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病|一针70万?!罕见病“天价药”之困期待破解( 三 )


有专家统计 , 在我国公布的首批121种罕见病目录中 , 仍有20余种罕见病的患者不得不“超适应症”用药;从全国罕见病制度层面来看 , 仍有较多罕见病药物未被纳入医保 , 年治疗费用超过30万元的高值罕见病药物进入国家医保还未实现“零”的突破 。
建长效机制 , 补齐罕见病用药保障“最后一公里”
再等等?对于很多未解难题 , 这也是一种态度 。 但对许多生命而言 , 似乎又等不起 。
金春林注意到 , 当前 , 一些创新支付保障的实践 , 正被应用于解决罕见病高值用药支付困境 。
比如 , 国家鼓励地方积极探索创新罕见病医疗保障模式 , 通过建立罕见病专项基金、大病医保、政策性商业保险、医疗救助等方式 , 化解了部分罕见病患者“用药贵”的困境 。 同时 , 地方罕见病医疗保障模式的实践 , 也为罕见病立法提供了参考 。
采访人员在采访中获悉 , 围绕罕见病高值药保障 , 上海、浙江等地通过将罕见病纳入大病医保、建立专项基金制度、推行政府型商保、鼓励参与医疗救助、倡导慈善帮扶、企业捐赠、个人一定比例自付等方式 , 逐步探索罕见病用药保障新机制 。
不过 , 也有专家指出 , 这其中亟需完善的环节依旧很多 。 比如 , 在地方探索中 , 个人自付比例的地方差异大 。 再如 , 罕见病患者人数少 , 药价谈判空间有限;政策性商保在快速发展中产品设计不够成熟 , 难以形成长效机制等 。
“各地过去10年的探索证实 , 仅靠单方力量解决罕见病的医疗保障是不够的 。 ”越来越多的专家提出进一步建议:通过立法明确企业、商业保险的社会责任 , 强化商业保险作为国家医保的重要补充作用 , 遵循政府主导、国家统筹、多元筹资、社会共付的原则 , 实现对罕见病高值药物的医疗保障 , 由此补齐罕见病用药保障“最后一公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