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华为胡厚崑:5G的大规模应用需要解决隔行如隔山问题

4月19日 , 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继续召开 。 在“5G的未来”分论坛上 , 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强调 , 未来想要实现5G的大规模应用 , 需要解决一个核心问题——隔行如隔山的问题:5G提供商必须深入理解客户的业务 , 了解业务流程、痛点等 。
去年5G带动经济总产出超过8000亿元
自5G第一张牌照发出 , 到现在已有将近700天的时间 , 5G应用已“上天入地 。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杰举例说 , 去年测量珠穆朗玛峰时 , 5G在海拔6500米的地方支持现场高清直播 。
在山西阳煤500米以下的矿井中 , 5G基站和其他信息技术融合创新 , 实现了井下作业的全面监控、采煤机的无人操控以及对有害气体的及时检测等 。 “这个投入产出比还是很高的 。 ”杨杰表示 , 井下一个作业面就减少了20人 , 每年节省上千万的投入 。
据了解 , 5G在2020年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超过8000亿元 。 “其中一半的产出来自5G终端 , 也就是手机的销售额 , 四分之一来自网络建设投资 , 剩余是基于5G的信息服务带来的产出 。 ”在杨杰看来 , 5G这趟车才刚刚来到高速入口 , 正在换挡提速 。 未来拉动经济大规模增长、5G的“大客户”是基于信息服务的应用 。
胡厚崑表示 , 5G打开了两条赛道 , 一条面向消费者 , 另一条是面向千行百业的新赛道 。 目前 , 港口、矿山、医疗、制造业等已开始积极推广使用5G 。
“(5G应用)从0到1的阶段是尝试和归纳 , 1到N的阶段是围绕典型应用场景在各个行业落地和复制 。 ”胡厚崑介绍 , 5G的典型应用场景包括大容量的数据采集和传输、高清视频的回传、机器视觉配合AI进行的行为检测、远程控制等 。
他强调 , 5G在制造业中的应用空间非常大 , 但需要解决许多问题 。 第一步是园区覆盖5G , 第二步是进车间 , 最终是进入生产线 。 “每往前一步 , 对5G提供商能力的要求是逐步递进的 。 ”
此外 , 每个企业希望解决的问题无外乎是提高成品率 , 提高周转率 , 降低端到端的制造成本 。 但它们生产的产品不一样、工艺不一样、设备也不一样 , 一旦要匹配不同的制造型企业 , 5G提供商就需要做很多苦活和累活 , “我们得真正匹配每个企业不同的场景 , 才能把技术落得了地 。 ”胡厚崑说 。
5G的大规模应用需要统一行业标准
5G不仅带动了经济增长 , 也解放了劳动力 , 改善了人们的工作环境 。 据胡厚崑介绍 , 他曾考察过宁波眉山港口的5G建设成果 , 当时“大吃一惊” 。
港口的作业以吊车为中心 , 未使用5G技术前 , 司机需要攀爬到30米高的驾驶室 。 因为不容易下来 , 他们一般会带着饭盒、连续工作8小时 。 所以港口很难招到工人 , 尤其是年轻人 。
如今 , 在5G技术的支持下 , 港口的工作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 , 操作室干净、舒适 , 还有空调 。 一群年轻人在里面穿戴整洁 , 通过远程高清视频 , 像打电子游戏一样控制吊车 , 把集装箱抓起来放到后备车上 。
“5G的真正价值是让各行各业把5G技术充分利用起来 , 而前提是解决隔行如隔山和行业知识壁垒问题 。 ”胡厚崑表示 , 5G提供商必须深入理解客户的业务 , 了解业务流程和痛点 。
在此基础上 , 还需要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 。 以港口建设为例 , 全国有100多个大型的港口 , 只有统一标准后 , 软件开发商、设备制造商根据标准开发软件 , 生产设备 , 才能为从1到N的大规模复制提供非常好的条件 。
【制造业|华为胡厚崑:5G的大规模应用需要解决隔行如隔山问题】采写:南都采访人员 尤一炜 李玲 马嘉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