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从发明闪存到只剩独苗 日本存储厂商经历了什么?

作为全球存储原料的“供应机” , 存储原厂的增减产能等行为 , 一直以来几乎掌控了整个下游市场的情绪变换 。
也因此 , 原厂之间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备受关注 。 目前闪存领域两大主要市场NAND Flash和DRAM中 , 后者处在高度集中状态 , 被全球三大厂商掌控了超过九成的份额 , 前者处在相对分散化竞争状态下 , 但未来就不好说了 。
日本存储原厂铠侠 , 也是NAND的发明者 。 在被东芝公司出售给美国投资机构贝恩资本之后 , 近两年来开始尝试资本化动作 。
铠侠在NAND市场份额排在第二位 , 若未来走向过于集中的市场 , 是很多产业链方面都不想看到的 , 独立IPO难以成行 , 导致铠侠的发展去向存疑 。 而同样值得注意的是 , 日本曾经是全球存储器大国 , 但在几十年的发展更迭中 , 逐步出售了存储业务 , 如今的铠侠 , 是日本曾经存储霸主历史中留下的“独苗” 。
它们经历了什么?
NAND格局松动
上游元器件一片涨价潮中 , 存储器毫无意外正面临同样的情形 。 只是由于原厂掌控着对产业界供需关系平衡的核心 , 而直接影响到DRAM和NAND Flash两大市场接下来将面临冰火两重天的需求图景 。
而这可能将影响到闪存核心原厂的格局变换 。
由于原厂前期对DRAM市场相对谨慎而投资着力不多 , 在当前庞大的需求唤醒之下 , 原厂高管普遍认为 , 接下来将面临供不应求的行情;但NAND则因为接下来将迎来投资生产收获期 , 铠侠方面预估 , 在2021年第二季度市场供需可能将走向稳定 。
单纯从业绩角度看 , NAND需求的稳定对于存储原厂来说就意味着收入波动不大 。 具体到铠侠 , 面临的困难可能更多一些 。
群智咨询(Sigmaintell)副总经理兼首席分析师陈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 , 铠侠的手机闪存业务占总收入40% , 华为一直是其大客户 , 受国际环境变化影响 , 铠侠目前供货遭遇难题 。
“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数据 , 分离式128GB四季度行业价格约为14美金 , 环比三季度下降约4.8% 。 ”陈军向采访人员续称 , 因此外围环境的剧烈变化以及铠侠自身的经营策略 , 使得其在市场竞争中难以获得持续竞争力 , 作为其大股东的资本方贝恩资本会更迫切期望尽快通过并购或者IPO获利离场 。
有存储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 , 在SSD(固态硬盘)中 , 闪存(Flash)会决定它的成本和性能 。 “所以一家SSD的供应商需要有大规模的产能 , 能够保证供应;同时能够降低成本;还要有领先的Flash技术能够提供高性能、有自主可控的控制器和部件来纵向优化SSD产品 , 提供一致稳定的高性能 , 而不只是某个时间的高性能或者峰值的高性能 。 ”
这是一些原厂采取合资建厂方式推动业务的原因 , 也是存储器发展历史上 , 通过收并购持续亏损的公司才形成了如今的高集中度局面 。
头豹研究院分析师谢子博对采访人员表示 , 目前英特尔所占NAND市场份额与铠侠所占份额并不在一个数量级 , 任何一家同业企业将铠侠吞并都将引起市场格局的巨变 。
“铠侠作为日本仅存为数不多的存储芯片厂商 , 对日本的战略意义较为重要 。 铠侠的存续不仅关乎企业本身的生存 , 也关系到日本对自身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及相关核心技术的所有权 , 铠侠的收并购案将受到日本当局的严格审查 。 此外 , 若铠侠被韩国势力收购 , 将导致韩国厂商占据大部分NAND Flash市场份额 , 重现全球DRAM市场竞争格局 。 因此 , 各个国家对NAND Flash存储器的战略布局 , 或将成为制约铠侠被同业收并购的关键因素之一 。 ”他续称 。
陈军也认为 , 目前业内对铠侠被收并购的态度不甚乐观 , 是因为铠侠的全球地位 , 导致假设其被同业收购 , 将很难避开反托拉斯法(即垄断法) 。 “与此同时 , SK海力士通过贝恩资本也持有铠侠股份 , 铠侠被其它业内并购势必会迎来SK海力士的极大反对阻力 。 假如极端情况发生 , NAND市场的竞争格局将从单寡头引领(三星)步入双寡头竞争格局 , 韩及美两国可能会基本掌控全球NAND供应 。 ”
日本如何失落
【经历|从发明闪存到只剩独苗 日本存储厂商经历了什么?】在半导体产业转移发展史中 , 日韩无疑是重要的第二次转移落脚点 , 且从发展时期来看 , 日本实际上走在韩国之前 。
转折点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 。 彼时日本在存储芯片领域曾一度占据全球超过五成的市场份额 , 巅峰时期 , 日本电气、东芝和日立三厂排名动态存储器领域全球前三 。
这很快被美国注意到 , 并向日本发起半导体反倾销诉讼 。 随着此后日本与美国达成协议 , 形成掣肘 。 韩国却在此期间悄然培育三星大力扩产 , 其发展方案在得到美国认可之后 , 日益走上了存储器发展快车道 。
头豹研究院分析师胡竣杰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分析 , 在储存器产业立足 , 需要同时掌握尖端技术的知识产权和大规模量产能力 , 缺一不可 。 技术驱动下 , 储存器容量呈指数级增长 , 技术代差前后往往是赢者通吃的局面 。 为了现有产能不被技术进步淘汰 , 倒逼厂商大笔投资研发 , 且永远不够 。
“因此 , 扩大产能、压价销售 , 是留在存储器市场的唯一打法 , 恶性循环 , 使得厂商规避市场风险的空间极其有限 。 若产能过剩与预期需求下降 , 则让研发与扩产的投入都打了水漂 , 破产退出将是大多数厂商止损的最好方案 。 ”他续称 , 在这个行业背景下 , 一度稳坐在半导体储存领域的日本企业 , 在日元汇率大幅升值、美国1986年的惩罚关税的双重钳制下 , 市场占有率断崖式下降 , 流入逆周期投资扩产的韩国企业手中 。 日本存储芯片企业因此逐渐丧失了全球市场优势地位 。
陈军则指出 , 除了与美国的妥协之外 , 日本后期的失落也与其企业文化有关 。 “日本企业擅长在技术上持续领先钻研及投入 , 但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欠佳 。 反观美资及韩资企业 , 除了在技术上的不断投入外 , 其竞争优势更加灵活 , 尤其是更擅长分析市场需求变化 , 通过灵活的市场或产品应对策略 , 来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 ”
如今 , 铠侠是日本存储器发展历程中仅剩的巨头 , 其在IPO之外的资本化举动 , 无疑将引发海啸级影响 。
谢子博指出 , 以极端情况来看 , 若铠侠真被其他NAND大厂所收购 , 则将标志着继DRAM之后 , 日本再次失去曾经引以为傲的存储芯片市场 , 也标志着日本彻底从全球存储器市场中遗憾谢幕 。 日本在半导体产业的布局将仅剩半导体制造设备及材料等上游行业 。
“而坐拥近20%市场占有率的铠侠一旦被同业龙头收购 , NAND Flash产能将进一步集中 , 美韩两国将垄断这一市场 。 集中度的提升及产能地域分布的集中 , 将提升NAND龙头厂商议价能力 , 尾部企业生存空间或将受到进一步挤占 。 ”他补充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