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赚吆喝不赚钱 电商直播转型忙

流花快时尚直播基地 , 部分直播间大门紧闭 。   
去年 , 直播带货“火”出了新高度 , 今年会不会再次爆发式增长?近日 , 薇娅、辛巴、王小骞直播卖货 , 再次引起网友关注 。 采访人员对直播基地、商家、平台进行调查发现 , 在直播电商营销模式的赋能下 , “人、货、场”更加趋向职业化 , 但直播电商马太效应也更加显著 。   
采访人员走访广州多家直播基地发现 , 有的商家自播顺势而起 , 依托原有的市场资源与商品基础实现了向互联网经济的转型 , 而也有不少基地如今却仅剩下招牌一块 , 甚至不少去年刚挂牌的基地 , 如今已面临倒闭甚至转型 。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倪明、赵方圆  
调查  
直播间改做仓库 入驻机构纷纷撤离  
站前路地处流花商圈 , 有一个流花快时尚直播基地 , 原先两层楼大大小小设置了数十个直播间 , 每个直播间都被打造成了不同特色的场景 , 墙上巨大的海报宣传着“时尚坐标 , 你是下一个网红” 。   
采访人员现场看到 , 只有一个直播间有两名主播和两名工作人员在工作 。 工作人员称 , 刚进驻三四天 , 基地情况和直播相关扶持政策也还在了解当中 。 基地工作人员表示 , 目前基地共有约10个直播间 , 主要是和直播机构进行合作 , 基地提供直播场地、配套设施并有相应人员进行引导 , 签约最短期限也要半年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不少直播间处于大门紧闭的状态 , 走廊两旁随意堆放着待发出的货物 , 且有一层已改为面向商家出租的商铺 。 “据说这里以前是做直播间用的 , 我们是今年进驻的 , 主要租场地做仓库发货 。 ”一名正在打包的商家说 。   
“机构流动性很大 , 经常是走了一波又来一波 。 ”长期在此兼职的保洁员告诉采访人员 , 去年这里直播很红火 , 两层楼都开辟做了直播间 , “去年经常全天直播 , 主播最早5点开始工作 , 半夜还在直播 , 今年留下的机构基本只在白天直播 。 ”  
采访人员在地图上搜索“直播基地” , 有近50条搜索结果 , 多数位于白云区、海珠区、越秀区、荔湾区 。 目前 , 直播电商基地人员流动性很大 , 今年一些基地的入驻机构 , 甚至基地负责人选择离开或转型 。   
洋湾超级供应链基地某前任员工表示 , 自己已搬出基地 , 转型直播教育、供应链和轻医美方向 。 “基地有场租 , 通常从效益上抽点 , 一旦直播带货效益下降 , 无法负担场租 , 入驻机构就会流失 。 ”  
连日来 , 采访人员先后走访了广州市10家直播基地 , 仅有一家成立于2019年之前 , 80%以上经营时间不足一年 , 最短的一家刚刚营业5天 , 还没有正式取名 。 其中 , 目前已经搬迁、倒闭或变为仓库的共计6家 。 余下4家中 , 1家的主要角色为物业方 , 1家专做直播培训 , 2家属于针对自家品牌进行直播的直播部门 。   
变化  
马太效应显著 头部企业有望获奖励  
【|只赚吆喝不赚钱 电商直播转型忙】目前 , 整个直播电商行业都呈现出马太效应 。 “头部主播销量强、口碑好 , 还有一定的议价权;许多中小主播销量上不去 , 因此商家大都盯着头部主播 。 但从盈利情况来看 , 即使请带货能力很强的头部主播 , 商家依然‘只赚吆喝不赚钱’ 。 ”某MCN机构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 。   
业内人士认为 , 包括拍照、摄影、直播、第三方服务等仍亟待加强 。 采访人员获悉 , 4月7日 , 广州市发布了《广州市直播电商十一条措施指引汇编》 , 被认定为广州市总部企业的直播电商企业 , 根据产业分类、经济贡献情况、落户年限、注册资本等不同情况 , 自认定年度起 , 连续3年每年给予500万元、1000万元、2000万元、5000万元奖励 。 同时支持头部示范企业 , 对行业带动作用明显、影响力强的直播电商企业 , 优先考虑认定为广州市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 并给予一次性不超过200万元资金奖励 。 并在加快直播人才培养、高端人才资金支持、落实人才培训补贴 , 以及相关金融、税收等方面 , 给予了不同程度的补贴和优惠 , 动员MCN机构积极加强直播电商人才培养 。   
商家普遍选择自播 MCN转向品牌服务方  
广经观察  
目前 , 广州直播电商行业商家自播十分普遍 。 “盲目跟风进去绝对是亏钱的 , 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家的产品 , 即便是专业的主播可能都没你了解自家的产品 。 ” 广州市博牌皮具服饰有限公司直播总监周贤程告诉采访人员:“网红要价太高 , 我们更喜欢招聘素人 , 花一周时间进行产品特性、讲解要点以及企业文化培训 , 把素人打造成专业主播 。 ”  
因此 , 许多MCN机构从原来的专业主播孵化机构 , 转向了品牌服务商 。 “如果商家有自己的品牌并建立了直播矩阵 , 培育自己的主播比外包给机构成本小很多 。 ”某MCN机构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 , 包括其在内的许多MCN机构 , 目前的主要业务 , 都从原来的承接直播带货、孵化主播 , 转向了为商家直播提供相应的代运营、主播培训、拉流量等服务 。   
趋势  
除了“全网最低价”  
需更多场景化呈现  
淘宝直播、抖音和快手直播相关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 , 已加大对品牌商家和中腰部主播的扶持力度 。 但在流量被头部主播吸走的行业环境内 , 自播能否给商家带来更多收益 , 仍要打上一个问号 。   
对于头部主播 , 直播平台给予了非常大的流量支持 。 吴晓波承认 , 他的两次“新国货首发”直播 , 得到了淘宝巨大的流量支持 , 新浪微博进行了千万级曝光 , 巴九灵公司还投放了上海、杭州等七个城市的机场、高铁站和写字楼广告 。 为提高销售额 , 团队还联系了林依轮、烈儿宝贝等四位头部直播网红 , 同期推荐“首发”上的几个产品 。   
大量补贴和流量红利是一场成功直播不可或缺的条件 , 这在中腰部主播及店铺直播中 , 显然难以复制 。   
“直播不应该只有‘全网最低价’ , 不应该只有一种或两种呈现模式 。 ”吴晓波在复盘文章中写道 , 当下 , 直播间里动销最好的是食品、美妆和服饰 , 平均单价在百元以内 。 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品牌入局 , 冲动性购买将让位于品牌价值传导 , 需要更多场景化的呈现 , 需要在品销合一的前提下 , 进行模式创新 。   
他发现 , 一些高定价的复杂产品 , 如家电、家居、汽车、教育及金融理财产品都对直播跃跃欲试 , 却找不到合适的主播和直播模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