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龙|古生物的死法很多,今天就来讲讲噎死的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 , 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相信大家都听过“螳螂捕蝉 , 黄雀在后”这一成语 , 而在德国侏罗纪晚期的地层中所发现的一件标本就完美地诠释了这个场景 。 不同的是 , 参与“表演”的动物变成了翼龙捕食小鱼 , 大鱼在后 , 但这并不是一次成功的捕食 。
错估情势的大鱼因为过度贪心 , 反而无法摆脱翼龙的尸体 , 卡在自己嘴上吞不下去又吐不出来 , 最后连同自己也葬身在这侏罗纪的湖泊 , 永远定格在它最后一次失败的狩猎 。

翼龙|古生物的死法很多,今天就来讲讲噎死的
本文图片

想象图 , 被大鱼咬住的翼龙 | PaleoEquii / Wikimedia Commons
生动的捕食瞬间
这个发现来自一件编号为WDC CSG 255的化石标本 , 目前藏于美国的怀俄明恐龙中心(Wyoming Dinosaur Center, WDC) , 不过该件化石是来自德国巴伐利亚地区侏罗纪晚期的索罗霍芬地层 , 也就是出产大名鼎鼎的始祖鸟的地区 。 而这件化石的成因 , 则围绕着一只喙嘴翼龙(Rhamphorhynchus)的捕食与被捕食事件中 。
喙嘴翼龙是一类侏罗纪的中型翼龙 , 目前发现最大的喙嘴翼龙翼展大约1.8米 , 形态上包含了许多比较原始的特征 , 例如口中有适合捕鱼的长牙交错于上下颌 , 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 。 而不像我们更加熟知的白垩纪大型翼龙 , 这些比较进步的种类翼展可超过10米 , 而且都没有尾巴、口中也没有牙齿 。

翼龙|古生物的死法很多,今天就来讲讲噎死的
本文图片

喙嘴翼龙有交错的尖牙和长长的尾巴(非当事标本) | M0tty / Wikimedia Commons
而此次事件的标本上 , 可以看到一只全身骨骼完整相连的喙嘴翼龙化石 , 仔细看它喉咙的位置 , 还能看见它生前的最后一餐还来不及吞入腹中 , 可能是一种已灭绝的鱼类 , 称为薄鳞鱼(Leptolepis) 。 这条鱼正在食道的位置 , 还没被胃酸消化过 。
过去关于喙嘴翼龙如何捕食鱼类 , 有两种假说:用后肢抓鱼 , 或用长嘴掠过水面捕食 。 通过这种翼龙的形态可以发现 , 如果用后肢来捕鱼的话能停留的时间较短 , 因此不太可能长时间捕鱼 。 而飞行在靠近水面的位置 , 用嘴捕鱼则可以维持较长的时间 , 长长的尾巴也能辅助在空中的平衡 , 加上振翅造成的波动也能吸引鱼群 , 这些特质都能比较有效率地捕鱼 。

翼龙|古生物的死法很多,今天就来讲讲噎死的
本文图片

WDC CSG 255的喙嘴翼龙的食道中还有小鱼的尸体 。 图C是图A食道的放大图 , 1上可看到鱼的尾鳍、2-3则是脊椎的结构 , 整体保存较为完整 , 还没被翼龙消化 | Frey and Tischlinger / PLoS One (201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