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3日于上海举行的2021浦江创新论坛上 ,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了《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 。 国家创新指数是反映国家综合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 报告显示 , 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世界第14位 , 比上年提升1位 , 是唯一进入前15位的发展中国家 。 从具体得分看 , 中国国家创新指数得分为72.5分 , 比上年提高2.6分 , 与英国、芬兰、法国、爱尔兰等排名10~13位国家间的差距为0.2~1.8分 , 差距进一步缩小 。
本文图片
全球创新能力分布情况(2018年)
那么 , 从主要指标来看 , 中国创新能力如何?中国创新在世界上处于什么位置?未来 , 中国创新的发展潜力表现在哪里?针对上述公众关心的问题 , 作为报告研究和发布单位的代表 ,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刘冬梅进行了解读 。
本文图片
从主要指标看中国的进步
根据报告 , 在构成国家创新指数的5项一级指标中 , 中国的“创新资源”与“创新环境”均比上年提升1位 , “知识创造”和“企业创新”排名与上年持平 , “创新绩效”各指标间仍有较大差异 。
创新资源是一国开展创新活动的基本保障 。 中国“创新资源”排名第18位 , 比上年提升1位 。 2018年中国研发经费达到2974.3亿美元 , 占全球的17.5% , 稳居世界第2位;全社会研发经费的GDP占比为2.14% , 排名第14位;研究与发展人员总量继续位居世界首位 , 研发人力投入强度排名不变 , 位列第33位 。
本文图片
知识创造水平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直接体现 , 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研产出能力和科技整体实力 。 中国“知识创造”排名第7位 , 与上年持平 。 2018年 , 中国SCI论文数量达到39.8万篇 , 占全球总量的18.1%;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达34.6万件 , 位居世界第1位;中国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到181.3万件 , 排名第2位 。
企业是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主体 。 中国“企业创新”排名第11位 , 与上年持平 。 中国三方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比重快速提高 , 排名第3位;万名企业研究人员PCT申请量排名第20位 , 上升2位;企业研发经费与工业增加值之比、企业研究人员占全部研究人员比重分别排名第16位和第11位 。
创新绩效是一国开展创新活动所产生的成果和影响的集中表现 。 中国“创新绩效”排名第15位 , 与上年持平 。 知识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世界比重排名世界第2位;高技术产业出口占制造业出口的比重为31% , 排名第3位;劳动生产率和综合能耗产出率与创新型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 分别排名第38位和第36位 。
本文图片
【中国创新指数|中国创新在世界上处于什么位置?答案来了】创新环境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 中国“创新环境”排名第19位 , 比上年上升1位 。 中国政府对创新的支持力度仍位居世界前列 , “政府规章对企业负担影响”和“风险资本可获得性”均排名第8位 。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和“职业培训质量”分别排名第19位和第24位 , 均比上年上升1位 。 “创业文化”排名第19位 , 比上年提升2位 。
虽然“创新绩效”排名与上年持平 , 但各指标间有较大差异 。 “其中几个指标应该引起关注 , 比如劳动生产率、单位能耗的经济产出排名仍相对落后 , 这表明我们的经济转型还是非常必需的 。 ”刘冬梅指出 。
世界创新版图重心逐渐东移
报告显示 , 世界创新格局依然较为稳定 。 根据国家创新指数历年结果的分析发现 , 40个国家可以划分为三个集团:综合指数排名前15位的国家主要为欧美发达经济体 , 均为公认的创新型国家;第16位至30位为其他发达国家和少数新兴经济体 , 属于第二集团;第30位以后多为发展中国家 , 属于第三集团 。
从各国排名来看 , 美国优势全面 , 是世界创新能力最强的一极 , 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继续占据首位 。 欧洲地区是创新能力整体表现强劲的地区 , 9个国家进入第一集团 , 第二集团国家也主要被欧洲国家占据 。 其中 , 瑞士综合指数排名第4位;瑞典排名第5位 , 比上年上升2位;丹麦、德国分别排名第6位和第7位 , 均比上年下降1位;荷兰、英国排名第9和第10位 , 与上年持平;芬兰、法国分列第11和第12位 , 均比上年上升1位 。 亚洲地区主要国家表现优异 , 日本和韩国依托其突出的企业创新表现和知识创造能力 , 分居第2和第3位;中国超越新加坡 , 综合排名分别居第14位和第15位 , 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创新发展亮点;印度排名第39位 , 企业创新和创新绩效改善 , 排名分别提升1位和4位 。
“中国创新能力稳步上升 , 大幅超越处于同一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 , 在中高收入国家中优势突出 。 ” 刘冬梅介绍 , 2018年中国人均GDP为9771美元 , 在世界40个主要国家中仅高于印度、南非、巴西、土耳其和墨西哥 , “但是 , 中国创新指数得分已接近人均GDP在5万美元左右的欧洲国家 , 是唯一一个RD投入强度超过2%的中高收入阶段国家” 。
本文图片
发展潜力在创新质量和动力变革
刘冬梅认为 , 相比美日韩等创新强国而言 , 中国由于基础薄弱、创新资源积累不足 , 创新指数得分相对较低 , 未来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和实力仍存在进一步提升的巨大空间 。
中国除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外的3个一级指标得分均低于60分 。 企业创新得分为57.0分 , 比上年下降了0.1分;创新绩效得分为59.1分 , 比上年下降了1.7分 。 相对而言 , 中国创新资源、知识创造和创新环境指数方面保持上升态势 。 其中 , 中国创新资源得分为66.6分 , 上升了3.6分;知识创造得分为56.5分 , 比上年提高了4.9分;创新环境得分为84.4分 , 上升了3.7分 。 “这体现了中国创新资源和知识创造能力与排名第一的韩国差距缩小 , 创新环境进一步改善 。 同时 , 中国创新指数综合得分为72.5分 , 提高了2.6分 , 这一变化既表明中国与一级指标排名第一的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显著差距 , 也表明了中国创新能力可以进一步提升的潜力 。 ”刘冬梅表示 。
未来 , 中国应该如何挖掘创新的发展潜力?“中国创新能力发展仍处于较快提升态势 , 需要保持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长 , 深入落实科技体制改革措施 , 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 , 发挥国内市场规模优势和开放合作潜力 , 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创新发展格局 , 引导和支撑科技创新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 不断提升全社会创新绩效和生产效率 , 以进一步深入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 ”报告给出了如上建议 。
(光明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张蕾)
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张蕾
图片来源:浦江创新论坛
责编:张永群
编辑:邢妍妍 王远方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技术|使用云原生应用和开源技术的创新攻略
- MateBook|深度解析:华为MateBook X Pro 2022的七大独家创新技术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科技创新平台|云南:打造世界一流食用菌科技创新平台
- 技术|科技赋能创新发展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