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中美欧海事监管机构开了一场会 “天价海运”降温有戏?( 二 )


“尽管这些由市场驱动的运价预计将在未来几个月继续走高,但集团已决定暂停其品牌下所有服务的价格进一步上涨 。”公司介绍,自2019年12月底以来,公司船队通过购买新船和二手船增加了11%的运能,在过去15个月里,船队集装箱运能增加了78万个标准箱 。
警惕,外需旺盛需求已呈高位放缓态势
天价海运费用是否意味着出口外需旺盛?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常冉表示,海外制造业景气分化,外需带动作用趋弱 。
在常冉看来,外需带动作用趋弱有三个主要表现 。
一是全球整体外需动力趋缓 。全球综合PMI由5月58.5下降至7月55.7,全球制造业PMI由5月59.6下降至7月56.3 。
二是欧盟、美国作为中国主要海外需求方,呈现高位放缓态势 。其中欧元区制造业PMI由5月的63.1下降至7月的62.8,ISM美国制造业PMI由5月的61.2下降至7月的59.5 。
三是日韩和东盟的外需景气度欠佳 。日本制造业PMI自4月进入下行区间,韩国制造业PMI由2月的56.3下滑至7月的53.0,东盟整体制造业PMI指数7月录得44.6,创近13个月以来新低 。
常冉表示,东盟作为我国最主要的新兴市场出口地区,与我国出口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东盟不仅是我国海外需求的主要拉动力量,也是产业内互补贸易供给来源,东盟制造业整体欠佳的景气度表现,将促使我国上中游产业链的商品需求进一步收缩,出口动能放缓 。
常冉认为,海运价格飙升的繁荣景象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当前尚且不太弱的外需,但外需景气收缩、出口动能放缓这一趋势明朗 。目前繁荣海运现象演绎的逻辑并非是出口外需动能增强大于供给弹性造成的海运价格攀升,而是全球疫情影响造成的海运运力不足对出口的拖累 。
但是对位后续运价的趋势,大多市场分析观点依然认为会高位运行乃至续创新高 。
常冉表示,下半年,海运价格飙升反映出的海运瓶颈依旧存在 。德鲁里的全球集装箱码头运营商年度回顾和预测报告中指出:未来 5 年全球集装箱港口操作能力将保持年均 2.5%的增长,但同期全球需求将会保持年均 5%的增长,海运行业的复苏成长周期为 2-3 年 。由此可见,未来至少 3 年内集装箱、船舶及港口操作能力吃紧,全球海运运力不足将持续存在 。
海通国际也指出,行业在供需基本面支撑之下,短期运价上行仍有较强的韧性,运价有望持续超预期;运价进入平稳期的时点仍需观察,市场抑或需重修预期 。
开源证券宏观研究团队指出,过去10年,由于行业一直不太景气,主要集运公司大规模缩减资本支出,导致全球集运运力增长中枢大幅回落 。现存运力不足的同时,至少2年的新船交付周期,使未来2年集运行业的产能几乎没有弹性 。由于培训周期长、叠加疫情导致工作吸引力下降等,海员的供应短缺将进一步限制海运运力的释放 。经验显示,普通海员、高级海员的培训及实习时间,分别需要至少10个月、2年 。随着疫情导致部分海员流失,以及病毒频繁变异使海员工作的吸引力大降,全球海员、尤其是高级海员的流失率高企,缺口持续扩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