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黑色八月:蔚来、特斯拉陷入漩涡,理想破发
文章图片
图1/1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尹太白
来源:DoNews(ID:ilovedonews)
质量问题频出、上市首日遭遇破发、深陷亏损泥潭无法自拔 , 新能源汽车行业正接连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
最终 , 一起车祸致死事件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彻底被置于水深火热之中 , 而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也再次被摆到了台面上 。
悲剧发生在8月12日 , 根据个人公众号“美一好”发布的讣告 , 当天 , 上善若水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意统天下餐饮管理公司创始人、美一好品牌管理公司创始人林文钦 , 驾驶蔚来ES8汽车启用自动驾驶功能(NOP , 即领航状态)后发生交通事故 , 不幸逝世 。
事发后 , 蔚来品牌部人士回应称 , 正配合交警部门进行事故调查 , 后续有调查结果会向外界同步信息 。 该人士还特别提醒:“NOP是一种辅助驾驶功能 , 不是自动驾驶 。 ”
与此同时 , 微博话题#蔚来车主自动驾驶车祸行驶数据公布#迅速冲上热搜榜 , 一时间 , 针对蔚来汽车自动驾驶的关注和质疑开始发酵 。
8月16日 , 林文钦家属委托的代理律师披露了案件的最新进展 , 其指出蔚来技术人员未经交警同意 , 私自接触涉案车辆进行操作 , 交警昨日已经传唤蔚来技术人员做笔录 。
蔚来随即在当晚发表声明称 , 承认8月12日17点多 , 蔚来服务人员在事故车停车场对涉事车辆进行了断电作业 , 但该举动是为了确保高速碰撞后事故车的电池安全 , 本身不会造成数据丢失 。 蔚来强调 , 公司没有任何删改数据的行为 , 也没有员工被警方传唤 。
8月18日 , 蔚来再次冲上热搜榜 。 起因是一名蔚来车主在蔚来APP里发布了一篇名为“400位车主联合声明”的帖子 , 在这篇帖子里 , 除了否认了蔚来汽车存在过度宣传和误导外 , 还将交通事故的责任归结到了不幸身亡的驾驶员身上 。 随后 , 有超过5000名蔚来车主站出来反对联合声明 , 并表示“不清楚声明的具体情况”“未参与 , 也不想被代表” 。
事实上 , 这已经是发生在蔚来身上的第二起车祸致死事件了 。 7月30日 , 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大道发生了一起严重交通事故 , 一辆蔚来EC6在撞击隔离石墩后起火 , 随即剧烈燃烧 , 车主不幸遇难 。
不仅是蔚来 , 在太平洋的另一端 ,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哥”特斯拉同样因为车祸致死、致伤事件而焦头烂额 。
8月16日 , 美国全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委员会(NHTSA)宣布 , 正在调查特斯拉的自动辅助驾驶系统 , 其认为该系统“难以识别停放在路边的紧急车辆” , 在已确认的交通事故中 , 共导致17人受伤、1人死亡 。 据悉 , 此次调查包括了76.5万辆汽车 , 几乎涵盖了特斯拉在美国销售的自2014款以后的所有车辆 , 包括Models Y、X、S和3等 。 值得一提的是 , 这并不是特斯拉第一次接受类似的调查 。 早在去年1月份 , 美国全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就曾对特斯拉“失控加速”、“刹车失灵”等问题进行了调查 。
该消息一出 , 特斯拉股价应声而跌 , 甚至一度跌超5% , 截至当日美股收盘 , 其股价最终跌去4.32%至686.17美元 , 市值蒸发约30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88亿元) , 而蔚来股价也跌去5.80%至38.62美元 , 市值蒸发约3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5亿元) 。
销量下跌 , 亏损严重
造车新势力“一哥”怎么了?
蔚来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 除了车祸致死事件外 , 深陷亏损泥潭、业绩环比增速不尽如人意、单月交付量被赶超等困扰纷至沓来 。
8月12日美股收盘后 , 蔚来发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 。 根据财报 , 蔚来在二季度的总营收为84.48亿元 , 同比增长127.2% , 环比增长5.8% 。 而毛利润为15.74亿元 , 同比增长402.7% , 环比增长1.2% 。
相比总营收和毛利润 , 蔚来的净利润表现不容乐观 。 财报显示 , 其净利润为-5.87亿元 , 同比下降50.1% , 环比增长30.2% 。
净利润亏损环比扩大的原因指向了蔚来高企的运营费用 。 截至6月底 , 蔚来研发费用支出达到了8.837 亿元 , 同比增长62.1% , 环比增长28.7%;销售及其他支出为14.978亿元 , 同比增长59.9% , 环比增长25.1% 。 对于运营费用的增加 , 蔚来称均是为其接下来的多款新产品做准备 。
尽管从同比增速来看 , 蔚来的业绩足以称得上靓丽 , 但如果从环比增速来看 , 透露出来的实则是重重危机 , 不过唯一值得庆幸的是 , 蔚来在短时间内并不差钱 。 根据财报 , 蔚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总额为483亿元 , 环比增长1.7% ,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 , 在第一季度 , 这一数据为475亿元 , 环比去年第四季度增长了11.8% 。
蔚来的增长颓势 , 与其交付量增长放缓密切相关 。
在今年上半年 , 蔚来、小鹏和理想的汽车交付量分别为41956辆、30738辆和30154辆 , 尽管蔚来依然稳坐造车新势力“一哥”的宝座 , 但三者的同比增速分别是196%、500%和217% , 其中 , 蔚来的同比增速最小 。
到了下半年 , 蔚来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 根据三家造车新势力公布的7月汽车交付量 , 理想交付了8589辆 , 环比增长11.4% , 小鹏交付了8040辆 , 环比增长22.5% , 而曾经的“一哥”蔚来 , 则只交付了7931辆 , 环比下降1.9% , 被理想和小鹏反超 , 掉到了第三名 。 对于交付量被反超 , 蔚来回应称 , 是供应链产能未能满足需求 。
与此同时 , 位于第二梯队的哪吒和零跑正穷追不舍 。 7月 , 哪吒交付了6011辆 , 同比增长392% , 零跑则交付了4404辆 , 同比增长为666% 。
蔚来同样意识到了危机已至 。 在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中 , 蔚来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透露将成立新的大众品牌以对标特斯拉 。 李斌表示:“蔚来进入大众市场的相关准备工作也已经提速 , 我们将通过新的品牌进入大众市场 , 目前已建立了核心团队 , 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 ”
不过蔚来的动作还是慢了特斯拉一步 。 7月8日 , 特斯拉正式上线了Model Y标准续航版 , 起售价只有27.6万元 , 较之前长续航版的价格降了7万元;7月30日 , 特斯拉再次宣布将Model3标准续航升级版的价格下调1.5万元 , 调整后的起售价仅为23.59万元 。
“现在对新能源汽车接受程度较高的还是年轻消费者 , 但动辄40几万的售价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这部分群体的购买欲望 。 ”一位新能源汽车行业人士向DoNews(ID:ilovedonews)表示 , “中低端市场空间目前仍是一片蓝海 , 而特斯拉正是看中了这一增量市场 。 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 , 特斯拉是一个十分恐怖的对手 , 其仅一款车型的单月交付量就几乎是蔚来所有车型单月交付量的两倍 。 在售价更便宜、性能更好的特斯拉面前 , 蔚来的胜算并不多 , 这也是蔚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需要直面的挑战 。 ”
双重上市 , 继续烧钱:造车新势力血战2021
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发生变化 。
8月11日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7月汽车产销数据 。 数据显示 , 7月汽车销售186.4万辆 , 同比下降11.9% , 月度销量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 但新能源汽车产销仍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 产销量再次刷新月度纪录 , 成为汽车市场一大亮点 。 其中 , 新能源汽车7月销售27.1万辆 , 同比增长达164.4%;今年前7个月 , 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147.8万辆 , 同比增长高达197.1% 。
【|新能源汽车的黑色八月:蔚来、特斯拉陷入漩涡,理想破发】“引发两起车祸致死事件的自动驾驶 , 早已成为了造车新势力的新故事 , 而新故事换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既顺应了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市场变化 , 同时也重振了资本市场的信心 , 从而让交付量得以提升 。 ”上述行业人士表示 , “毕竟造车并不容易 , 这是一个十分烧钱的行业 。 ”
造车究竟有多烧钱?一个可以列举的例子是恒大汽车 。 8月10日 , 恒大集团发布公告称 , 正在接触几家潜在独立第三方投资者探讨有关出售本公司旗下部分资产 , 包括但不限于出售本恒大汽车及恒大物业的部分权益 。
而就在恒大集团发布公告的前一天 , 恒大汽车先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盈利预警公告 。 公告称 , 预计今年上半年净亏损为48亿元 , 主要原因是拓展新能源汽车业务 。
投入重金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已经成为恒大集团的累赘 。 从2018-2020年 , 恒大汽车每年的净亏损分别为14.28亿元、44.26亿元和77.4亿元 , 而截至去年年末 , 恒大汽车在这一业务上的投入累计为474亿元 。
相比之下 , 没有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造车新势力则选择在港双重上市 。
8月12日 , 理想正式登陆港交所 , 然而上市首日便遭遇破发 。 截至当日港股收盘 , 其股价为每股117港元 , 如果按照每股118港元的发行价计算 , 理想的股价最终跌去0.85% 。
同样在上市首日遭遇破发的还有小鹏 。 7月7日 , 小鹏正式在港交所上市交易 , 发行价为每股165港元 。 然而开盘后不久 , 其股价便迅速跌破了发行价 , 直至当日港股收盘 , 小鹏的股价才勉强回到165港元 。
选择在港双重上市的不只有理想和小鹏 , 蔚来早在3月便向港交所提交了双重上市申请 , 但至今未获得港交所的批准 , 有业内人士指出 , 其主要原因涉及用户信托持股、公司本身架构等问题 。
“造车新势力纷纷在港双重上市 , 原因之一在于其需要寻找到有效的外部融资渠道 , 以应对持续的高投入 。 ”该行业人士表示 , “没有别的办法 , 只能继续烧钱砸技术、砸交付量 , 否则很难扭亏为盈 。 ”
尽管造车新势力仍深陷亏损泥潭 , 但这并不能阻挡互联网巨头们的造车热情 。
步入2021年之后 , 新能源汽车赛道再一次变得活跃起来 。 小米、百度、滴滴等互联网巨头高调宣布启动造车业务 。
3月30日 , 小米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 , 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 , 且预计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 。 就在小米高调宣布造车的同一天 , 滴滴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在社交平台发文:“同一天 , 同一个梦想 , 你高调官宣 , 我低调启航 , 24个月后见 。 ”相比之下 , 百度联合吉利以共同持股的方式成立了集度汽车 , 据悉 , 集度汽车首款量产概念车计划于明年4月亮相 , 明年年底前开启预订 。
随着互联网巨头们的造车业务逐步走上正轨 , 可以预见的是 ,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会愈发激烈 , 而这也意味着 , 新一轮洗牌和淘汰将会进一步加剧 。
隐忧显现:质量问题与安全性成最大拦路虎
与新能源汽车行业欣欣向荣的现状形成反差的是 , 新能源汽车的质量问题被频频曝光 。
7月8日 , 一位蔚来车主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怒斥 , 称新车3个月未到就出现多处质量问题 , 比如后备箱左右缝隙严重偏差 , 中控屏无线充电断断续续 , 雷达频道误告警等 。 与此同时 , 还有蔚来车主投诉汽车座椅设计极其不合理 , 存在缺陷 , 容易导致颈椎出现问题 , 后来 , 蔚来最终推出了座椅付费升级服务 。
同样是在7月 , 一位理想车主发布视频称 , 自己仅购买几个月的理想ONE座椅里面往外渗出水银 , 不仅是座椅缝隙中出现了水银 , 而且拆除座椅后 , 在座椅支架的缝隙中、板材中间也都发现了水银 。
理想车主和理想官方各执一词 , 争论不休 , 后来经专业机构检测 , 确认座椅上的物质含有水银 。 7月27日 , 为了验证理想的汽车座椅是否真的存在水银 , 知乎“拆车实验室”拆解了一辆2021款理想ONE新车 , 结果拆完座椅后并没发现水银 , 反而发现铁质支架上存在大面积锈蚀痕迹 。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翘楚特斯拉也出现了质量问题 。 6月26日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称 , 特斯拉召回28.5万辆Model 3、Model Y新能源汽车 , 原因是由于主动巡航控制系统问题 , 易造成驾驶员在相关情形误激活主动巡航功能 , 在极端情况下存在安全隐患 , 所以主动备案了召回计划 。
同样难逃质量问题的还有小鹏 。 “3.15”前夕 , 杭州电视台曝光 , 小鹏车主在买车不到半年的情况下车辆却多次出现故障 。 在该小鹏车主公布的维权群里 , 有多达到175位维权车主 , 并且遇到的质量问题都大致相同 。
2020年 , 理想还接连被曝出“断轴事件” , 在舆论不断发酵的情况下 , 理想发布致歉信并进行了主动备案了召回计划 , 选择将10469辆问题车召回处理 。
在上述行业人士看来 , 目前社会舆论对于新能源汽车普遍有两个比较大的质疑 , 一是续航里程问题;二是质量缺陷引及行车安全问题 。
“前者尚可以忍受和理解 , 但质量问题频发、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是最无法忍受的 。 新能源车企应该重视车辆安全问题 , 而不是盲目快速发展 。 ”他说道 , “质量问题不应该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过程中的拦路虎 , 与安全性有关的一切问题都不应该被忽视 , 新能源车企仍然任重道远 。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年轻人|人生缺少的不是运气,而是少了这些高质量订阅号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苏宁|小门店里的暖心事,三位创业者的雪域坚守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生活|数字文旅的精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