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滴滴递交上市招股书 程维柳青发创始人信:司机是滴滴的基石
新浪科技讯 6月11日午间消息 , 美东时间6月10日 , 滴滴出行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IPO申请 , 拟于纽交所挂牌上市 , 股票代码为“DIDI“ 。 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华兴资本担任承销商 。
在提交的上市招股书中 , 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柳青发布了创始人信 。 信中回顾了滴滴的创业历程 , 称“人们普遍认为 , 这些变化将对我们的驾驶员伙伴不利 。 我们认为恰恰相反 。 我们的平台永远需要司机 , 司机是滴滴的基石 。 ”
程维柳青在信中也再度提及了2018年顺风车的两起恶性刑事案件 , 经过事件他们意识到 , 滴滴的业务同其它互联网平台有本质的不同 , 滴滴不只是连接消费者和商品与服务 , 还要面对复杂的社会和多变的人性 。 “我们平台承载的对象是人 , 他们是母亲、父亲、爷爷、奶奶和孩子 。 我们对他们的生命安全负有责任 。 ”
程维柳青表示 , 当时不惜以全年的增长为代价 , 把精力和重心都放在一件事上——做所能做的一切去搭建安全保护体系 , 保障司机和乘客的安全 。
对于未来 , 程维柳青相信 , 共享出行的生活或方式会越来越成为趋势和潮流 , 20年后共享出行普及率将内从目前的2%提高到24% , 甚至更高 。 与此同时 , 自动驾驶技术还会让出行更便捷 , 性价比进一步提升 , 以及迄今为止我们可见的最显著的交通安全改善 。
以下为创始人信全文:
招股书创始人信
我们的故事是从北京的街头开始的 。
2012年北京的那个冬夜 , 下着鹅毛大雪 , 我的外套根本挡不住寒风 。 我和好多人一起站在长长的队伍里等出租车 , 浑身冻透 , 瑟瑟发抖 , 大家都越来越焦虑 。 我一直没有驾照 , 这种经历对我和很多北京人都是司空见惯的 。 不过 , 对我来说 , 那天晚上很特殊 , 我其实没那么沮丧 , 因为我已经有了一个计划 。 那一年 , 我们的滴滴出行APP上线了 , 目标很简单——就是为了减轻大家打车时的痛苦 。 到2012年底 , 每天有10 万乘客在我们的帮助下叫到出租车 , 不需要挨冻就能轻松踏上回家的旅程 , 包括我自己在内 。
——程维
2012年 , 我带着三个孩子从香港搬回北京 。 孩子们很快就融入了新环境 , 交了新朋友 , 学会了新游戏 , 还有好多新鲜的事情做 。 他们总是要在城里来回穿梭 , 但在前几个月里 , 我却摇不到车牌买不了车 。 那时候 , 我们经常会因为打不到车 , 在大雨或雪夜里手足无措 。 正是那会儿 , 我遇到了程维 , 听他讲了滴滴 , 我确信这就是我想追寻的事业和生活 。 后来我认识了程维的家人 , 确定他不仅是个头脑灵活聪明的人 , 而且还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 我辞掉了当时的工作 , 一起开始了我们在滴滴的旅程 。
——柳青
这一路走来真心不容易 , 但却收获不少 。 展望未来 , 我们知道 , 我们和滴滴还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 , 让出行变得更好 , 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
创业初期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出门 , 但出行本身却越来越贵 , 越来越麻烦 , 尤其是在大城市 。 我们每个人都在亲身体验交通不便、着急赶场走不了的窘迫 。 我们创办滴滴是因为我们相信 , 如果我们都能随时随地找到方便、舒适、价格实惠的出行方式 , 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放心地出发 , 生活一定能变得更美好 。
这是我们的初心 , 但我们并未就此止步 。 在创业的头五年 , 我们建立了一个平台 , 为消费者连接起各种交通服务 , 从网约车和出租车、到两轮车、电单车 , 顺风车、代驾和豪华车 。
在激烈的竞争中 , 滴滴在2018年一跃成为市场领导者 , 每天帮助超过2000万人到达他们想去的地方 。
那个时候我们的自我感觉良好 。
至暗时刻
也就在那时 , 我们遇到了最大的挑战 , 一切天翻地覆 。
2018年夏 , 在顺风车上发生了两起恶性刑事案件 。 怀着无比的悲伤和深深的愧疚 , 开始了一段深刻的自我反省 。
我们意识到 , 滴滴的业务同其它互联网平台有本质的不同 , 我们不只是连接消费者和商品与服务 , 还要面对复杂的社会和多变的人性 。 我们平台承载的对象是人 , 他们是母亲、父亲、爷爷、奶奶和孩子 。 我们对他们的生命安全负有责任 。
我们做出了困难而正确的决定 。 我们不惜以全年的增长为代价 , 把精力和重心都放在一件事上——做我们所能做的一切去搭建安全保护体系 , 保障司机和乘客的安全 。
这一切是从倾听开始的 。 我们全国各地举办了数百场司机和消费者沟通活动 , 去了解大家的想法 。 通过这些来自一线的声音 , 我们知道这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 同时我们也坚定的为了大家的信任去努力 。
我们改革司机准入程序 , 加大背景审查力度 , 重新设计了200多项产品功能 , 并在全国各地的滴滴车上安装具有远程信息处理和其他功能的智能设备以及安全硬件 。 我们还建立了一个基于线下的“SWAT”小组 , 可以在几小时内到达中国任何一个城市 , 对当地发生的安全事件作出反应 。
这些苦功都是值得的 。 在我们做了这些以后 , 我们看到平台上每百万次乘车的犯罪事件数量大幅下降 , 车内纠纷和交通事故数量也大幅下降了 。
我们的领悟和未来之路
从与司机和用户的交流中 , 我们深刻意识到 , 为了实现使命 , 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
这些反馈里面有很细节的体验 , 也有很宏大的认知 。 例如 , 有司机觉得座椅不舒服 , 有人希望车内温度能精确控制 。 我们开始直面持续的矛盾和挑战 , 司机需要更好的收入而乘客期待更实惠的价格 。 我们开始深刻意识到人们对空气污染、环境恶化更深层次的焦虑 , 担心尾气排放和控制质量 。
我们认识到 , 要想彻底变革整个出行领域 , 必须要跳出已经建成的网络 , 超越现有的安全标准 , 在本质上转变我们业务的核心——汽车本身 。 因此 , 我们决定自己设计专用于网约车服务、为共享出行设计的电动汽车 , 继续投资于自动驾驶技术 , 并搭建支持新一代汽车的基础设施网络 。 我们相信 , 我们选择的这条道路对于司机、对于消费者、对于我们的地球都是有益的 。
首先 , 由于运营成本和燃料成本较低 , 电动汽车可以为驾驶者带来更高的收益 , 同时降低驾驶者的成本 。 这一策略的收益在中国已经被验证 , 我们自行设计的汽车 , 座椅更舒适 , 气温更容易控制 , 质量更好 , 耐用性更好 , 维护成本更低 。 我们已经在我们的第一辆车D1上做到了这一点 。 通过引入更多类似D1的车辆用于共享交通 , 我们也将在我们的国家和城市努力实现碳中和的同时 , 为显著减少碳排放做出贡献 。
其次 , 自动驾驶技术还会让出行更便捷 , 性价比进一步提升 , 以及迄今为止我们可见的最显著的交通安全改善 。
我们相信 , 共享出行的生活或方式会越来越成为趋势和潮流 , 20年后共享出行普及率将内从目前的2%提高到24% , 甚至更高 。 这将为司机、乘客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一个更大的、更有价值的生态系统 。
我们对合作伙伴的责任和承诺
人们普遍认为 , 这些变化将对我们的驾驶员伙伴不利 。 我们认为恰恰相反 。 我们的平台永远需要司机 , 司机是滴滴的基石 。
事实上 , 我们在汽车电动化、自动驾驶方面的投入已经在这场变革的早期惠及司机 。 例如汽车电动化可以减少油费 , 在增加司机收入的同时让车费变得更加便宜 。 我们不认为人力会在这个过程中被淘汰 , 相反我们相信自动驾驶技术将支持司机满足未来大幅增长的出行需求 , 这个过程中也会涌现车辆养护、充电等各种新的工作机会 。
我们相信变革是必然 , 但司机对我们的成功也至关重要 。 纵观滴滴的成长历程 , 我们的目标始终是为司机提供尽可能好的收益 。 我们定期收集司机意见 , 高度重视他们的反馈和福利 , 推行司服经理制度以关注司机身心健康 , 还发起了“橙果计划”这样的司机福利项目 , 为考取中国一流高校的司机子女提供教育发展奖学金 。
我们相信 , 在未来几年 , 尽管我们的角色和市场机会可能不断变化 , 但对司机的需求依然很高 , 我们也会一如既往地投资于司机 , 和他们共同努力 。
走向世界 , 超越出行
我们渴望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科技公司 。 尽管我们起步于国内 , 但我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帮助更多的人生活得更好 。 我们相信这些经验和我们正在建立的模式是可以普遍适用的:拉丁美洲各地的人们同样非常重视安全问题;俄罗斯用户也希望有更实惠的出行选择;而在南非 , 司机希望与尊重他们并帮助他们赚取更多收入的平台合作 。
在过去的三年中 , 我们在1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 。 我们已经在非洲、亚太、欧洲和拉丁美洲雇用了数千名优秀的本地员工 , 并且专门为国际化业务配备了数百名工程师 。 通过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 , 结合各地市场的独特需求 , 我们帮助6000万海外用户改善生活质量 , 帮助数百万司机获得更好的收入以支持家庭开支 。
我们还持续推出与自身技术、市场发展技能相匹配的新服务 , 包括同城货运、社区团购和外卖等 。 这些服务可以使城市居民的生活更加轻松、美好 。 虽然这些业务目前规模较小 , 但我们正在创建一个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基本需求的平台 。
我们的团队、文化和愿景
我们的团队和文化对公司的成功至关重要 。 在过去的九年里 , 我们经历了许多起起落落 。 我们应对了激烈的竞争、经历了严重的安全挑战和长时间的疫情影响 。 但通过这些挑战 , 我们一起学习和成长 , 建立了一个聪慧、有韧性、多元和真诚的团队 。 最重要的是, 这支团队坚定地投身于实现未来出行的愿景 。 我们的努力让出行更美好、让生活更美好 , 这坚定的信念不断鼓舞着我们 。
如果你问滴滴员工每天的动力是什么 , 每一个人的回答会听起来会惊人地相似——希望创造一个这样的世界 , 不管是老年人、残障人士或是弱势群体 , 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安全、方便和可持续的出行服务 。 安全事故、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和找不到停车位将成为历史 。 在寒冷的雪夜被困在路边 , 艰难地想方设法回家 , 这种经历有一天会成为父母给孩子讲述的陈年往事 。
我们相信在这个未来的世界 , 城市会更可爱 , 环境更会宜居 , 我们的生活也会更轻松、更美好 。
为了迎接这个世界 , 实现这个梦想 , 我们将继续奋斗 。
【新浪科技|滴滴递交上市招股书 程维柳青发创始人信:司机是滴滴的基石】程维&柳青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