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第二次出舱“多面手”机械臂表现如何?效率提升了、运动距离更长了!
文章图片
图1/2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新浪科技综合|第二次出舱“多面手”机械臂表现如何?效率提升了、运动距离更长了!】上一次出舱任务中 , 机械臂辅助航天员完成了多项重要任务 , 任务过后 , 大家对机械臂的表现是如何评价的?经过第一次出舱任务的磨合后 , 这一次出舱 , 机械臂又将承担哪些任务呢?
第一次出舱机械臂各项指标达到预期>>
2021年7月4日 , 空间站机械臂首次托举航天员刘伯明完成了抬升全景相机等出舱任务 , 验证了机械臂的大范围转移、支持定点作业、与舱内航天员联合操控等能力 。 科技人员在任务过后对机械臂的运动平稳性、大范围转移能力、轻微晃动情况、与航天员的配合操作等进行了评估 。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机械臂操控及维修技术负责人 朱超:总结来说非常完美 , 各项指标都达到了我们预期 。对于航天员来说 , 他们也是第一次进行舱外作业 , 但是(此前)航天员也进行了大量的水下试验 , 然后我们还(与航天员)进行了模拟演练 , 所以说在技术难度上是配合地比较好 。 进一步改进优化 缩短机械臂运动时间>>
通过第一次出舱任务的磨合 , 研制团队对机械臂的工作流程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 缩短了机械臂的运动时间 , 优化了航天员和机械臂之间的配合 。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机械臂操控及维修技术负责人 朱超:原来因为这个时间大部分是判读的 , 相当于我们(机械臂)到位之后地面会进行判读 , 那么这一次我们把这个时间直接固定在这个(程序)里面 , 利用第一次(出舱任务)的经验 , 然后把整个运动时间缩短 。第二次出舱机械臂运动距离更长>>
文章图片
图2/2
此次出舱任务 , 机械臂会将航天员从核心舱的前部节点舱接上、送到核心舱的后部资源舱进行作业、然后再返回前部节点舱 , 总的路程较第一次出舱任务要远很多 , 任务时间也会更长 , 但通过优化设计 , 机械臂的工作效率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机械臂操控及维修技术负责人 朱超:在第一次(出舱任务)经验的基础上 , 把这个指令之间(间隔时间)压缩了 , 所以说它运动起来可能更快 , 然后在这个路径过程中 , 我们在地面经过第一次的经验 , 规划完之后会进行干涉检查的计算 , 所以说运动保证路径也是比较安全的 。后续任务机械臂还将承担舱段转位等工作>>
在后续任务中 , 机械臂还将承担舱段转位、悬停飞行器捕获和辅助对接、舱外货物搬运、空间环境试验平台照料等重要任务 。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机械臂操控及维修技术负责人 朱超:我们后续有转位任务 , 还有把小臂和大臂组合在一起 , 形成一个更长的组合臂 。 以后还可以扩展到(实验)舱Ⅰ、(实验)舱Ⅱ , 还有光学舱 , 这些舱都可以进行舱外机械臂支持航天员开展的一些作业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