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的流量何时才能打通?


|巨头的流量何时才能打通?
文章图片
图1/1
图片来源于陆玖财经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雨晴
来源/陆玖财经(ID:liujiucaijing69)
尼戈洛庞蒂曾经在《数字化生存》的再版里感概 , 他曾经以为互联网会加速全球一体化 , 结果世界却走向了相反的方向 , 反观今天中国的互联网 , 巨头之间的流量仍然像一座座孤岛 , 每个巨头都在通过投资 , 形成自己的小城邦 。
6月4日的中国网络视听大会 , 注定要成为今年互联网行业一个难忘的日子 。
腾讯副总裁孙怀忠公开批评低智短视频像“猪食” , 虽未提及具体公司 , 却引起字节方面强烈不满;随后 , 字节方面公开发布“字节跳动遭遇腾讯屏蔽和封禁大事记(2018-2021)” , 细数这些年遭遇腾讯的不公待遇 , 吃瓜群众震惊 , 没想到字节记仇的“小本本”已经够出一本蓝皮书;同一天晚些时候 , 中国基金报发文称 , 其采访人员获得腾讯长达31页的《字节跳动涉嫌窃取用户隐私及屡次碰瓷相关证据结果公示》 , 包括“字节跳动窃取用户隐私的一些事实和法律文书记录” 。
爱优腾和抖快B的对局正式形成 , 字节和腾讯的核战争一触即发 , 通过这次纷争 , 流量这个话题 , 再次被抛向公众视野 。
01
花样百出的流量控制法
互联网是流量为王的生意 , 如何尽量扩大自己的流量池 , 同时抽干竞争对手的流量池 , 这是大家都在思考的问题 。 腾讯、阿里、字节、百度 , 这依然是中国互联网的四大流量家族 , 流量控制和流量获取方式 , 被他们玩出了各种花样 。
微信月活已经超过12亿 , 是腾讯控制流量的主阵地之一 。 字节跳动的“蓝皮书”中表示 , 2018年4月11日 , “腾讯正式封杀抖音、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 , 相关分享链接在微信、QQ内无法正常播放” 。 2018年5月15日 , 微信朋友圈也开始屏蔽抖音个人主页图 , “媒体关注后 , 微信解除了封禁” 。
对于字节跳动的“封杀”指控 , 以及用户对微信“封禁”淘宝链接的质疑 , 腾讯方面的回应称 , 这些措施符合其公开发布的各项关于外链管理的规则 。
字节跳动发布“蓝皮书”当日 , 中国基金报发文称 , 采访人员获得腾讯长达31页的《字节跳动涉嫌窃取用户隐私及屡次碰瓷相关证据结果公示》 , 腾讯方面称字节跳动越权读取微信通讯录甚至获取微信好友信息 , 并称“整理了字节跳动窃取用户隐私的一些事实和法律文书记录” 。 如果报道内容属实 , 字节跳动可能涉嫌违法 。
陆玖财经向字节跳动方面求证 , 字节回应称:“中国基金报的那个材料 , 充满了虚假与造谣 , 如果是腾讯发布出来的 , 我们会进行起诉 , 也在寻找相关证据 。 ”
陆玖财经进一步向字节方面求证 , 是否 “在抖音上发布带有快手相关标志的视频 , 抖音有限流措施 , 并且在抖音中提到淘宝 , 也会限流” , 字节否认了这一说法 , 表示“用户视频内容不会因提及其他品牌被处罚;普通用户发布带有其他平台水印标识的内容 , 为规避版权侵权风险会进行管控 , 带有电视台标 , 其他视频平台标识的内容都适用本规则” 。
但就上述问题 , 一位长期从事SEO(搜索引擎优化)的专业人士周易(化名)向陆玖财经表示:“在(抖音)直播间里提一下腾讯就会被封号 , 也不让说‘加微信’这些话 。 ”
阿里和腾讯之间的竞争 , 因为有了字节、美团、拼多多等新生力量的出现 , 似乎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 虽然淘宝小程序依然没能出现在微信中 , 但阿里旗下的盒马集市已经成功入驻小程序 , “腾讯视频会员”也入驻了支付宝的生活号 。
不过阿里的流量战争也没闲着 , 重点领域之一就是阿里的营收支柱——电商领域 。
在电商领域 , 阿里的封锁至少可以追溯到拒绝百度抓取淘宝的商品链接 。 周易称:“开始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 , 因为百度有大量流量 。 但是淘宝不让百度抓取内容最后肯定是个好事 , 因为如果你在百度上搜索商品养成习惯的话 , 你就会一直在百度搜索 , 而且百度是个搜索引擎 , 他除了展示淘宝内容 , 肯定还会展示别的网站的内容 , 这样的话百度就白白收收到流量费 。 淘宝不让百度抓淘宝的内容 , 大家要购物就必须去淘宝搜索 , 淘宝就变成了自己的流量中心的流量闭环了 。 ”
现在淘宝重新向百度开放 , 但是在淘宝上 , “拼多多”成为“禁用词” , 包含“拼多多”的消息 , 会被提示“您发送的信息中可能包含了恶意网址、违规广告及其他类关键词 , 请停止发送类似的消息” 。
除了淘宝拒绝百度抓取 , 之后微信公众号、微博刚推出的时候 , 百度上也搜不到 , 更别提有心自己做搜索引擎的今日头条 。 百度的内容搜索受到限制 , 为了避免越来越弱 , 只能形成自己的流量闭环 。
“当然百度也比较流氓 , 他本来是个搜索 , 应该把流量给到第三方 , 但是百度为了自保 , 他把流量搜到自己的中心 , 比如说所有内容我都只首推百家号的内容 。 ”周易称 。
2019年 , 百度还与近60家医疗内容平台接触 , 要求拥有其内容的独家版权 , 丁香医生、妈妈网等医疗内容平台均在其中 。 签约医疗媒体将其生产的内容独家授权给百度 , 不得交给第三方使用 。 独家合同签订后 , 医疗媒体过去的内容必须在一个月内从其他平台下线 。
上述例子只是冰山一角 , 互联网巨头之间的流量战争时刻都在进行 。
02
从暗中较量到明面互掐
如果说之前大家对流量的争夺把控 , 多是在暗中悄悄进行 , 近两年从各家的公开发言 , 以及字节直接起诉腾讯垄断等表现看 , 关于流量的战争已经越来越明面化 。
这一趋势是否与《反垄断法》以及最近国家大力反垄断的行为有关?是否因为有了反垄断法 , 巨头们意识到流量的大坝不再稳固 , 而想抢流量的后来者也更有底气?陆玖财经就“流量屏蔽/封锁是否也是垄断的方式之一” , 与阿里、字节、腾讯、百度进行了交流 , 截止发稿 , 仅收到字节跳动的官方回应 。
字节跳动称 , 垄断的前提是要有市场支配地位 , 即要有超过50%以上的市场地位 , 用户离不开或者离开成本很高 。 短视频领域 , 腾讯系的市场份额是超过头条的 , 不存在垄断 。 腾讯系包括微视、视频号等十几款产品 , 此外还有B站、快手等 。
有接近腾讯的人士同样表示不认同上述观点 。 “封锁这个点其实是不成立 。 二选一那种是你只能在一个平台买到某个产品 , 其他地方就买不到了 , 但社交产品也不涉及这个 , 何况产品形态都不一样呢 。 因为手机App可以随便下载 , 谁也没规定用户不能用啥软件 , 只有涉及到实体的时候才涉及二选一 。 ”
然而 , 在流量能够作为一种资本进行谈判和交易 , 企业是否有权利封闭自己的流量 , 之后的反垄断中是否会涉及流量垄断 , 依然存疑 。
将流量作为筹码运用 , 腾讯是最先起步的高段位玩家之一 。 移动互联网时代刚刚起步 , 腾讯在众多企业尚未意识到流量的力量时 , 就开始用“九宫格”打造自己的“朋友圈” 。
虎嗅一篇名为《以滴滴为例 , 看马化腾教你如何拿下一个拒绝你的项目》的文章中提到 , 腾讯想投资滴滴 , 滴滴一开始是拒绝的 , 但最后马化腾给出不要董事会权利、投票权减半等方案 , 并给了微信的流量承诺 , 最终成功成为滴滴的股东 。
一年后 , 腾讯拿下京东15%的股权 , 入股方式中 , “微信入口”赫然在列 。 腾讯在京东身上获得的回报暂且不表 , 京东从微信流量获得的收益颇丰 , 接入九宫格后2015年双11购物节期间 , 京东新增下单用户中来自微信和QQ的比例超过50% 。
之后 , 腾讯的“朋友圈”中不只有9个朋友 , 并且开放了小程序 , 但点进“支付”页面 , 依然一眼能看出腾讯投资版图中重要的企业:京东、美团、拼多多、贝壳找房……
不过精细化运营时代与流量粗放式增长时代依然有差别 , 简言之 , 互联网巨头争抢流量的压力有增无减 。
移动互联时代 , 人们在网上的时间更长 , 但是互联网应用程序也成倍增加 。 网民数量是有限的 , 每个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 。 现在的互联网巨头不仅要拼活跃人数 , 还要拼单用户停留时长 。 对用户时间的争夺甚至不再限于同类应用 , 不同应用之间也在混战 。
短视频占用用户时间越来越长 , 人们看长视频的时间自然就少了;看电影混剪、“X分钟看完电影”的人多了 , 看原片的人就少了;人们在各种视频上花的时间多 , 到电商平台购物的时间就少了 。
孙忠怀的“猪食论” , 长视频平台联手抵制混剪、强调版权 , 电商平台设计越来越复杂的游戏规则……不管他们的初衷是什么 , 用何种正当的理由 , 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流量 。 目前 , 流量依然为王 。
03
流量垄断到底是不是垄断
现行的反垄断法主要聚焦在“二选一”的问题上 , 各互联网巨头也都以此为由 , 认为自己并非垄断 。 但随着法律法规和社会的发展 , 流量控制可能会受到关注 。
互联网时代 , 企业与企业之间大概率会越来越开放 , 而非越来越封闭 , 无论实体业务还是流量 , 提前做好开放准备的企业可能会走的更远 。 这一点在十多年前“3Q大战”的后续发展中就有体现 。
“3Q大战”站在现在回看 , 无非也是用户的争夺 , 那场战争的短期结果 , 是360赢得了中国PC端安全软件市场的半壁江山 , 腾讯遭受了可能是其发展历史上最接近毁灭性的打击 。 但腾讯在那次战争之后重构了自己的发展思路 , 慢慢变得更加开放 , 长期来看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
目前 , 各巨头也都在竞争中慢慢开放 , 比如字节跳动的“檄文”在腾讯的大本营微信上能顺利发布 , 抖音上的产品链接可以跳转至淘宝 , 还有上文中提到的阿里和腾讯的产品可以在对方的平台入驻 , 百度现在更是已经能搜索到来源更加丰富的内容 。
即使法律没有明确规定 , 靠流量屏蔽维护自己竞争地位的做法 , 可能因为不符合商业发展而慢慢被抛弃 , 巨头们应立足长远 , 早做打算 。
流量打通到底有没有好处?让我们看一下受益者的案例 。
知乎初期并非一个面向大众的社区 , 但在2013年向公众开放注册后到2021年上市前 , 不到8年之间进行了7轮融资 , 集齐了腾讯、阿里、百度、快手等流量巨头 。
QuestMobile统计结果显示 , 今年3月 , 知乎去重用户总规模1.27亿 , 其中百度小程序和微信小程序的用户独占率分别高达89.6%和85.9% 。 微信和百度成为知乎流量的重要独立来源 。 要知道 , 百度在2019年向知乎注资成功之后 , 才向知乎全面开放自己的流量 。
所以说 , 流量可以成就一个像知乎这样原本看似并不美丽的生意 。
04
陆玖评论:流量到底归属谁?
互联网已经发展到了无处不在的地步 , 反垄断轰轰烈烈走了一波之后 , 接下来的会重点讨论什么?也许 , 就是数据和流量的归属权 , 这些寄存在互联网巨头的数据以及每天巨大的流量 , 到底归属谁 。
巨头们手中掌握的数据量越来越多 , 通过数据可以精准描绘出用户画像 , 加上信息泄露的案例不断增加 , 数据归属权的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 , 互联网企业未经用户同意收集用户数据 , 也被更多人认为是一种侵权行为 。
流量还未太多触及人们的痛处 , 引起的讨论相对较少 , 但无论从商业运转效率、商业价值 , 还是从用户互联网的整体使用体验等角度 , 流量的归属问题都值得思考 。
互联网观察专家杨剑认为:“流量归属同样要分微观和宏观 , 微观下 , 流量可以是企业的 , 因为企业确实有各种硬性成本和隐形成本 。 巨头之间相互封锁 , 说明双方力量对等 , 从相互关系上 , 说不上谁垄断谁 。 但宏观上 , 流量没有归属 。 互联网巨头对流量的这种封锁与屏蔽行为 , 与互联网开放以及信息对称的本意相悖 , 对于其他相对小一点的行业竞争者是一个不好范例和信号 。 而这种封锁的行为 , 某些方面也符合垄断的特性 , 以及反垄断要规避的东西 。 所以 , 宏观上算(垄断) 。 ”
随着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互联网的开放性 , 用户对互联网作为一个整体的使用体验要求提升 , 不再只看单个App的使用体验 , 互联网的流量最终的归属 , 应该是公众 。
【|巨头的流量何时才能打通?】(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