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深入推进 , 智能设备和机器被广泛应用 , 影响着研发、生产、销售、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 , 猛烈冲击并重塑原有工作世界的结构和秩序 。 但是“机器上岗”并不意味着“人类下岗” , 许多人才能胜任的工作岗位仍然存在 , 这些岗位大多呈现出复杂性、团队协作性和多工种复合性的特点 。 可见 , 技术替代迫使传统从事规则性、体力劳动的劳动者进入非规则性、智能劳动领域 。 对劳动力的能力结构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 并引发新一轮劳动技能的迭代 。 职业教育要进一步提升适应性和服务能力 , 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具有现实必要性 。
需求:提高劳动力创新素质和高阶能力
当前 , 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关键节点 , 经济发展从注重规模和速度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 。 在产业革命和技术变革的浪潮下 , 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路径不再仅依靠生产流程前端的关键原理或规律的突破 , 而更趋向后端的、靠近产业化的渐进性创新 。 这意味着创新不再只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事 , 生产链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事创造性工作 。
创新素养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必备能力和内在依据 。 因此 , 要助推我国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 凸显人相较于机器的独特优势和主体地位 , 技能人才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能 , 还必须具备创新素养 , 能通过吸收、改进现有的技术和工艺 , 将在生产一线的实践探索和经验转化为实体产品或服务于实际应用 , 最终实现工艺创新、产品创造和服务升级 。
在智能化时代 , 工作组织形式发生了本质变化 , 从原有的科层制工作体系转型为扁平化、网络型工作体系 , 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 , 工作内容去分工化程度加深 , 生产方式从标准化规模生产向个性化精细生产转变 。 这对从业人员的能力结构提出了“高层次”要求 , 这种“高层次”集中表现为工作过程复杂程度、劳动创新程度、技术精准程度、领域复合性程度的大幅提升 。 要满足上述“高层次”要求 , 需要高阶能力作为核心支撑 。
高阶能力是一个动态概念 , 其内涵会随着时代变迁和技术发展而不断变化 。 在当前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 , 高阶能力具有跨界性、普适性和通用性 , 是人工智能在短期内无法模仿或替代的能力 , 其主要涵盖了判断整合能力、分析决策能力、统筹管理能力、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多维迁移能力、跨界思考能力等一系列能力 。 具备高阶能力的技能人才可以灵活地分析、转换、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 , 应对日益复杂的工作情境和各种突发问题 。
综上 , 智能化背景下 , 劳动技能迭代朝向创新素质和高阶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 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已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急需的人才类型 。
推荐阅读
- 建设|这一次,我们用SASE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 携手同行|陕西华晨教育集团携手同行,共赢未来
- 孩子|3d打印技术让孩子教育不输在起跑线
- 教育部|这款APP被教育部喊停
- 幼儿园|【搜狐教育】“童”抗疫 “趣”宅家:西安航天城一幼“名校+”居家记录
- 教育|腾讯教育翟东海:AI技术升级后,课后延时服务的创新实践| OpenTalk
- 媒体播放器|报告:TikTok上的性教育信息显示了传统教育的差距
- 公司|天士力:控股子公司获许可在区域内独家开发和商业化STRO-002相关适应症
- 电极|科学家用锗生产最灵活自适应晶体管
- 教育|科大讯飞常鑫:学校对课后服务的课程需求变化及未来趋势 | Open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