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对话崔兴龙:脑神经科学+AI,真·究极体的人工智能( 五 )



问题|对话崔兴龙:脑神经科学+AI,真·究极体的人工智能
文章图片

崔兴龙在WAIC上演讲元知科技供图
这或许和元知科技的投资体系存在一定关系 , 它其实是一家“以生态整合科技资源 , 以投资拉动生态资源”的公司 。
元知科技集团的布局非常广 , 包括智慧医疗、智慧营销、智慧交易、智慧法律等多类AI相关业务 。 过去二十几年 , 投资包括了中国第一条高速光缆 , 还有商汤、360以及平安科技等 , 前一段时间还刚刚投资广汽汽车 , 并推出了合创汽车 。 之所以实现了这么广泛的布局 , 是因为元知科技集团背后的更大股东 , 其实是珠江投资 。
可以理解为 , 珠江投资有意将过去二十几年投资的公司和元知科技的技术结合在一起 , 让科技撬动时代 , 所以它就成了一家自带技术和场景的公司 。
这对于深入了解非标的数据提供了线下基础 。
崔兴龙称 , 人工智能要解决社会深层效率 , 就必要往下走 , 深入到服务商 , 而元知背后的地产、房产、汽车、医疗、教育、金融等等更深层更非标的大宗场景结合脑科学+人工智能技术大有可为 。
在元知科技的研究体系中 , 上研院主要在做无人驾驶和通用机器人这块的研究 。 而北研院通过行为尺度观测、脑尺度观测 , 在做行为线上线下的动态分析决策 , 能够为用户洞察和品牌媒介提供一些超级心智的营销 。 两者都植入了一些脑科学技术的思路 。
“我们的应用其实也算是做营销方面的一些尝试 。 ”崔兴龙称 。
他认为 , 人都有一个决策判断的机制 , 而我们所谓的认知科学中其实跟大脑的行为神经生物系统是正相关的 , “因为神经行为生物系统学研究的本身就是人类如何思考、记忆、存储和决策的逻辑 。 ”
人工智能正在从感知科学过渡到认知科学 , 而通过人的行为——比如一些人过马路的时候向这边走还是向那边走?过马路的速度究竟是什么样的?这些人在一个商场中的动线究竟是怎么来的?以更多的基础数据作为填充 , 将人在环境中动线和行为路径进行分析 , 是可以研究出不同结论的 。 “因为这些决策也和你大脑的决策机制正相关 。 ”
而通过更多行为数据对于人心智更详细的分析和描述 , AI结合脑科学将在心智营销领域大有可为 。
一个案例正是来自于合生汇 。 合生汇每天会有十几万的数据流(客流量) , 而在此前只有七八万 , 元知科技帮助合生汇进行了包括动线改革 , 色彩重新排列以及区域调整等一系列营销动作 , 让合生汇从不太知名提升成为了朝阳区域内仅次于SKP商场一样的存在 。
“合生汇原来每天设计客流量是1到3万 , 但现在我们达到了10万” , 而“原来一天只有1000万不到的交易额 , 但是现在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数字” , 可以看到 , 在这个场景下 , 对于用户心智信息的分析 , 更像是私域流量下用户动线的分析及运营效果的提升 , 也是一种脑科学的理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