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五矿发展遭反垄断调查背后:钢铁电商平台流量一度登顶,阿里系投资超3亿最终1元甩卖

每经采访人员:彭斐 每经编辑:魏官红
作为央企发力电子商务的一个代表 , 曾因“五阿哥”在钢铁圈名噪一时的五矿系电商平台 , 突然因垄断事项被查 。
4月19日晚间 , 五矿发展(600058 , SH)公告称 , 近日收到市场监管总局出具的《涉嫌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立案调查通知书》》(反垄断调查[2021]328号) , 因公司与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设立合营企业五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龙腾数科技术有限公司 , 以下简称五矿电商)的交易涉嫌构成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 , 市场监管总局决定予以立案调查 。
值得注意的是 , 上述公告迅速在二级市场有所体现 。 4月20日开盘 , 五矿发展即遭遇大跌9.7% , 一度逼近跌停 。 对此 ,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尝试联系五矿发展方面 , 但公司电话无人接听 。

调查|五矿发展遭反垄断调查背后:钢铁电商平台流量一度登顶,阿里系投资超3亿最终1元甩卖
文章图片

在多位钢铁电商领域人士看来 , 在钢铁行业 , 五矿系的钢铁电商平台并不出众 , 虽然一度成为钢铁行业流量最大的平台 , 但这个领域的成长基本是在烧钱的过程中逐步摸索 , 而五矿系的这个平台融资过程似乎并不顺利 。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查阅相关信息获悉 , 自五矿电商2012年成立 , 在2015年完成A轮融资 。 彼时 , 阿里系旗下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创投)以3亿多元资金增资入股五矿电商 。
不过 , 作为五矿电商成立以来引入的唯一战投 , 阿里创投在2019年底将其持有的股权 , 仅以1元价款转让 。
五矿发展被立案调查 , 涉案公司曾风光无两
“反垄断”监管正加码 , 此次被调查对象 , 则是有着央企五矿集团与阿里巴巴背景的电商公司 。
对于被调查的具体细节 , 五矿发展并未在公告中披露 。 对此 , 4月20日上午 ,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尝试联系五矿发展董秘及证券部门 , 但电话均未有人接听 。
从发展历程来看 , 让五矿发展惹上麻烦的五矿电商 , 成立于2012年5月 。 彼时 , 五矿电商公司以五矿发展全资子公司的身份成立 。 2012年5月10日 , 五矿发展公告显示 , 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同意公司独资设立五矿电商 , 注册资本5000万元 。
对于成立初衷 , 五矿发展称 , 五矿电商成立后 , 将成为公司电子商务业务的融资、投资、管理及运营平台公司 。 该项目是公司落实发展战略、搭建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关键举措 , 对公司创新业务模式、扩展盈利空间、加快向综合性钢铁流通服务商转型具有积极意义 。
在成立3年后 , 五矿电商完成了一次增资 。 2015年11月 , 阿里创投增资入股五矿电商 , 增资后五矿电商系五矿发展与阿里创投、北京海立云垂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共同出资设立的合营企业 , 各方持股比例分别为46%、44%、10% 。
2015年11月28日 , 五矿发展发布公告称 , 对子公司五矿电商予以增资 , 同时引入阿里创投以及五矿电商员工激励平台北京海立云垂投资管理中心共同参与增资 。 其中 , 阿里创投出资3.168亿元持有增资后五矿电商44%的股权 。
同年12月2日 , 五矿发展和阿里巴巴举行合作发布会 。 时任阿里巴巴集团CEO的张勇表示 , “此次合作对阿里旗下B2B平台具有特殊意义 , 希望未来这样的探索可以复制到其它更多垂直行业领域 。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五矿发展引入阿里作为战略投资者半年之后 , 双方将五矿阿里钢铁平台正式更名为“五阿哥” 。
2016年6月 , 五阿哥正式上线 , 逐步承接了五矿电商的“鑫益联”业务 。 官网显示 , 五阿哥面向制造业终端用钢企业 , 定位于钢铁B2B第三方平台 , 提出“让天下没有难买的钢材” 。 “五阿哥”网站信息显示 , 这个平台“专注中小微企业采钢需求” 。 在成立几年间 , 这个平台的发展也确实顺风顺水 。
来自新华网的相关信息显示 , 自2016年5月正式运行 , “五阿哥”已逐步成为钢铁行业流量最大的平台 。 截至2018年9月份 , 交易额实现266亿元 , 会员已达18万家 , 手机APP注册量12万户 , 日均用户访问量3万 , 金融订单保持50%左右的月增长率 。
不过 , 一位钢铁电商企业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表示 , 钢铁电商属于互联网企业 , 在2016年前后正处于快速扩张的阶段 , 但技术和市场推广等运营费用比较大 , 这些都为短期盈利带来了障碍 。
增资超3亿 , 股权转让只标1元
几年前 , 业界还在猜测这个钢铁互联网电商平台在做什么以及未来如何发展的时候 , 五矿电商、五阿哥的名头 , 似乎正逐渐被遗忘 。
“前几年确实挺火的 , 但这也源自钢铁电商的整体热度 , 彼时的钢铁电商就像百团大战一样 , 但热度确实是在拼各家烧钱的硬实力 。 ”上海钢联(300226 , SZ)一位分析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称 。
值得注意的是 , 五矿发展及阿里共同增资五矿电商后 , 五矿发展不再将五矿电商纳入合并报表 。 在引入阿里创投后 , 五矿系对五矿电商的输血 , 似乎也在减弱 。
“一方面 , 五矿发展在五矿电商的持股比例仅比阿里多2% , 同时未达50%;另一方面 , 或许是出于钢铁电商业务短期不能盈利的原因 , 不并表将减少上市公司的亏损源头 。 ”一位券商人士向采访人员分析称 。
事实上 , 虽然背靠五矿、阿里这两棵“大树” , 五矿电商的发展并不如预期 。 在对五矿电商增资4年后 , 阿里创投将其所持股权 , 仅以1元的价格转让 。
2019年12月21日 , 五矿发展公告显示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 , 五矿电商资产总额为1.98亿元 , 净资产为1.71亿元 , 2018年度实现营业收入796万元 , 净利润-1.13亿元 。 阿里创投拟转让其持有的五矿电商44%股权 , 转让价格为1元 。
值得注意的是 , 根据《公司法》和《五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章程》等规定 , 五矿发展对上述标的股权享有在同等条件下的优先购买权 。 不过 , 五矿发展选择了放弃 。
在经五矿发展同意后 , 阿里创投将其持有的股权转让给易大宗(北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大宗供应链) 。 后者为港股上市公司易大宗(01733 , HK)的运营实体之一 。 2020年3月12日 , 阿里创投完成退股事宜 。
五矿发展在2020年财报中提及 , 电商平台引入易大宗供应链作为战略投资者 , 协同推进业务发展 。 2020年 , 电商平台大力推进降本增效 , 大幅收窄亏损面的同时 , 加强与公司线下资源融合 , 积极利用自身研发优势 , 推动公司业务流程信息化进程 , 助力公司数字化战略转型 。
在多位资深钢铁市场人士看来 , 在钢铁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中 , 钢铁电商平台的盈利模式仍不成熟 , 在经历烧钱和摸索阶段后 , 钢铁电商行业难免要经历一轮洗牌 。 只有那些盈利模式清晰、产业链完备的平台才能最终胜出 。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注意到 , 在阿里创投退出后 , 五矿发展虽然与已经更名的五矿电商(现名:龙腾数科技术有限公司)有资金往来 , 但方式却是借款 。
五矿发展2020年财报显示 , 经公司第八届第十七次会议(2019年12月20日召开)审议通过 , 同意五矿发展在不影响自身正常经营的情况下 , 与易大宗供应链按股比分担共同向五矿电商提供借款以支持其业务发展 , 借款金额合计不超过4000万元 , 其中五矿发展提供借款不超过2044.44万元(任一日借款余额) 。 截至报告期末 , 公司向五矿电商提供借款余额为2024万元 。
【调查|五矿发展遭反垄断调查背后:钢铁电商平台流量一度登顶,阿里系投资超3亿最终1元甩卖】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