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AI相关专利或许将决定造车梦的成败
此前 , 出行财经在对比特斯拉和百度机器人时 , 曾指出百度的机器人是AI公司造汽车 , 而特斯拉是汽车公司搞AI 。 这也反映了当下中国新造车企业的基本现状:AI公司搞造车的代表是百度和小米 , 而汽车公司搞AI的代表就是小鹏和特斯拉 。
文章图片
当然 ,同样是AI公司——百度造车和小米造车也有本质的区别 , 百度造车虽然入场较晚 , 但其小度车联和自动驾驶技术早已在产业中获得了广泛认可 。 因此它是背靠十年的AI技术积累 , 一方面会打造先进的自动驾驶产品 , 另一方面或许真正志在机器人赛道 。
而小米虽然也在生产机器人产品 , 但它们显然与自家的造车计划是两个品类 , 两个赛道 。 这也无怪乎有人说 , 相对于雷军的投资远见 , 小米造车的进展可谓是“起个大早 , 赶个晚集” 。
因此 , 我们认为 , AI技术的积累程度 , 将越来越成为决定互联网巨头们造成梦成功与否的关键 。
业务版图越大 , 造车野心越强 , 这是互联网巨头们造车的现状 。 相对于只提供技术或者是推出自有车企主赚C端生意 , 腾讯、阿里、华为和百度的“造车版图”更加宏大 , 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海量的数据(具体如下图所引用的头豹研究院数据) , 打造汽车生态圈 , 以上位者的姿态抢占市场份额 。
文章图片
以百度为例 , 经过长达十年的潜心研究 , 百度在无人驾驶领域的技术储备已走在了行业领先的位置 , 打造的Apollo系统开始进入商业化阶段 。 同时 , 技术立命为了更好地获得资金支持和底层数据的全面收集 , 百度还亲自下场造车 , 与吉利汽车联合成立了合资公司——极度汽车 。
文章图片
在互联网巨头纷纷下场造车的同时 , 传统车企也不会错过新能源汽车向智能化升级的风口 , 它们也在自研自己的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系统 , 以防对互联网企业过度依赖 。
因此 , 尽管腾讯、阿里、华为、百度、小米、360、创维等多家企业纷纷采用了与传统车企合作的模式 , 进入造车领域 , 但合作的模式注定意味着双方的貌合神离 , 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任何的扯皮都将限制新车企的发展 , 技术与制造缺一不可 , 解决基本矛盾的关键在于话语权的争夺 。
百度属于典型的技术占优型合作方 , 尽管下场造车的时间较晚 , 但它和吉利合作成立集度汽车之前 , 就已经和其他厂商合作完成了技术积累、摸清了造车底层逻辑 , 相对而言更具话语权 , 在合资公司也具备主导地位 。
推荐阅读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选型|数据架构选型必读:2021上半年数据库产品技术解析
- 技术|使用云原生应用和开源技术的创新攻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Apple|苹果高管解读AirPods 3代技术细节 暗示蓝牙带宽可能成为瓶颈
- MateBook|深度解析:华为MateBook X Pro 2022的七大独家创新技术
- AirPods|苹果谈论AirPods 3:最大榨取蓝牙技术,希望获得“更多带宽”
- 人物|印度人接管硅谷的背后:技术军团整体作战
- Intel|Intel谈DDR5内存价格贵、缺货问题:新技术升级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