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喝下的每一口水,都藏着这5个未解之谜

“水很无聊 。 ”这是我已故母亲的话 , 它似乎反映了多数人的观点 。 常见的水 , 不是很简单吗?而另一方面 , 在伪科学的煽动下 , 世界上的另一些人似乎对顺势疗法、水记忆等“神奇特性”深信不疑 。
事实上 , 真相介于两者之间 。 没错 , 水非常常见 , 它是宇宙中第三常见的分子 。 但是 , 与我母亲的观点相反 , 它也是复杂的 。 接下来要介绍的就是与水有关、至今仍未解决的几个科学问题 。
【|你喝下的每一口水,都藏着这5个未解之谜】1、究竟有多少种冰?
据最新统计 , 固态水有17种不同的晶体形式 。 然而 , 在实验室之外 , 只有Ih型冰这一种形式普遍存在于地球上 。 第二种形式的结晶冰是Ic型 , 它在高层大气中少量存在 , 而另外15种形式的冰只在非常高的压力下才会出现 。 (在星际空间也有大量的冰 , 但它们通常以无定形的非晶态冻结在尘粒上 。 )
如此繁多的结晶冰形态源于水分子间的四面体网络 , 它是由相邻水分子之间较强的氢键构成的 。 在水的凝聚相中 , 每个水分子都尽可能优化其形成氢键的能力 , 就是为了在近四面体的键角方向形成四个氢键 。 Ih型冰内部的氢键形成的是一个开放的、低密度的三维结构 。

|你喝下的每一口水,都藏着这5个未解之谜
本文图片

冰:液态水(左)由氢原子(白色)和氧原子(红色)组成 , 以近乎四面体的结构排列 。 普通的冰(即Ih型冰 , 右图)的结构是密度较小的三维网络 , 这是冰会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 (图片来源:Wikimedia)
对包括结晶冰、单质碳、硅和磷在内的四面体物质施加压力 , 可以使低密度的固体形态坍缩 , 从而形成一系列密度依次升高的结构 , 大概直到形成极致的密堆积结构就不再继续坍塌 。 这就形成了我们目前所观察到的17种形式的结晶冰 。 未来 , 还会有更多的发现吗?
2、有两种液态水吗?
几十年前 , 日本科学家声称 , 他们在高压下观察到了无定形冰的两相转换 。 由于无定形冰本质上是相应液体的静态快照(frozen snapshot) , 无定形冰具有两相就意味着必然存在两种类型的液态水:常规的、低密度的水 , 以及类似于高压无定形冰的高密度水 。
随后的模拟也支持了这一推断 。 他们研究了当温度低于冰点 , 但高于 “均相成核温度”(低于此温度液态水就不存在)时 , 水有可能发生的转变 。 结果 , 在这个所谓的 “深度过冷”区 , 他们找到了两种液态水之间发生相变的证据 。
然而 , 也有科学家认为 , 这些结果是人为导致的 。 而且根据统计力学的原理 , 这种转变不太可能发生 。 它们发生在远离平衡态的地方 , 难以被观察和模拟 。 事实上 , 远离平衡状态的行为目前是凝聚态理论的一个前沿领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