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说是认为地球不断膨胀的一种大地构造假说 。 它认为原始地球有一个封闭的硅铝圈 , 因地球内部膨胀而破裂、离散 , 形成现在分离的大陆 , 而从地幔膨胀出的物质充填在离散的大陆之间 , 使洋盆不断扩大 。
【大陆板块|大陆板块的分离是地球是一直在膨胀的结果吗?】
20世纪20~30年代 , B.林德曼和O.C.希尔根贝格分别提出了地球膨胀假说 , 作为对大陆崩裂的机制的解释 。 膨胀说提出后 , 引发了估计地球的膨胀速率的研究 , 首先是从天体物理学提出万有引力常数随时间的推移在变小 , 从而引起地球重力加速度的变化而致地球膨胀 。 50年代以来 , 膨胀说重新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 。 70年代以后 , 与板块构造学说并列或与之相补充的大地构造学说 , 膨胀说又取得新的发展 。
1956年L.埃吉德根据古地理图上显生宙面积的扩大得出地球半径以0.5毫米/年的速率增大 。 1965年 , A.霍姆斯根据一天的时间每一世纪增长1/50万秒的数据 , 估计出地球膨胀率在0.24~0.6毫米/年之间;1958年S.W.凯里在研究泛大陆(见联合古陆)和太平洋的重建时 , 得出地球膨胀率自古生代末期以来约为4.5毫米/年;60年代 , 希尔根贝格的研究得出二叠纪以来膨胀率为7.6~9.4毫米/年;1977年又有人根据海底扩张和俯冲速率估计出自1.35亿年前至今地球平均膨胀速率为5.2毫米/年 。
20世纪以来 , 活动论作为一种新兴的地球观与传统的固定论进行了长期的论争 。 膨胀说一开始就是作为大陆分裂机制的解释而提出的 。 在板块学说提出以前 , 膨胀说学派是极少数活动论者的重要代表 。 但是 , 按照最早提出的地球膨胀模式 , 石炭纪以后地球半径需要增长2000公里以上 , 而热力学、相变理论和引力常数随时间变小的假说都认为这在理论上不可能 。
地质历史上大量事件也难以用地球单纯膨胀来解释 。 从收缩说的衰落和膨胀说的困难中人们逐渐认识到 , 企图用单一的某种地球内部过程来说明全球一切大地构造问题不现实也不合理 。 70年代之后 , 大多数地球科学家转而寻求较为全面的动力解释 , 对地幔对流说等反映地球矛盾的动力解释表现出较大的兴趣 。
本文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原创 , 欢迎关注!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年轻人|人生缺少的不是运气,而是少了这些高质量订阅号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苏宁|小门店里的暖心事,三位创业者的雪域坚守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生活|数字文旅的精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