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航天人风采】筑梦“天舟”,文昌发射场有对航天父子档

“5、4、3、2、1 , 点火!”5月20日20时55分 , 伴随着01指挥员铿锵有力的点火口令 , 长征七号火箭托举着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直奔寰宇 。
遥测设备跟踪正常 , 送出精准测量数据 。 看着屏幕上光滑的遥测曲线 , 在指挥控制大楼数据处理间的车著明 , 和在指挥控制大厅内的车云力 , 不约而同放松了紧张的心弦 , 展露出成功的笑颜 。
车著明和车云力是文昌发射场上的一对“航天父子档” 。 工作时 , 父亲车著明在指挥控制大楼数据处理间的“数据海洋”中忙碌 , 而儿子车云力则在测试场坪时刻关注设备的参数和状态 。 虽然同属测控系统、同在发射场工作 , 但由于工作忙碌外加岗位不同 , 自从天舟二号任务启动以来 , 父子俩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不曾见面了 。
父亲车著明出生在湖南邵阳一个偏远的山村 , 1986年中专毕业后 , 在一家氮肥厂上班 。 因为对知识的强烈渴望 , 他通过自学自考先后取得了专科文凭和本科文凭 。 1993年 , 车著明从数学专业研究生毕业 , 来到西南边陲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 从事火箭飞行数据处理和精度分析工作 , 一干就是28年 。
【父亲|【航天人风采】筑梦“天舟”,文昌发射场有对航天父子档】从“北斗”到“嫦娥”、从“长三”到“长七” , 从“天问”到“天和”……虽然已经参与执行了139次航天发射任务 , 车著明追随星箭腾飞轨迹时那忘我的眼神 , 依旧如同第一次执行任务那样坚定认真 。
因为车著明工作繁忙 , 小时候的车云力特别不理解父亲 。 他对父亲的印象就是“不常回家”和“在电脑前枯坐的背影” 。
长大一点之后 , 车云力才明白父亲是一名优秀的航天专家 。 “父亲勤奋好学 , 中专毕业后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大学课程 , 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起床 , 一坚持就是6年 。 ”说起父亲 , 车云力的语气里透出由衷的敬佩 。 参加工作28年来 , 车著明冲锋在航天测发的一线 , 先后排除和解决综合轨道速度跳点、轨道半长轴误差等十数项关键技术难题 , 助力着火箭卫星的一次次腾飞 。
“在父亲眼中 , 航天事业就是一条没有尽头的长征路 , 自立自强、奋斗不止 。 ”车云力坦言 , 是父亲的言传身教为他埋下了航天梦的种子 , 让他同样坚定地踏上了航天事业这条长征路 。
2016年 , 车云力从四川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 , 追随着父亲的足迹 , 来到文昌航天发射场 , 成为了文昌发测站一名遥测系统助理工程师 。 子承父业 , 让车著明颇感欣慰 。
2017年 , 在天舟一号发射前 , 车云力所负责的设备显示出现异常 。 “目标当时没有动 , 发送过来的报告数据应该是零 , 但显示测速却在零点零几米每秒的范围波动 。 ”车云力和同事发现这一偏差后迅速查到问题 , “多台计算机共用一台显示器 , 显示软件不能正确识别设备 , 导致显示异常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 车云力加班加点琢磨发送数据格式 , 研究网络协议 , 写出了数据发送故障诊断软件 , 确保了显示软件正常运行 。
任务成功的那晚 , 回到家中的父子俩举起椰汁碰杯 , 不善言谈的车著明难得表扬了儿子 , 反复叮嘱他以后一定要干得更好 。 车云力默默点了头 , 感觉自己追梦奋斗的劲头更足了 。

父亲|【航天人风采】筑梦“天舟”,文昌发射场有对航天父子档
文章图片

作者:何玲
[责任编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