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腹中发现的鱼 , 可能就是被喙嘴翼龙造成的水波吸引到接近水面 , 再一口被吞入腹中的 。 而证明喙嘴翼龙可能有这种习性的证据 , 却不是来自它的猎物 , 而是把它当成猎物的另一条鱼 。
致命的错误猎杀
这件标本除了完好保存了喙嘴翼龙的最后一餐外 , 最特别的是它同时也被另一条大鱼当成猎物盯上 。 这条大鱼是一种称作针吻鱼(Aspidorhynchus)的肉食性鱼类 , 在过去的化石纪录中曾在它们的腹中找到鱼类的残骸 , 甚至发现过小型爬行动物 , 但如此攻击比它体型还大的猎物还是前所未见 。 但仔细观察后 , 就会发现这只针吻鱼的捕猎可说是非常失败 , 甚至连自己的性命都搭上了 。
本文图片
针吻鱼复原图 | Nobu Tamura / Wikimedia Commons
前面说到 , 喙嘴翼龙的捕食方式是停留在靠近水面的地方用嘴取食 , 而通过尾部的协助 , 更可让其维持在距离水面5厘米左右的高度 , 而这个高度也差不多是针吻鱼要跃出水面攻击猎物的可能高度 。 因此通过这只被捕食的翼龙 , 间接证明了它的捕食方式 。 当然 , 这也可能是针吻鱼攻击了意外死亡于水面的翼龙 , 但透过翼龙食道还有最后一餐可以判断 , 它在被攻击时才刚抓到最后一餐 , 因此更可能是活着被拖入水中溺死的 。
那为什么说针吻鱼这次捕食很失败呢?首先 , 根据针吻鱼头部骨骼结构的可动性来说 , 根本没有办法咽下如此庞大的猎物 , 而通过其它针吻鱼化石的腹部残留物 , 也能确认它们是以小型猎物为主 , 翼龙这类体型较大的生物根本不是它们的主要食物 。
本文图片
WDC CSG 255标本中的喙嘴翼龙被针吻鱼衔在口中| Frey and Tischlinger / PLoS One (2012)
此外 , 在化石中可以看到 , 这条针吻鱼的嘴巴并不是咬着喙嘴翼龙的骨骼 , 而是在翼膜的位置 。 这只喙嘴翼龙除了被咬到的那只翅膀上 , 支撑翼膜的指节有部分分离外 , 其他身体部份都是完整相连的 。 科学家据此推断出 , 可能是这条鱼咬到翼龙后 , 反而被翼膜上的纤维所困住挣脱不了 , 它为了挣脱而大力晃动头部 , 但即便把指节弄断了翼膜却还连接在一起 。 最终它终于体力不支 , 连同这个过大的猎物一起沉入水中 , 并被掩埋形成化石 , 保存至今 。
结语
这件标本的发现重现了一个复杂的生态事件 , 也让我们可以一窥古代灭绝生物的生活模式和食物链 , 同时也间接证明了喙嘴翼龙更为可能的捕食方法 。 不过虽然我们已经构建出了大致的案发经过 , 新近的科学研究都还在不断补足或挑战过去的学说 。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年轻人|人生缺少的不是运气,而是少了这些高质量订阅号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苏宁|小门店里的暖心事,三位创业者的雪域坚守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生活|数字文旅的精彩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