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从榫卯开始 一场浓缩7000年建筑智慧“大秀”

时间是建筑的评判者 , 建筑是时间的记录者 , 而建筑技术是时代变迁、技术水平的缩影 , 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首展上 , 从卯榫技艺的巧夺天工 , 到预制装配式技术的广泛使用 , 建筑技术刻上了时间的烙印 。
细到1毫米硝子、可以转动的木轮……别看这小小的龙骨水车模型 , 可是由260多个细小的部件组成的 , 这件凝聚了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田式传统木工榫卯技艺精华的工艺品 , 再现了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
已经钻研了40多年榫卯技艺的非遗传承人田树豹表示 , 榫卯技艺不使用钉子 , 从而达到了加固物件的效果 , 体现出中国古老的文化和智慧 , 若榫卯技术精湛 , 两块木结构之间就能严密扣合 , 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 。

技术|从榫卯开始 一场浓缩7000年建筑智慧“大秀”
文章图片

在当今的条件下 , 田师傅制作这样一件榫卯艺术品仍要一个多月的时间 , 而现在使用装配式建筑技术 , 盖房子也可以像卯榫技术一样 , 采用“搭积木”方式大大提高建设效率 。 在上海建工天住集团展台上 , 预制阳台板、预制楼梯、三明治剪力墙等 , 展示了新时代“鲁班”们的全新技艺 。
提升建设效率 , 使得新型建筑工业化 , 仅仅是上海建工天住集团“三化五链联动发展”新发展模式的其中一环 , 绿色化、数字化不仅是该企业 , 也是整个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 据了解 , 《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显示 , 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3亿吨 , 占全国碳排放比重的51.3% 。 建筑领域的减碳已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 。

技术|从榫卯开始 一场浓缩7000年建筑智慧“大秀”
文章图片


技术|从榫卯开始 一场浓缩7000年建筑智慧“大秀”
文章图片

在这次中国建筑科学大会暨绿色智慧建筑博览会上 , 安捷物联提出了“能源路由器”的设计思路 。 “这个设计 , 一方面让能源需求侧和供给侧达到精准平衡 , 建筑在什么时间需要多少能源 , 通过物联网计算反映给供给侧 , 就生产多少能源 , 杜绝浪费 。 另一方面 , 通过路由器 , 让能源使用的优先级自动从清洁能源、低费能源到平价能源 。 ” 天津安捷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柏呈介绍说 。
在控制能源使用的同时 , 节约能源也是让建筑变“绿”的重要一环 。 刘柏呈说:“以前 , 全国中高档楼宇使用的楼控都是外国产品 , 我们自主研发的产品可以实现国产化替代 , 让楼控系统在初期建设时成本降低20% , 运维成本降低20% , 能耗降低15% , 这大大高于国际标准 , 可以说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天津企业的智慧和方案 。 ”
绿色低碳让建筑行业变得更有灵动的色彩 , 而数字化、智能化让传统的行业更加与时俱进 , 彰显科技前沿的魅力 。 在天津联通的展台前 , 5G安防巡逻机器人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 该公司服务技术总监王傲介绍说 , 这款机器人可以实现在社区、街道、会展、车站、步行街的全天候巡逻 , 避免了特殊天气对人工巡逻的限制 , 充电可以进行10-15小时不间断的巡逻 , 节省人力 。 同时 , 它还可以形成热成像 , 实现高温预警 , 有效地对火灾隐患进行预警 。 另外 , 机器人还可以进行人脸比对 , 如果发现可疑人员可以上传报警 , 守护社区平安 。 ”

技术|从榫卯开始 一场浓缩7000年建筑智慧“大秀”
文章图片

人间巧艺夺天工 , 从一榫一卯的古代木艺美学 , 到绿色智能的全新建筑发展理念 , 国家会展中心(天津)首展不仅是建筑行业各家企业的“秀场” , 更是人们共创美好生活的“成果展” , 未来 , 建筑将与自然共生、与人类和谐共处 。
【技术|从榫卯开始 一场浓缩7000年建筑智慧“大秀”】来源:津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