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活跃方式多元

经济日报采访人员 佘惠敏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0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近日在全国出版发行 。 14日 , 相关单位举办了该《报告》的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 。  
交易均价下降较多 
《报告》显示 , 2019年 , 3450家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项数有所增长 。 合同项数为15035项 , 比上一年增长32.3%;合同总金额达152.4亿元 , 比上一年下降19.1%;当年到账金额达44.3亿元 , 比上一年增长29.8% 。 转化合同总金额超过1亿元的单位有29家 , 比上一年下降9.4% 。  
由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奖励强度与合同金额挂钩 , 合同金额的下降也带来了奖励强度的下降 。 2019年个人获得的现金和股权奖励金额达53.1亿元 , 比上一年下降23.6%;人均奖励金额7.1万元 , 比上一年下降24.9% 。  
技术转让合同的项目数大幅增加 , 金额却下降了 , 这“一升一降”反映了什么趋势? 
“项目增加 , 说明2019年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持续活跃 。 金额减少 , 主要是科技成果交易均价下降 。 ”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秘书长韩军说 。  
《报告》显示 , 科技成果交易金额下降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科技成果交易均价下降 , 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平均合同金额为101.4万元 , 比上一年下降38.8% 。 二是作价投资合同金额下降 , 2019年以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达51.0亿元 , 作价投资平均合同金额1016.6万元 , 比上一年下降39.1% 。 三是大额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数下降 。 2019年单项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超过1亿元的成果有24项 , 比上一年下降20.0%;超过5000万元的有42项 , 比上一年下降30.0% 。  
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科技成果与技术评估部部长张春鹏认为 , 金额下降与成果存量的释放和转化方式的日趋多元化有关 。 “2015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后 , 促进了此前多年积累的高价值科技成果的转化 , 连续几年数据大幅提升 。 这些高价值的存量成果逐渐消化后 , 未转化及新产出的科技成果由于成熟度有限 , 成果转化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 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这三类合同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 ” 
产学研合作稳定增长 
自2019年首次发布以来 , 今年是第3次发布该年度报告 。 有哪些趋势令人振奋? 
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副主任黄灿宏介绍 , 相关数据显示了我国产学研合作稳定增长的良好趋势 。  
一是产学研合作的合同金额增长 。 2019年 , 3450家高校院所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合同金额为933.5亿元 , 比上一年增长22.9% , 占“四技”合同总金额的86.0% 。 二是成果转化平台增长 。 2019年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转移机构、转化服务平台总数为10770家 , 比上一年增长27.2% 。 创设和参股新公司2073家 , 比上年下降5% 。 三是智力流动不断强化 。 2019年高校院所兼职从事成果转化和离岗创业人员数量为14210人 , 比上一年增长23.4% 。  
此外 , 科技成果转化流向聚集明显 。  
一是科技成果近四成转化至制造业领域 。 2019年 , 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的科技成果至制造业的合同金额最大 , 为58.2亿元 , 占合同总金额的38.2% 。 二是科技成果超六成转化至中小微其他类型企业 。 这部分合同金额为91.9亿元 , 占合同总金额的60.3% 。 三是东部地区是科技成果的主要产生地和承接地 。 科技成果产出合同金额排名前3位的省市是上海市、北京市、广东省 , 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排名前三位的省市是上海市、广东省、江苏省 。  
专业化技术转移力量仍显不足 
《报告》还分析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  
比如 , 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和人才仍待加强 。 部分单位已设立的技术转移机构职能不健全 , 部分单位未设立专门技术转移机构 。 目前高校院所给予转移转化人才的待遇不高且没有明确的晋升机制 , 愿意投身于此的专职人员较少 , 高水平技术转移专业人才仍较为紧缺 。  
再如 , “四唯”问题仍然存在 , 破除“四唯”尚未找到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来替代 。 部分科技成果质量水平不高 , 只是为了完成项目、发表论文、申报专利和申报职称凑数 , 本身转化价值不高 。 将科技成果转化放入职称晋升的考核体系未有统一方式 ,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落实 。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还有很多政策障碍 , 文件精神有了 , 具体执行的政策还需要进一步衔接和落实 。 ”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理事长郭向远说 。  
郭向远表示:“很多科技成果属于国有资产 , 转化涉及国有资产流失 。 这给高校院所的老师带来心理障碍 , 我搞转化会不会被追究责任?而从目前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比例来看 , 大部分科研成果是转移给非公有经济的 。 ” 
【|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活跃方式多元】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二级巡视员陈宏生也表示 , 技术成果的国有资产管理问题 , 可能是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一个重要堵点 。 “科技部和财政部正在探讨如何更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