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想法很好 , 但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 , 发展前景有限 。 如今 , 房地产市场热度逐渐冷却 , 未来对家电行业会造成不小的影响 。 美的在造车方面拥有技术积累 , 发力新能源汽车算得上是未雨绸缪 。
新能源汽车被业内人士视为智能硬件的未来 , 它是互联网+智能化+新能源的总和 。 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美好 , 但不代表参与者均能成功 。 家电企业跨界新能源阵营要攻克的技术难题和困难还有很多 。 首先 , 企业要有足够地技术实力 , 让产品落地成为可能 。 其次 , 汽车量产后 , 需要大量的配套产业链集群作为支持 , 需要在投资零部件产业方面下足功夫 。 最后 , 还得建设专门的经销商体系与营销广告来配合出货 。 如果企业能开发出车规级产品那就更好了 。
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是大势所趋 , 未来 , 汽车很可能会变成消费电子产品 。 在笔者看来 , 家电企业纷纷跨界汽车领域 , 不仅是为了掘金 , 同时也是为了抓住5G时代下智能汽车与智能家庭之间的互联互通带来的新风口 。
我们看到 , 奥克斯、格力等家电企业的造车梦已破碎 , 而美的、创维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 , 正在逐梦奔跑 , 未来谁能在行业里站稳脚跟 , 或许只有时间才有答案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