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中国AI芯片提前进入肉搏期

中国AI芯片提前进入肉搏期

这个市场正在涌入越来越多的人 , 除了初创公司 , 也包括饱含热情和资金的巨头 , 而且 , 新的技术瓶颈出现了
【人工智能|中国AI芯片提前进入肉搏期】
人工智能|中国AI芯片提前进入肉搏期
文章图片

文|《财经》采访人员 陈伊凡 顾翎羽
编辑|谢丽容
芯片难 , 已经是共识 , 但在芯片设计领域 , 专注于人工智能方向的AI芯片却在中国呈现出跨越式发展进程 。 这种被称为”人工智能加速器“的芯片 , 被认为是未来拓展人工智能边界的关键筹码 。
几乎所有科技巨头都在数年前悉数入局 , 目前竞争已进入高潮:仅仅在过去一周 , 特斯拉推出了号称全球算力最高的自研AI芯片 , 国内的百度宣布自主研发的第二代百度昆仑AI芯片实现量产 。 行业巨头英伟达市值一度被推至5000亿以上 , 将芯片老牌大厂英特尔远远甩在身后 , 二者市值相差2000多亿美元 , 相当于2个IBM或是4个福特 。
不同以往 , 中国公司在AI芯片领域与国际公司的起点并没有差太远 , 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具优势 。 中国庞大的应用场景和市场是AI芯片公司渴求的土壤 。 全球排名第一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 解决方案提供商新思科技(NASDAQ:SNPS)全球资深副总裁兼中国董事长葛群认为 , AI技术在中国能够做到和其他国家齐头并进 , 原因是在中国的数据能够最大范围内共享和优化 。
好赛道永远不缺资本 , 但多位接受《财经》采访人员采访的专业人士认为 , AI芯片行业确实有机会 , 目前也出现一些不确定性因素 。
“AI芯片行业已经快到肉搏的阶段 。 ”一位长期在半导体领域的产业投资人告诉《财经》采访人员 。 这个进程比预想中来得快 , 相比于2018年中国在AI芯片上的狂热 , 如今 , 谁能率先落地产品、构建生态 , 谁就能在这场竞争中突围 。 三年时间 , 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已经能够跑出产品、推向市场 , 而没有场景和产品的AI芯片公司当下很难拿到专业投资机构的投资了 。
此外 , 国际上一些企业的步伐走得更快 , 一个新的趋势在此时开始变得清晰 , 当各个AI芯片公司都在比拼算力时 , 他们已经在思考一种全新的方向 , 以应对AI芯片发展的瓶颈 , 这种基于基础理论的底层创新 , 将有可能在未来颠覆AI芯片发展的格局 。
热钱不再盲目
这三年里 , AI芯片领域的融资出现了两笔超级融资 。 创业公司壁仞科技在创立18个月 , 就融资超47亿元 , 创下了国内芯片创业公司的最大融资纪录摩尔线程成立不到一年 , 估值超百亿 , 融资数十亿元 。
真金白银不断涌入 。 根据第三方分析机构集微咨询统计 , 仅2021年前四个月 , 中国AI芯片行业的投融资规模达到89.65亿元 , 涉及投融资事件20多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