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深度数字化后,元宇宙会好玩儿吗?( 二 )


元宇宙推动者相信元宇宙会是Z世代的必然选择 。 这些出生于90年代末至2010年代的未来主人 , 是一出生就脚踏虚拟与现实两个世界、被快速更新的媒介和设备围绕的数字原住民 , 对他们而言 , 没有互联网的世界才是一个科幻世界 。 在上一辈人的眼中 , Z世代追求自我实现 , 渴望新鲜 , 善于制造和参与各种亚文化 , 他们对旧世界毫无怀旧 , 对新科技毫不保守 。
元宇宙对于Z世代之外的大部分人而言本来可能只是小打小闹、可有可无 。 但是新冠的流行 , 让数字化技术突然成了医疗手段之外最重要的救命稻草之一 , 最初只是社交工具的微信在植入健康宝小程序之后被用来控制疫情 , 一些老人们不得不开始接受微信成为出门必备的现实 。 同时人们已经体会到虚拟世界对于购买必需品、工作沟通、排解孤独及与朋友亲人联系的重要性 。 人们在微信视频或腾讯会议里和家人朋友视频聊天 , 在动物森友会上举行跑步比赛和婚礼 , 依赖体感游戏《健身环大冒险》在室内锻炼 。

对于科技公司而言 , 下一步要做的呼之欲出 , 即如何让数字场景更好地满足这些迫切的需求 。
元宇宙将会让消费更为便利 。 如果游戏《精灵宝可梦GO》(PokémonGO)可以让你在超市里“活捉”一只杰尼龟 , 那么升级版的增强现实技术就可以让广告牌无需物理空间的占位 , 就出现在街道两旁 。 搭配可穿戴设备 , 人们可以期待在紧凑的日程中试衣试鞋 , 伸手可以感受不同面料的触感 , 或者在逼真的货架前闻到传感器模拟出的香肠的味道 , 通过语音挑选下单 , 解放劳累的眼睛和拇指 。 如若有一天脑机接口成真 , 用户甚至无需动用五官四肢 , 只需大脑思考 , 就可以完成一次“意念购物” 。 同时 , 在游戏中赢得的“皮肤”和战利品 , 可以装配在自己的虚拟形象上 , 从游戏平台直接带到社交平台跟朋友“嘚瑟”一下 。
驱动消费可能是商业领域对元宇宙最感兴趣的地方 , 但元宇宙最具诱惑力的可能是它许诺的超越性 。
【work|深度数字化后,元宇宙会好玩儿吗?】元宇宙的元(meta-)即是超越(beyond)的意思 。 对超越自我禁锢的渴望曾经写在各类神话的母题当中 , 在元宇宙中 , 用户可以超越自己 , 用数字替身(avatar)来摆脱与外貌、种族、身份和阶层的标签 , 进一步体会变形与扮演的快感 , AR、VR技术可以让这种超越性更加具有身临其境的具身性(embodiment)和存在感(pres-ence) 。 “每个个体都不会只具有单一的身份 , 而是具有复杂身份 , 生命也是从有限生命到无限生命” , 在碳基生命主体死亡后 , 硅基的数字生命甚至被期待永生 。
游戏是元宇宙的雏形 , 但也终将超越本义上的游戏 。 Roblox本来是一个广受美国儿童、少年欢迎的游戏平台 , 它被认为是最接近、也最有广阔前景的元宇宙 。 正是游戏令人心醉神迷的自由性、创造性特质 , 吸引人们参与到元宇宙的初始共建当中 。 按照游戏研究的先驱、荷兰历史学家赫伊津哈的观点来看 , 前电子时代的游戏其实是包括竞赛、仪式、诗歌、法律等所有文明系统的雏形 。 当这些领域逐渐形成复杂严整的规则 , 并与超出游戏之外的外部意义和经济利益相连 , 这个雏形将会“进化”和“成长”为其他成熟系统 , 游戏最终将消弥为这些系统的精神要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