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网络小贷监管趋严:50亿实缴或成跨省门槛能否增资成关键

_原题是:网络小贷监管趋严:50亿实缴或成跨省门槛 能否增资成关键
小贷公司监管逐步趋严 。
近一年来 , 从银保监会到各地监管机构陆续出台一系列文件 , 对小贷公司业务做出了系统化的规范 。 其中 , 对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和网络小贷业务跨省经营的门槛要求最受瞩目 。 厦门对小贷公司注册资本要求是不低于2亿元 , 且为实缴 。 对于开展网络小贷业务的 , 银保监会要求注册资本不低于10亿元 , 跨省经营网络小贷业务的不低于50亿元 , 同样均要求是实缴 。
值得关注的是 , 小贷牌照早已成为互联网巨头企业金融版图上重要的模块 。 正是因为有了网络小贷牌照 , 巨头才能持牌经营贷款业务 , 并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不断扩大业务规模 。 但是 , 目前满足小贷新规下经营门槛的公司并不多 。 对于巨头旗下未增资的互联网企业来说 , 如果未来还想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贷款业务 , 甚至是扩大业务规模 , 需要迈出的第一步就是增加注册资本 。
注册资本是扩大业务规模的硬性约束
2020年9月 , 为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规范经营行为、防范化解风险 , 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86号文) 。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 86号文对小额贷款公司行业亟需明确的部分经营规则和监管规则作出规定 , 有利于遏制监管套利、促进规范监管、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
根据2008年发布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定义 ,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 , 不吸收公众存款 , 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 由此可见 , 小贷公司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只贷不存” , 不得吸收存款、也不得变相吸收存款 。
除注册资本金外 , 小贷公司经监管部门同意还可适度对外融资 。 86号文规定 , 小额贷款公司通过银行借款、股东借款等非标准化融资形式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倍;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形式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4倍 。 这意味着小贷公司的融资杠杆率最高可达5倍 。
归根结底 , 小贷公司想要扩大业务规模唯有增加注册资本 。 无论是何种融资方式 , 均与其自身资本实力息息相关 。 2021年7月 , 厦门市和上海市先后发布《厦门市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办法》《上海市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 对小贷公司注册资本做出了明确要求 。 其中 , 厦门要求不低于3亿元 , 上海要求不低于2亿元 , 且两地均规定注册资本为实缴货币资本 。
值得关注的是 , 相比于消费金融牌照的高门槛 , 小贷牌照较为容易获得 。 因此 , 一些互联网企业将小贷公司作为金融业务布局中的标配 , 主要是借助互联网开展小贷业务 。 在易观分析高级金融顾问苏筱芮看来 , 小贷公司扩大业务规模关键在于提升注册资本、构建业务生态 。
86号文指出 , “小额贷款公司原则上应当在公司住所所属县级行政区域内开展业务 。 对于经营管理较好、风控能力较强、监管评价良好的小额贷款公司 , 经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同意 , 可以放宽经营区域限制 , 但不得超出公司住所所属省级行政区域 。 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等另有规定的除外 。 ”
为规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 , 银保监会于2020年11月专门发布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 对于注册资本明确规定 , 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 , 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 。 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 , 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 。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表示 , “对小贷公司来说 , 注册资本当然是约束其业务规模扩张的硬性约束条件 , 但也还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 业务规模扩张要与经营管理能力匹配 , 比如获客能力、风控能力等 。 否则 , 即使有足够的注册资本 , 经营管理能力跟不上 , 也无法实现业务规模扩张 。 因此 , 业务规模扩张在两方面都要有约束 。 ”
50亿或成跨省经营网络小贷业务门槛
距离《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已有九个月的时间 , 有行业人士认为该文件正式发布也许已经不远了 。 从互联网企业增资旗下小贷公司的动作 , 或可略窥一二 。 据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不完全统计 , 今年腾讯、字节跳动、美团三家互联网企业的小贷公司增资至50亿元以上 , 新浪的小贷公司注册资本金增加至10亿元 。
具体来看 , 2021年4月 , 腾讯的小贷公司(深圳市财付通网络金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变更为50亿元 , 实缴25亿元;6月 , 字节跳动的小贷公司(深圳市中融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变更为50亿元 , 实缴2亿元;8月 , 美团小贷注册资本金变更为50亿元 , 实缴50亿元 。 2021年3月 , 新浪金融的小贷公司(抚州市新浪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变更为10亿元 , 实缴5亿元 。
董希淼表示 , “从审批流程、注册资本、监管等方面来看 , 小贷公司的准入门槛显然比民营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低 。 在这种情况下 , 小贷公司就成了互联网平台开展金融业务的重要资质 , 可以通过互联网小贷业务将营业范围扩展到全国范围内 。 很显然 , 这些企业增资至50亿元是为了满足《暂行办法(意见征求稿)》跨省经营网络小贷业务的注册资本门槛 。 ”
另外 , 有三家互联网企业的小贷公司在今年之前注册资本就已达到50亿元及以上 , 且均为实缴 。 其中 , 2018年7月 , 度小满的小贷公司(重庆度小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金增加至70亿元;2019年10月 , 蚂蚁金服小贷公司(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80亿元追加到120亿元;2020年4月 , 苏宁金融的小贷公司(重庆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45亿元追加到50亿元 。
因此 , 目前至少已有七家互联网企业的小贷公司注册资本达到或超过50亿元 。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表示 , 近期几家头部互联网平台提高了旗下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到50亿元 , 这反映出几家互联网平台希望通过获取跨省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战略变化 。 另外 , 实缴资本是指公司实际收到的股东出资额 , 《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全国性网络小贷公司需一次性实缴50亿元 , 一方面显示出全国性网络小贷的资金门槛和价值 , 另一方面充足的资金也是提升了网络小贷的抗风险能力 。
“多家巨头开展增资举动 , 一方面旨在提升自身实力 , 体现出其对网络贷款业务前景的看好 , 另一方面则表明合规经营、稳步扩大业务规模的决心 。 ”苏筱芮分析称 , 从行业形势来看 , 互联网企业旗下小贷公司选择增资主要基于如下原因:一是网络小贷具有全国范围展业的资质 , 与互联网属性高度匹配;二是具有类似功能但性价比更高的消费金融牌照批设有所放缓 , 选择增资网络小贷亦是一种权宜之计;三是年初以来各巨头加快补齐短板、构建生态的步伐 , 金融板块上占据重要地位的贷款业务自然也成为必争之地 。
【21世纪经济报道|网络小贷监管趋严:50亿实缴或成跨省门槛能否增资成关键】(作者:边万莉 编辑:曾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