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时间、团队和创新研发能力 , 市场能力和生态对于AI芯片公司来说也尤为重要 。 多位投资人都表示 , 谁能在自己的产品赛道上率先突破生态 , 就能存活下来 。
构建生态
国际巨头英伟达(NASDAQ:NVDA)在AI训练芯片领域一家独大 , 短期内其他公司很难撼动它的主导地位 。 这种垄断也给英伟达赚得了满盆钵 。 根据第三方数据分析机构Gartner 的数据显示 , 英伟达拥有AI芯片市场约四分之三的份额 。
在2019年 , 云厂商亚马逊(NASDAQ:AMZN)、谷歌(NASDAQ:GOOG)、阿里巴巴(NYSE:BABA)中 , 97.4%的人工智能加速器就部署了英伟达的图形处理器 , 大型IT公司也几乎都使用英伟达的系统 。 借助这样的市场机会 , 英伟达快速奔跑 , 已经搭建厚实的生态基础 。
除了技术 , 生态是一家AI芯片公司能够立赢得竞争的“护城河” 。 赵立东向《财经》采访人员解释了生态的意义 , 所谓的AI芯片的生态 , 指的是 , 芯片之上整个软件栈来支持AI框架 , 而AI应用程序则是基于这些框架开发的 。 软件栈包括驱动程序、编译器、函数库、算字库、工具包等等 , 是实现高性能、高通用性、高易用性 , 以及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深度优化的关键 。
生态搭建的难度和时间 , 远比芯片开发要难、要长 。
一位产业投资人向《财经》采访人员举了一个例子 , 之前他们投了一家芯片公司 , 5年前 , 他们信心满满地表示 , 自己的芯片做出来 , 可以商用了 。 但推向市场后发现 , 客户使用芯片时需要做软件环境的二次开发 , 否则用不了 。 于是这家公司花了两年是钱做芯片 , 但接下来的时间都在做生态 。
在AI云端训练芯片上 , 极少有公司能够突破英伟达的生态 。
这里最重要的是 , 如何改变这些云厂商、IT公司甚至传统行业客户多年的使用习惯 。 英伟达生态形成多年 , 所有开发者都会顺着这个生态做 。 这可不像换件衣服这么简单 , 就像你需要说服一个长期吃西餐的人习惯于吃中餐 。
建立一个开放的生态、提高性价比 , 是AI芯片初创公司突围的方法之一 。
英伟达是封闭的生态 , 这既是其优势 , 也是其劣势 。 优势是 , 可以利用不开源的生态绑定客户 , 但另一方面 , 客户都希望能够有一个开放的生态 , 这意味着拥有可选项以及话语权 。
举个例子 , 有些人用Java写程序 , 有些人选择用Python写程序 , 如果能一种产品可以对这些程序都兼容 , 性能比原来的产品更高 , 客户何乐而不为 。 这是目前一些中国AI芯片初创公司选择的路径 。
对于中国的AI芯片初创企业 , 另一个机会则是国产替代 。 赵立东把客户分为三类 , 互联网客户、传统行业客户以及新基建方面的客户 。 互联网客户的生态依赖惯性最强 , 落地难度更高 。 处于传统行业的企业进入智能化的时间不长 , 有一些甚至还未进入这个领域 , AI赋能对于多数传统行业的客户尚未开始 。 加之 , 在这个行业领域又有很多国企、央企 , 这些企业会考虑更多方面的风险 , 例如断供、数据安全、卡脖子的问题等 , 能够做到国产化 , 新基建领域的情况也是类似 , 对国产化要求更高 。
推荐阅读
- Samsung|三星预告1月11日发布Exynos 2200芯片组 RDNA 2 GPU加持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人工智能|聚焦车载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研究 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芯片|Exynos 2200 来了!三星官宣 1 月 11 日发布新 Exynos 处理器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