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不是下一个智能手机
文章图片
图1/1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高飞
来源:奇客故事(ID:cybergushi)
传统车厂不是下一个诺基亚 , 汽车也不是下一个智能手机 。
入局造车这事 , 已经变得比较庸俗了 。 一眼望去 , 似乎人人都在造车 。 有互联网体系的滴滴和百度 , 做传统生意的恒大地产 , 做智能硬件出身的小米和大疆 , 以及自己不造车、但和传统车厂联手造车的华为 。
当然 , 还有一直在回国路上的贾跃亭 。
一切风口的背后都有原因 , 汽车的故事则可以从乔布斯说起 。 是因为在智能手机之后 , 市场在寻找下一款明星产品久矣 , 这个寻找过程 , 从乔布斯本人还在世的时候就开始了 。
乔布斯在2007年不仅用“再一次发明手机”的口号发布了一款产品iPhone , 还创造了一个产业 , 并带给市场一个启示 。
iPhone创造的产业是智能手机产业 。
十年过去了 , 智能手机产业已经变成年销量超过十亿部 , 产值万亿的庞大市场 。
不过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智能手机如此成功 , 太受用户欢迎了 , 所以短时间内 , 就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普及 。
这就造成一个副作用 , 就是早在过去几年 , 智能手机就进入了缓步发展期 , 甚至在有些年份出现了同比年度下降 。
而iPhone带给市场的观念启示 , 就是可以通过新技术 , 再发明一款既有产品 , 却依然可以创造重大机遇 。
通过iPhone , 乔布斯告诉业界 , 利用新的技术 , 重新定义一个既有传统产品 , 同样能创造巨大的市场机会 , 并不用全新发明 。
如同乔布斯自己 , 用互联网、计算技术重新定义并发明了手机一样 。 用句现在时髦的话 , iPhone就是手机的数字化转型 。
这比完全创造一个新产品 , 起码看起来要容易一些 。
【|汽车不是下一个智能手机】所以 , 在智能手机逐渐进入平台期之后 , 人们一直在传统产品上 , 寻找重新定义的机会 。 大家觉得这个产品要有这么两个特点:能用得上新技术 , 市场要足够大 。
寻找的过程并不容易 。
从智能眼镜、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电视 , 一众产品被重新发明下来 , 虽然也吸引了一些用户的目光 。 但始终没有一个产品 , 能达到智能手机的高度 。
直到重新发明汽车的机会出现 , 人们似乎渐达成共识 , 智能手机的下一站 , 很可能就是汽车了 。
第一 , 和其他电子产品比起来 , 汽车对技术的使用 , 简直可以说是要素过多 。 从新能源 , 到5G , 从人工智能 , 到显示界面 , 没有汽车用不上的技术 。
其次 , 汽车业的体量足够大 。 全球乘用车市场 , 一年有8000万的销量 , 而汽车的价格是手机的百倍左右 , 所以它是和手机业价值持平的市场 。
尽管如此 。 我认为 , 汽车还是成不了下一个智能手机 。
因为智能手机的成功 , 不仅是技术的集成 , 和市场的庞大 , 还因为它取代了电脑 , 成了人们新的信息终端 , 成了现代生活工作最重要场景的最重要承载工具 。
信息的工具能力 , 才是智能手机决胜千里的关键 。
手环、手表 , 眼镜 , 之所以达不到预期 , 是由于它们的屏幕和计算能力限制 , 决定了信息接收和创造效率比手机更低 。 而电视屏幕虽然足够大 , 但是我们对这款产品接触频次和接触时间却不够长 , 所以也无法成为主流信息终端 。
智能手机 , 是刚刚好的那一个 , 在信息接收量、设备功耗和计算能力之间取得了完美平衡 。
我们可以用它收发消息、创作观看短视频 , 卖东西购物 , 一切和信息有关的需求 , 智能手机都是最方便的一个 。
从这个角度看 , 汽车担负不起信息终端的使命 , 这和汽车的使用场景有关 。
传统汽车中的人类角色有两种 , 司机和乘客 。
对公共交通的乘客来说 , 无论汽车如何更智能 , 汽车依然是一个公共产品 , 其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和隐私性 , 依然不如手机 。
对司机自身来说 , 即使实现了自动驾驶汽车 , 那么汽车也只是解放了司机群体的注意力而已 。
司机很可能选择把腾出来的双手 , 放在自己的智能手机上 , 而不是操控一块汽车内的屏幕 。
所以汽车 , 就算看起来多么像一个装了四个轮子的手机 , 也依然不是那个人们期待的下一个信息工具 。
不过 , 汽车的再造过程 , 依然可能创造巨大的产业价值 , 但它走的不是智能手机的路 。
智能手机的价值在于信息 , 新能源智能汽车的最大价值 , 则在于「时间」 。
根据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 , 中国有接近40%的城市道路 , 在通勤时间 , 处于缓行拥堵状况 。
有大量人类可以用于休息或者工作的时间 , 被无意义的消耗在交通工具上 。
如果汽车能够实现自动驾驶 , 起码以亿计算的司机人群 , 每天将多出平均一个小时的可自由支配时间 。
如果再考虑自动驾驶对交通路况的改善作用(完全的智慧交通 , 道路甚至不需要设置红绿灯) , 这些每天解放出来的十数亿小时的时间 , 将会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福祉(多睡半小时 , 就是打工人幸福感爆棚的事情了) 。
如果说世界的运转 , 离不开物质、能量、信息和时间等核心元素 。
智能手机的价值 , 等同于信息的价值 。
汽车的价值 , 则等同于时间的价值 。
说一句政治不正确的话 , 汽车对于碳中和的帮助(能量上的价值) , 也远不及其创造的时间价值大 。
新能源汽车虽然挂着新能源的前缀 , 但核心命脉则是自动驾驶 。
自古以来 , 汽车作为交通工具 , 它要解决的问题 , 始终是交通问题 , 是一个将包括人在哪的物质 , 从甲地移动到乙地的问题 。
既然汽车不是信息工具 , 这个产业就不会完全遵循摩尔定律(尽管特斯拉始终在推动降价) 。 交通的问题 , 也远不止是汽车自身问题 , 是车、路、人、城市在内的系统工程 , 更涉及贸易、就业、制造业转移问题 。
所以汽车市场不会像科技产品那样 , 快速演化为极化的「二八格局」<注1> 。
在智能手机产业发生的 , 新势力对传统势力的快速颠覆 , 也就难在汽车产业重复上演 。 就像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 , 传统车厂不是下一个诺基亚 , 而汽车也不是下一个智能手机 。
新势力固然跑得快 , 但又无法拉开更远的距离 , 自然有新-新势力不断入局 。
<编者注1>:二八格局(又称“二八定律”) , 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 。 他认为 , 在任何一组东西中 , 最重要的只占约20% , 其余80%尽管是多数 , 却是次要的 。 文中此处意指:20%的强势品牌通常占有80%的市场份额 。 二八定律可以解释和解决很多社会学、企业管理学等问题 。 比如 , 20%的人手里掌握着80%的财富 。 或者 , 假如20%喝啤酒的人喝掉80%的啤酒 , 那么这部分人应该是啤酒制造商注意的对象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年轻人|人生缺少的不是运气,而是少了这些高质量订阅号
- 硬件|汽车之家年底裁员,员工称多个职能部门已被撤销
- 人工智能|聚焦车载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研究 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Tesla|特斯拉因两处安全缺陷召回近50万辆电动汽车 承诺免费修复
- IT|新能源汽车年底卖爆 展车都被抢购 咋回事?
- Tesla|特斯拉在美国召回约47.5万辆汽车 接近其去年全球交付总量
- Tesla|网传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保费上涨超50% 多家车险公司回应不实
- 最新消息|汽车之家回应裁员传闻:系正常业务结构优化、涉及人员不到5%
- 人物|俄罗斯网络博主为吸引流量 闹市炸毁汽车 结果够“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