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BOSS直聘拟赴美上市:获客效率提升 洗脑广告风险几何?

北京时间5月22日凌晨 , 在线求职服务提供商BOSS直聘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以下称SEC)递交了招股书 , 拟申请于纳斯达克上市 , 股票代码为“BZ” 。BOSS直聘表示 , 此次募资将用于加大在求职招聘科技基础设施与研究上的投入 , 升级人工智能等有关招聘服务的技术能力;增加对新产品、新服务的投入 , 服务更多地区与类型用户等方面 。

视点·观察|BOSS直聘拟赴美上市:获客效率提升 洗脑广告风险几何?
文章图片

新浪科技 花子健
天眼查数据显示 , BOSS直聘自2014年成立至今 , 平均每隔半年就获得一轮融资 。BOSS直聘招股书显示 , 近两年共融资38.75亿元 , 主要机构投资者包括今日资本、腾讯、高榕资本、策源创投、Coatue、高盛、GGV、和玉资本 。BOSS直聘若成功上市 , 又是一场盛大的资本盛宴 。
年营收破19亿 , 亏损持续收窄
BOSS直聘将自己定位为一款招聘行业变革性产品 , 促进求职者与企业端用户双向互动交流 , 注重智能匹配 。服务一个包括白领用户、金领用户、大学生及蓝领用户在内的用户群 。
招股书显示 , 截止2021年3月 , BOSS直聘共服务8580万求职者 , 其中白领和金领用户、蓝领用户、大学生用户分别占BOSS直聘求职者用户群的55%、28.8%、16.2% 。BOSS直聘表示 , 蓝领求职一直以来是潜藏巨大机遇 , 但未被充分服务的市场 。
招股书显示 , 2021年3月 , BOSS直聘月活跃用户数(MAU)达3060万 。2020年平均MAU为1980万 , 较2019年月均同比上涨73.2% 。
在企业端 , 招股书显示 , 截止2021年3月 , BOSS直聘BOSS直聘共拥有1300万认证企业端用户 , 服务630万家认证企业 , 其中82.6%为中小企业 , 也包括《财富》中国500强的所有企业 。
截至2021年3月底前的12个月 , BOSS直聘付费企业端客户数增长120.0%至289万 。2020年 , 中型客户、大型客户分别贡献了总收入的35.8% , 17.0% 。其中来自大型客户的收入占比在2021年一季度继续上涨至17.7% 。
企业服务也是BOSS直聘的主要收入来源 。招股书显示 , 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个月 , BOSS直聘来自企业在线招聘服务的收入分别是9.69亿元、19.27亿元、7.82亿元 。加上其他收入 , 总营收分别是9.99亿元、19.44亿元及7.89亿元 。2021年前三个月的营收同比增幅为178.8% 。

视点·观察|BOSS直聘拟赴美上市:获客效率提升 洗脑广告风险几何?
文章图片

同样的 , BOSS直聘的运营成本保持增长态势 。招股书显示 , 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个月 , BOSS直聘的运营成本分别为15.13亿元、28.98亿元及9.71亿元 。2021年前三个月的运营成本同比增长了71.86% 。
其中 , 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个月 , BOSS直聘的收入成本分别是1.38亿元、2.4亿元及1.07亿元 。2021年前三个月的收入成本同比增长了182.01% , 超过了营收的同比增幅 。
【视点·观察|BOSS直聘拟赴美上市:获客效率提升 洗脑广告风险几何?】此外 , 销售及营销费用支出是BOSS直聘的最大成本 。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个月 , BOSS直聘的销售及营销费用支出分别是9.17亿元、13.48亿元及6.19亿元 。2021年前三个月的销售及营销费用支出同比增长了64.19% 。这说明 , BOSS直聘的获客成本显著下降 , 2019年 , 每1元广告支出平均带来1.85元收入;2020年这一数字达到了2.39元 。
受困于运营成本的持续增长 , BOSS直聘依然处于亏损中 , 但在2021年前三个月 , 经调整净亏损已经同比收窄 。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个月 , BOSS直聘净亏损分别为5.02亿元、9.42亿元及1.76亿元 , 经调整后亏损分别为4.68亿元、2.85亿元及1.28亿元 。其中 , 2021年前三个月的经调整后亏损同比收窄了81.53% 。

视点·观察|BOSS直聘拟赴美上市:获客效率提升 洗脑广告风险几何?
文章图片

在亏损收窄后 , BOSS直聘经营现金流量在2020年由负转正 , 达到3.96亿元 。截至2020年底 , BOSS直聘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合计39.98亿元 。
擅长洗脑广告的BOSS直聘 , 风险几何?
2016年俄罗斯世界杯 , BOSS直聘以一支洗脑广告走红网络 , 从此也让“找工作、我要跟、老板谈”的口号深入人心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 不一定曾经使用BOSS直聘找工作 , 但一定在电视、楼宇、公交、地铁等地方听到或看到过这一则广告 。

视点·观察|BOSS直聘拟赴美上市:获客效率提升 洗脑广告风险几何?
文章图片

不过仅一年之后的2017年 , 东北大学毕业生李某在BOSS直聘上找工作 , 最终来到天津进入了一家在BOSS直聘上被认证为正常企业 , 实际上却是传销组织的非法机构 , 李某在逃走的过程中溺水身亡 。这也是BOSS直聘发展历史上的最大危机之一 , 当然 , 在此次危机之后 , BOSS直聘的整改措施在长远来看是有效的 。
2021年的央视“315晚会”点名了包括51Job、智联招聘和猎聘等平台存在简历售卖、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 , 这其中并没有包括BOSS直聘 。在招股书中 , BOSS直聘透露了其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方式:求职者可选择性地对企业端用户隐藏信息;经求职者确认许可后 , 企业端用户才能访问求职者联系方式和完整简历 。
在招股书中 , BOSS直聘也披露了相关的隐私风险 , 包括品牌认知度有限、在产品开发和服务上营销费用的持续增长、遵守新的政策和法规的潜在风险、在新产品和垂直领域缺乏经验等等 。
近期 , BOSS直聘就曾经被用户投诉涉嫌广告欺诈 , 有违反《广告法》的风险 。2021年4月 , 有用户在微博发文质疑BOSS直聘的广告语“找工作 , 我要和老板谈”涉嫌广告欺诈 。“Boss直聘不是说直接跟老板谈吗 , 怎么还是跟人力谈?并表示BOSS直聘做不到就不要打这个广告词 。”
BOSS直聘客服则直接回复称 , 平台对Boss的定义是在企业中所有有资格招人、用人、决定一个人薪资以及工作内容的人 , 并表明HR也是BOSS的一员 。
不过有律师表示 , BOSS直聘此举并不能算是欺诈 , 因为经过实际使用发现 , 还是有不少企业负责人亲自在平台上招聘 , 并不全是HR在招聘 。
这对于以洗脑广告深入人心的BOSS直聘来说也是一个提醒 , 品牌营销的利器也随时可能伤害到自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