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近地轨道变成太空垃圾场,有通用万能的清理方案吗?


新浪科技|近地轨道变成太空垃圾场,有通用万能的清理方案吗?
文章图片
图1/2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1日消息 , 据国外媒体报道 , 尽管有很好的技术演示 , 但对于日益严峻的轨道垃圾处理问题 , 并没有一个万能的解决方案 。 一场太空时代的“共同悲剧”就在我们的眼皮之下悄然发生 , 或者确切地讲 , 就在我们的头顶之上正在进行着 , 然而研究人员对于如何阻止它 , 还没有达成共识 。 半个多世纪以来 , 人类向近地轨道抛掷物体的数量越来越多 , 近地轨道现已变成一个以地球为中心的太空垃圾场 , 在这个日益拥挤的太空领域 , 各国对太空发射的限制条件很低 , 多数国家的态度一直保持宽容——在近地轨道上 , 似乎总是有空间可以发射航天器 。
在经历几十年的航天领域高速发展之后 , 近地轨道残留了许多废弃的火箭推进器 , 太空中漂浮着螺栓和油漆碎片 , 固体火箭发动机残骸 , 报废或即将报废的人造卫星 , 以及反卫星测试散落的碎片 , 所以这些都可能对正在运行的航天器构成威胁 , 最近该现象会恶性循环 , 导致近地轨道变得过于拥挤 , 航天器存在更大的安全危机 。
不断发射人造卫星 , 碰撞风险日益增大
当前近地轨道可能变得更加糟糕 , 因为数以千计的人造卫星即将升空 , 例如:SpaceX公司的“星链” , 它将构建一个宽带互联网系统 , “星链”仅是众多类似项目中的一个 , 另一个名为“OneWeb”的大型星座项目现在部署之中 , 亚马逊公司的“柯伊伯项目”正在寻求不久的将来创建一个由3200颗人造卫星组建的巨型卫星群 。
伴随着人造卫星群数量逐渐增多 , 轨道航天器也变得越来越险象环生 , 例如:国际空间站定期调整运行轨道 , 从而避开潜在的危险碎片 , 更糟糕的是 , 近地轨道全面碰撞威胁日益增大 , 产生越来越多的危险太空垃圾 , 2009年2月 , 一颗报废的俄罗斯宇宙卫星与一艘商业铱卫星相撞 , 产生大量碎片 。
寻找方法清除至少一部分太空垃圾 , 应该是全球优先考虑的事情 。 上世纪70年代末 , 科学家就预言可能出现的场景——随着太空垃圾的密度增大 , 级联、自维持失控产生的碎片碰撞将不断循环发生 , 最终可能使低地球轨道变得太危险 , 无法维持大多数空间活动 。
现在科学界已达成共识 , 太空碎片环境已达到一个“临界点”即使停止所有航天器发射 , 碎片也会继续增加 , 但是只有铱卫星类型的碰撞事件才能引起所有人的关注 , 而事实是此类碰撞事件已成为在所难免的事情 。
至于凯斯勒综合症 , 该现象已悄然开始了 , 目前近地轨道碰撞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 , 但不是大规模碰撞事件 。
关于潜在太空垃圾碰撞事件的各种猜测 , 促使科学家提出许多种太空碎片清理方法 , 例如:太空网、激光爆炸、太空鱼叉、巨大泡沫球、太空绳索、太阳帆、以及收集太空垃圾的机械手臂和触手 , 这些方法均被提出作为清除轨道垃圾的解决方案 。
为了应对这种令人担忧的状况 , 一个新加入的项目是刚刚启动的“太空清洁工演示周期结束服务(ELSA-d)” , 这是日本一家卫星服务公司“太空清洁工(Astroscale)”开发的两颗卫星任务 , 它包括一颗旨在安全移除轨道碎片的“服务”卫星和一颗“客户”卫星 。 该项目旨在展示一种能捕捉稳定甚至是翻滚物体的磁性系统 , 无论是用于处置 , 还是在轨道上维护 , 在经过多阶段测试之后 , 服务卫星和客户卫星都将一起脱离轨道 , 在坠入地球大气层的过程中解体 。
目前 , ELSA-d卫星正在地球轨道上运行 , 该任务于3月22日通过俄罗斯“联盟号”火箭发射升空 , 并将许多其他人造卫星搭载进入太空 。 太空清洁工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Nobu Okada表示 , ELSA-d卫星将证明其清除太空碎片的能力 , 并推动监管方面的发展 , 推进报废和活跃碎片清除服务的商业应用 , 这次发射是朝着“造福子孙后代的太空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 。
虽然ELSA-d卫星和其他技术是清理太空碎片的积极进展 , 但它们并不是“万灵药” , 尽管一些太空垃圾清除项目取得了成功 , 但仅靠这些任务仍无法完全解决当前近地轨道的动态困境 , 而且太空垃圾的增长扩散势头基本上有增无减 。
有通用万能的太空垃圾解决方案吗?

新浪科技|近地轨道变成太空垃圾场,有通用万能的清理方案吗?
文章图片
图2/2
1、即使是很小的太空碎片也会产生灾难性的影响 。 这张图片显示了一块铝块和一个小铝球以将近每秒7公里的速度撞击的实验结果 。
CelesTrak是一种跟踪近地轨道天体的专业分析机构 , 该机构科学家表示:“从我们的角度来看 , 处理太空碎片的最好办法并不是如何清除它 , 该问题就像任何环境整治一样 , 预防污染比以后清理污染更重要 , 也容易得多 , 这可以避免日后投入资金解决 , 也就是说当完成一些太空任务后 , 不要将太空碎片残留在近地轨道上 。 ”
对于太空垃圾的问题 , 根本没有“一刀切的解决方案” , 移除巨大的火箭残骸与移除同等质量的更小物体是截然不同的任务 , 后者轨道运动范围较大 。 与此同时 , 像SpaceX等公司的创新方案正在大幅降低发射成本 , 为更多卫星进入近地轨道打开闸门 , 在近地轨道上 , 一些人造卫星不可避免地出现故障 , 无法回收 , 最终成为漂浮的太空碎片 , 并对正在运行的人造卫星构成威胁 , 除非它们被类似ELSA-d卫星的太空碎片解决方案清理 , 现在许多操作人员开始明白 , 继续躲避越来越多的太空碎片有多么困难和复杂 。
太空垃圾包括各种漂浮物体 , 从纳米等级的残骸碎片 , 到整个航天器 , 例如:欧洲航天局的环境卫星 , 它有双层巴士大小 , 是所有太空垃圾清除名单上最常见的 。 还有一些具有固定重量的物体 , 例如:金属块、像纸一样薄的隔热层 , 它们会对航天器造成不同类型的损害 , 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案进行清除 , 但是一个“通用万能”的方法是不可能做到的 。
最大的太空垃圾风险是1-10厘米大小的碎片 , 它们的数量远远超过报废的宇宙飞船 , 而且发生碰撞的可能性也很大 , 虽然这种尺寸大小的太空碎片可能不会造成航天器灾难性破裂 , 但发生碰撞肯定会造成人造卫星等航天器损坏 , 并产生新的、更多的太空碎片颗粒 。
科学家们现在将注意力转向了巨型卫星群 , 他们担心这些卫星在近地轨道环境中的影响 , 因为这里已经很拥挤了 , 轨道动力学是不可预测的 ,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 希望能看到这些人造卫星运营商发布他们长期的碰撞预测模型 。
毫无疑问 , 主动清除轨道碎片在技术上具有挑战性 , 令人担忧、也是最大的问题是 , 任何能够清除现有太空碎片的成功技术 , 都可以作为反卫星武器 , 这是另一件棘手的事情 , 需要外交和谈判 , 最重要的是需要国际层面的信任 。
近地轨道是一个生态系统 , 人类必须要保护环境!
事实上 , 近年来人类与近地轨道的航天器密切接触、进行维修以及破坏 , 已引起军事家的极大兴趣 , 这些快速发展的技术有潜力用于和平的太空活动或者太空战争 , 考虑到这些技术能力的双面性 , 人们事先不可能确切知道它们在某一天会被如何使用 。
目前 , 太空碎片清除的商业案例并不能赚钱 , 与其说是一个真正的市场 , 还不如说是一个“幻灯片演示” 。 们希望政府能帮助企业创建一个从事解决太空垃圾问题的市场 , 为了实现该目标 , 正在进行太空探索的国家必须一致认可 , 近地轨道是一种像陆地、大气层和海洋一样的生态系统 , 它不是无限的 , 所以我们需要保护环境 。
太空可持续性发展指标类似于碳足迹 , 我们可以称其为“太空交通”足迹 , 我们需要一种方法来量化“太空轨道公路”在什么时候会出现交通饱和、无法使用的情况 , 然后进行资源合理分配 , 并讨论非自愿太空垃圾清理的问题 , 或许会对那些占用轨道空间的死亡资产的主权所有者处以罚款 , 这无疑会创造一个太空垃圾移除技术蓬勃发展的市场 。
目前 , 我们还需要一个太空垃圾分类方案 , 有了这样的分类 , 将有助于分析需要哪些类型的技术来消除太空垃圾的不同衍生 。 从整体而言 , 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航天器发射数量远超出它们返回地球的数量 , 按此速率发展 , 这不是一个很好的能量平衡 。
【新浪科技|近地轨道变成太空垃圾场,有通用万能的清理方案吗?】部分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对太空垃圾解决问题的反应仍然迟缓 , 毕竟尽管像2009年铱卫星碰撞这样的事件产生了大量的太空碎片 , 它就目前而言此类现象仍然非常罕见 。 卫星碰撞事件就像泰坦尼克号上的乘客感觉到即将撞击冰川 , 但甲板上仍有乐队在演奏 , 太空垃圾是一个人们能意识到风险却存有侥幸心理的问题 , 就危险的太空碎片而言 , 其发展态势在朝着对人类产生威胁的方向发展 , 因为我们没有改变人类的行为 , 未来太空垃圾带来的威胁将越来越大 。 (叶倾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