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200亿剧本杀生意前景暗淡?店家用爱发电,凭“爆款”剧本月赚6位数

_原题是:剧本杀市场规模突破100亿 , 普通人能入局吗?
来源:时代周报
采访人员/尹一帆
正午 , 阳光透过窗帘 , 照进房间 。 余洋把闹钟摁停 , 闷头接着睡 。 前一晚 , 他通宵测试刚到店的剧本 , “一想到这个剧本有望成为未来一个月的‘爆款’ , 就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
二十出头的余洋是南昌一家剧本杀门店的店长 , 在剧本杀这一行摸爬滚打了两年多 。 他笃信 , 剧本杀行业在经历高速增长之后 , 未来仍大有可为 。
剧本杀是一款线下体验推理性质的游戏 , 游戏规则是:玩家先选择人物 , 阅读人物对应剧本 , 搜集线索后找出游戏里隐藏的真凶 。 紧张烧脑的剧本杀成为年轻人的社交娱乐新宠 。 天眼查数据显示 , 仅2020年 , 中国新增3200余家剧本杀相关企业 。 今年初至5月13日 , 新增相关企业数量就有近2500家 。 另据《2021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2021年 , 中国剧本杀市场规模将达170.2亿元 。
资本跑步入局 , 剧本杀愈发炙手可热 。 有人光万丈 , 有人一身锈 。 热潮之中 , 有人赚得盆满钵满 , 更多的却是如风吹麦子般倒下的失败者 。 天眼查数据显示 , 今年初截至5月中旬 , 国内已注销近200家剧本杀相关企业 。 仅4月 , 注销企业数就近百家之多 , 环比增长102% 。
和余洋不同 , 已在这一行做出成绩的剧本杀品牌创始人何安 , 对未来更多的是忧虑 。 很多人担忧 , 剧本杀难有前景可言 , 注定步狼人杀的后尘 , 迅速爆红 , 而后逐渐边缘 。
“不会 , 我觉得这个行业有持续性 , 一个剧本仅能体验一遍 , 但剧本的创作却是无限 。 ”余洋坚信这一点 。

新浪科技综合|200亿剧本杀生意前景暗淡?店家用爱发电,凭“爆款”剧本月赚6位数
文章图片
图1/1

“靠爱发电”
“全靠一腔热爱罢了 。 ”余洋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 当初入行时 , 他的想法很简单 , “这一行年轻人多 , 应该会很有趣 。 ”
剧本杀起源于英国角色扮演社交游戏《谋杀之谜》(Murder Mystery Game) , 在规定的剧本情节里 , 玩家们扮演剧中角色 , 用第一人称视角体验故事情节、找寻故事线索、推理讨论出作案凶手和作案手法 , 在游戏主持人(DM)的引导下 , 共同寻找出凶手 。
余洋的声音很有感染力 。 在工作间隙 , 他时常一遍遍地总结自己的优缺点 , 并积极地和到店的顾客沟通 , 获取反馈 。 这一习惯延续至今 , 每天到店后 , 他都会做顾客回访 , 并据此对员工们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 。
余洋的门店开在城市的商圈周边 , 每个月能有差不多10万元的收入 。 不过 , 在工作日时 , 门店里依旧稍显冷清 。
店铺开始营业的时间是下午一点半 , 余洋会提早半个小时到店 。 很多剧本迷会玩到很晚 , 甚至还有通宵的“发烧友” , 每天负责收场的店员难免会有疏漏 。 早半个小时到店能让他做好兜底工作 , 顾客把随身物品漏在店中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 余洋在检查时会格外留心 , 并及时在店里的玩家群中发布失物招领 。
余洋之所以在这些细节上格外用心 , 是因为剧本杀门店很容易因为一个玩家的差评丢失大批客源 。 这和剧本杀本身的性质有关 , 一场剧本游戏通常需5—6人才能“开车” 。 人数门槛让玩家们自发形成了一个个小圈子 , 这些小圈子往往会选择一家门店作为自己的“大本营” 。
“这也能让整家店显得更有人情味 。 ”余洋说 。
店内时不时响起玩家们的惊呼声和笑声 。 而在一个个小房间之外 , 工作人员们却显得尤为忙碌 。 有人在匆忙地披上黑袍换上白面具 , 准备扮演“恶鬼”;有人则忙着和搭档合作“重演”某一个剧情:满脸惊恐的女主持被推倒在地 , 蒙在斗篷里的男主持恶狠狠地斥骂她 , 并高高举起了手里的道具刀……这些外人看似荒诞的举动都是为了让客人更具沉浸感 。
在余洋看来 , 一个好的DM , 与玩家共情和熟悉剧本流程必须兼顾 。 “剧本玩的是扮演和沉浸 , 你做不好共情和不熟悉剧本 , 都会让玩家感觉出戏 。 ”余洋称 。
余洋的店里有不少“城限”和“独家”剧本 , 这也是他店中的一大优势 。 因为门店本身有一定规模 , 在这个圈子里也积攒下了一定的人脉 , 余洋获取剧本的成本有时候要远比刚起步的店铺低 。
“其实在中国 , 无论哪一行都讲人情嘛 , 你在发行刚起步的时候就时常帮衬 , 那人家发达后自然也忘不了你 , 这都是靠积累和机缘的 。 ”他感慨道 。
作为外聘店长 , 其实余洋的工作和原先的也大同小异 , 平日店里忙的时候他也会兼职带本 。 店里设置的kpi要求不高 , 但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 他还是感到了压力 。 但要如何应对挑战 , 余洋没有具体的思路 。
“只能做好自己的服务 , 剩下的交给市场和顾客 。 ”话音刚落 , 店里来了一批新顾客 , 余洋收起脸上的担忧 , 热情地和他们攀谈起来 。
只有想起昼夜颠倒的作息的时候 , 余洋才会对自己在剧本杀的未来产生迟疑 。 他常常想 , 自己要是不做这一行 , 应该会选择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 , 按部就班地好好生活 。
“这一行太耗身体了 。 ”他苦笑道 。
好DM、好剧本和好生意
南昌是剧本杀的超一线城市 , 而安城是南昌门店数量最多的剧本杀品牌之一 。 截至目前 , 安城在南昌有4家门店 , 在宜春、进贤、上饶各有1家 , 而南昌的4家门店的美团评分均较高 。
安城创始人陈姐投身剧本杀也十分偶然 。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 , 喜爱剧本杀的侄子让她对这个行业产生了莫大兴趣 , 并由此成为南昌最早一批做剧本杀实体店的“先驱者” 。 如果说余洋这样的外聘店长负责的是剧本杀门店的台前 , 那么像陈姐一样的品牌创始人 , 则是剧本杀门店的幕后操盘手 。
“安城的整个创始人团队都比较沉稳 , 这也是我们能发展至今的重要原因 。 ”安城另一位创始人何安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他并不看好现在很多跟风进入这个行业的投资者 , 因为“他们很多都抱有‘一夜功成’的心态 , 但剧本杀门店无论从口碑塑造还是员工培养上都需要耐心” 。
安城的发展赶上了一个好时机 。 2019年 , 安城刚刚创办的时候 , 剧本杀还远没有现在的热度 , 而南昌的剧本杀玩家群体却已有一定规模 , 这给了安城先发制人的机会 。
安城2019年编写了一套DM教材 , 这让他们在员工培训上取得了一定优势 , 再加上他们的员工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剧本杀的老玩家 , 这也降低了培训难度 。 而员工的成长始终需要时间 , 较早的起步也为他们争取到了足够的试错空间 。
“一个好DM的意义不止在于给门店本身创收 。 ”何安称 , 一个好的DM往往能提高整个区域内对于剧本杀服务的认知 ,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新玩家初体验极差导致潜在消费人群流失 。
剧本杀从一个游戏变成一门生意 , 进而发展成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 安城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 在这一条产业链上 , 编剧创作剧本 , 发行商发行剧本 , 分发平台售卖剧本 , 店家购买剧本和提供场地/服化道 , 最后才是玩家玩本 。 而百万身家和门庭冷清之间 , 往往可能只有一个剧本的距离 。
目前剧本杀优质剧本产量剧增 , 整体向好 , 但为人诟病的盗版泛滥和发行商地位过高问题依旧存在 。
“其实现在用盗版的店家都会遭到正版店家和发行商的共同抵制 。 ”何安并不担心盗版剧本带来的冲击 , 在他看来 , 使用盗版剧本的店家在DM水平和店面环境上完全无法和正版店家媲美 , 因为这些盗版店家往往存在“赚快钱”的心理 。
“最让我们高兴地莫过于 , 消费者在体验过我们的服务之后 , 自发地去抵制这些盗版店家 。 ”话语间 , 何安难掩得意 。
余洋把发行商在业内的地位比为“类似于小说的出版商 。 ”在行业发展初期 , 剧本杀门店只能通过发行获取剧本 , 但随着自身的发展 , 也存在店家自己兼顾剧本创作和发行的情况 , 余洋所在的门店便自己研发了两个剧本 , 但目前还在测试阶段 。
对于新入局的店家和规模较小的店家而言 , 发行依旧是一道绕不开的坎 。 发行商开办的展会是它们拿到好剧本的仅存希望 , 一个“城现”、“独家”剧本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给一家门店带来五位数以上的净收益 。 安城在2020年新年期间就曾凭借“城限”本《人上人》收获颇丰 。
不过 , 好剧本难求 , 对于资金和实力较弱的店家来说 , 展会的水太“深”了 。 近年剧本杀展会频频传出“杀猪局”的负面新闻 , 究其根源 , 余洋认为 , 还是因为新入行的店家往往缺乏辨别剧本优劣的能力 。
不仅如此 , 因为“城限”、“独家”的剧本都是限量发售 , 这些限定名额往往早就被“内定” 。 像余洋这样的和发行有“交情”的店家 , 能享有剧本的优先权 , 这让新店家和小店家的生存显得格外艰难 。
“其实讨好发行是最没用的做法 , 你把自己的其他硬实力提高了 , 发行自然会主动找上你 。 而且优质剧本这么多 , 既然和大发行谈不拢 , 还不如和新入场的发行一同成长 。 ”何安总结道 。
亟待第二春
不得不承认 , 人总是贪图新鲜的 。 老玩家陆陆续续开始“腻了” , 这也是很多人看空剧本杀的重要原因 。
何安把老玩家“腻了”的原因归结为两点:玩本频率过高、对剧本创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很多老玩家会连着来店里玩一个星期 。 ”何安称 , 在他眼中 , 这种不健康的玩本密度让老玩家产生了对剧本杀这项活动的“疲劳” , “任何娱乐活动都不应当过量 , 只要过量就会生厌” 。
而随着段位的不断升级 , 老玩家越来越刁 , 对剧本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 以2020年著名剧本《舍离》为例 , 在何安看来 , 作为续作的《舍离2》明显更为成熟 , 但玩家却并不买账 。
“《舍离》当年是情感本独一档的天花板 , 拔高了这类型的剧本的创作高度 , 但是随着优质剧本的大量涌现 , 它的进步显得并不惊艳 。 ”何安认为 , 这才是《舍离2》口碑扑街的主要原因 。
这也倒逼着剧本杀行业内部加快谋变 , 知名剧本《年轮》的影视化就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
现在很多剧本都有“系列化”的趋势 , 比如《夜来香》、《纵横四海》、《英雄本色》就是经典的系列剧本 。 剧本成系列本身就便于影视化改编 , 而成系列的作品也能更好地增强粉丝粘性 , 让玩家有一种“追剧”般的快感 。
而实景剧本杀的出现 , 或将促成剧本杀焕发第二春 。
实际上 , 实景剧本杀一直都作为“迎新手段”吸引新玩家 。 在何安看来 , 传统的剧本杀玩法是“圆桌游戏” , 一个剧本无论长短 , 都要玩家仔细阅读 , 寻找蛛丝马迹 。 这形成了一个“阅读门槛” , 而新玩家往往因沉不下心来阅读而倍感无聊 。 实景式的剧本杀阅读量极小 , 注重场景交互 , 很容易能让新玩家沉浸进去 。 随着实景剧本杀的发展 , 场景更加精细化 , 可交互性更强 , 也许老玩家也能从中获取新的沉浸体验 。
不过 , 实景剧本杀也存在自身固有的缺陷 , 它的打造成本过高 , 且每一个场景只能套用一两个剧本 , 这就决定了在未来 , “圆桌”式剧本仍然会是主流 。
“景区+剧本杀”或许能加速实景剧本杀的发展和普及 。
何安向时代周报采访人员透露 , 现在剧本杀也慢慢成为景区引流的手段 。 以南昌周边的景区为例 , 安义古村、曼山谷、原城纪都有打造实景剧本杀的规划 。 这三个景点之所以能与剧本杀进行“联动” , 是因为他们本身都有与某一类剧本相契合的元素 , 比如曼山谷内很有江湖气息 , 而原城纪布景满满的都是民国风 。
安城最近打算在曼山谷组织一场体验时长为三天两夜的沉浸式实景剧本杀 , 门票定价为680—880元 。 这也是安城在未来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尝试 。
除了内忧 , 还有外患 。 以阅文集团为代表的泛娱乐头部企业通过《王者荣耀》、《庆余年》等大IP剧本杀化的方式入场 , 而芒果传媒则计划开办概念式剧本杀门店——芒果探案馆 。
资本入场让剧本杀行业竞争压力骤增 。 何安认为 , 安城虽然在区域内取得了一定成绩 , 但总投资仍未逾千万 , 目前安城的投资者主要是对其看好的老玩家和店内员工 。 如何能真正在这个市场内站稳脚跟 , 进一步拓宽市场份额 , 这都是何安和陈姐等创始人们面临的挑战 。
“但资本的进入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个好事 。 ”何安说 。
【新浪科技综合|200亿剧本杀生意前景暗淡?店家用爱发电,凭“爆款”剧本月赚6位数】(应采访对象要求 , 文中的余洋、陈姐、何安皆为化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