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刊|工赋开发者社区 |中国工程院院刊:《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发展态势及路径研究》( 八 )


持续增强体系化技术创新能力 , 构建国家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 , 瞄准产业发展制高点 , 指导发布重点领域技术创新指南 , 在资产识别、风险管理、应急处置等技术领域梳理瓶颈短板清单 , 引导市场主体创新突破 。 不断探索工业互联网安全创新融合应用的解决方案 , 鼓励安全企业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AI、5G、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解决工业互联网安全问题 , 形成典型解决方案 , 为工业企业部署安全防护措施提供可借鉴模式 。
推动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产品的研发 。 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机制 , 瞄准工业互联网安全基础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前沿技术以及重点工业领域的信息安全系统解决方案和核心环节 , 研究新兴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融合应用 , 尽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 加强协同攻关 , 以点带面、消除瓶颈 , 补齐短板、整体推进 , 重点发展一批高端产品 , 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体系 。 积极推动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和交易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 , 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 不断提升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整合能力 。
(三)引导相关企业和机构优势互补 , 构建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跨界合作是应对交叉领域安全问题的有效办法 。 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业设备联网 , 仅靠企业自身力量很难对潜在的工业互联网安全风险进行全面防御 , 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科研机构、安全服务商、工业企业、工控设备提供商等进行优势互补 , 紧密配合 , 针对各工业行业的特点 , 协同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防御机制 , 共同应对来自各领域的安全威胁与挑战 , 打造协同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体系 。
加强产业政策倾斜 , 鼓励工控系统制造企业、工业企业和网络安全企业深度合作 。 建议制定促进合作的相关政策 , 鼓励工业互联网各相关企业针对工业领域各行业的生产运营特征 , 聚焦行业痛点 , 将技术突破、模式创新与产业实际需求相结合 , 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用户主导、厂商参与和资本推动的良性产业生态 。
在能源、交通等重点产业进行集中攻关 , 整合“政产学研用”资源 , 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 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体制 , 合作研发高精尖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 , 成立国家级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企业 。 以问题为导向 , 加快建立关键共性技术体系 , 布局技术短板和下一代前沿技术 , 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 , 确保自主可控 。
重点培育龙头骨干企业 , 引导安全厂商不断革新商业模式 , 强化网络安全资源整合 , 聚焦产业多方协同 , 加快构建产业生态 。 基于用户需求重构产业链 , 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要共同发力 , 加快资本整合和战略合作步伐 。 集中力量构建开放的网络安全生态 , 将安全能力对外辐射给更多合作伙伴 , 践行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