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 , 美国的软件公司“硬实力”更强 , 全球范围内 , 更底层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软件几乎被美国企业垄断 。 中国的PC和手机操作系统市场 , 基本被微软(Windows)、谷歌(Android)、苹果(OS X、iOS)和开源的Linux瓜分 。 数据库软件领域 , Oracle、微软等头部四大厂商均为海外企业 , 合计占据67%的市场份额 。 不过在应用软件端 , 中国国产化程度明显提升 , 比如企业管理软件ERP软件中 , 国内龙头企业用友占32%的市场份额 , 金蝶、浪潮的市占率也在10%以上 。 办公软件领域金山的WPS也在逐步打破微软office的垄断 , 目前市占率达到了30% 。 总体来看 , 中国的软件更“软” , 离消费者更近 , 而美国则掌握着更底层更核心的领域 。
硬件的“软件化”
软件对我们来说是无处不在的 , 我们常见的软件如手机APP、办公软件、企业ERP系统等 , 帮助我们处理个人或企业的各类信息问题 。 但实际上 , 我们常说的硬件也都很“软” , 比如波音787客机里有650万行代码 , F-35战斗机的系统有2400万行代码 , 一辆最新开发的汽车中的代码(辅助驾驶、操作系统、车载软件等)则可以高达1亿行 。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特斯拉汽车 。 特斯拉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有意思的事件:2014年ModelS因充电插头过热可能引发火灾面临产品召回 , 而特斯拉仅通过推送软件升级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 特斯拉股价在大幅下跌后又大幅上升 , 因为市场意识到 , 特斯拉与传统汽车厂商完全不一样 , 它同时还是一家软件公司 。 实际上 , 软件驱动是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 1950年软件和电子系统在汽车成本中的占比仅为0.9% , 到1990年这一比例上升为15% , 目前的占比已经达到了35% 。 我们所感受到的汽车性能的提升 , 比如更便捷的操作、更高的安全性、更低的能耗和更丰富的娱乐系统等 , 很多都是通过软件驱动的 。
软件行业的竞争逻辑
我们把软件行业的竞争逻辑归纳为三个方面 , 首先是软件的质量 。 软件最终是面对客户的服务 , 所以是否理解客户需求、能否开发出软件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 给客户好的软件使用体验等关乎质量的方面在软件行业的竞争中非常关键 。
其次是成本 。 软件行业的特点是低边际成本 , 多卖出一份产品的边际成本几乎为0 。 而开发投入中人力成本占比很高 , 为什么印度的软件外包开发这么强?低人力成本是最核心的因素 。
第三点是黏性 。 大部分软件产品都对用户有很强的黏性 , 用户的切换成本 , 比如学习成本、数据迁移成本、网络效应带来的群体切换成本等很高 。 大部分软件都有强弱不等的网络效应 , 一旦一个领域内一种领先的软件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优势 , 网络效应就会使其不仅在成本上因为规模领先而有很强的优势 , 而且在收入端或者说对用户价值上也具备更强的优势 , 两者叠加使其对小一些的竞争对手可以有碾压的优势 , 从而使得竞争优势越来越强 , 网络扩张越来越大 。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 , 软件行业往往会出现先发者优势 , 因为先发者有机会更早地建立一定规模的网络 ,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优秀的软件公司都是几十年的“老店” 。
推荐阅读
- 软件和应用|AcrylicMenus:让Windows 10右键菜单获得半透明效果
- 安全|Redline Stealer恶意软件:窃取浏览器中存储的用户凭证
- Tencent|原生微信上架优麒麟软件商店
- |南安市交通运输局:履行行业监管职责,扎实推进公路工程中介服务专项整治
- 研究院|传统行业搭上数字化快车,施工现场变“智造工厂”
- 软件和应用|iOS/iPadOS端Telegram更新:引入隐藏文本、翻译等新功能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软件|员工幸福也是生产力!日企推“AI相亲”福利
- 养殖|科创信达冠名!第二届智慧养殖高峰论坛帷幕:推动畜牧行业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