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大讯飞常鑫:学校对课后服务的课程需求变化及未来趋势 | OpenTalk
多知网12月22日消息 , 多知网OpenTalk第36期《课后服务的新实践》21日在北京召开 , 科大讯飞教育BG课后服务部生态总监常鑫分享了《学校课程需求正在经历怎样的变化?》 。 目前 , 科大讯飞在基于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赋能家校共育场景已经有17年的发展历程 , 服务全国范围已覆盖32个省份 , 5万多所学校 。
文章图片
(科大讯飞教育BG课后服务部生态总监常鑫)
来源|多知网
整理|王上
摄|张蔚斐
核心观点:
1、课后服务已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实现 , 并处于从有到优的探索阶段 。 目前 , 各区域执行标准存在差异化 。 影响差异化的因素包括:区域政策 , 学校作业开展效率、 社会与优质课程资源匮乏、教室与师资力量不足等 。
2、“五育融合并举”的素质教育课程有两大类型:一种是属于普及型 , 个性化兴趣小组类的课程;另外一种是偏专业型 , 专业培优社团课程 。 而教研高标准、交付轻量化、结果可视化产物的课程 , 对学校里的普及型来说更合适;专业社团课程在师资与随材配套存在重交付、但具备明确的结果导向或赛事导向的更适合专业培优型 。
3、当前 , 德育和劳育跨学科融合类的课程市场空间较大 , 而美育、智育、体育由于C端沉淀比较多 , 转型后的竞争压力相比较大 , 同质化较多 。 结合科大讯飞已服务区域的数据来看 , 在已开展的课程中 , 体育受众群体和关注度是最高的 , 也是满班率最高的 , 但容易受师资与场地限制不易规模化 。
4、素质教育在校内的交付有三大特点:周期性闭环;进阶逻辑和评价机制影响付费持续性;区域交付方式会影响规模化和批量化 。
5、科大讯飞基于市场的调研与实践 , 对课后服务场景的未来有着自己的趋势研判:课后服务的供给最终会走向校本和第三方结合的供给模式;素质教育和学科类教学的补充将成为课后服务的两大核心内容;管理、新技术应用的结合是课后服务教育工作开展及安全工作提升的关键核心路径;课后服务重构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体系;课后服务跟整个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举措将会形成相互结合的关系 。
以下为常鑫分享全文(经多知网编辑整理):
科大讯飞一直在结合自己的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赋能家校共育场景的业务开展已经有17年的发展历程 , 服务全国范围覆盖32个省份 , 5万余所学校 。 结合讯飞在课后服务探索的实践及今天的会议主题 , 我给大家带来的是针对课后服务场景下学校课程的需求变化 。
01
课后服务正处在“从有到优”的阶段 , 各地执行情况不一
推荐阅读
- 市场资讯|遍知教育升级D2C平台战略,发布爱奇艺遍知App
- 教育|学科停船后的第一个寒假,“脑机接口”能否成为科技素质教育的后起之秀?
- 平台|爱奇艺遍知APP上线,内容聚焦职业教育、兴趣学习与家庭教育
- 硬件|松鼠Ai推出多款硬件产品,转型智慧教育、智能硬件、职教及海外业务
- 视点|视点丨教育元宇宙的教学场域架构与关键技术
- 教育|架起“彩虹” 减负提效
- 科大讯飞|让听障人士自由发声,科大讯飞上线智能通信服务产品
- 教育|2022年,值得关注的7个新兴教育趋势
- 互联网|趋势丨杨丹:2022年极有可能成为“元宇宙教育元年”
- 人物|教育业超30名高管离职 中层先裁别人,后自己被裁,降薪三成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