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想到 , 在海拔3000多米的格陵兰岛上最高处 , 竟然会下场雨 。
可能有些人会认为 , 下雨有什么稀奇 。 但要知道的是 , 格陵兰岛的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 , 自有记录以来 , 当地冰盖最高处从未下过雨 , 而是降雪 , 此次降雨事件打破了当地的历史记录 。
更为重要的是 , 在这场降雨过程中 , 一共有70多亿吨的水降落到冰盖上 , 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灾难 。
格陵兰岛降雨的危害
降雨 , 只是一系列灾难的开始 , 紧接着是第二波灾难:冰层流失 。 据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国家冰雪资料中心资料显示 , 格陵兰冰盖上的这一场大雨 , 导致冰层流失量比往常此时的平均值高了7倍 。
冰雪的流逝又会带来新一轮的灾难 , 那就是太阳反射率的下降 。 我们知道 , 地球上大多数能量都来自于太阳 , 而太阳上的能量在照射到地球表面上时 , 会经过折射、反射、吸收等被地球利用 , 其中冰原对太阳光线的发射能力非常强 , 达到80%以上 , 如果是新下的雪 , 反射太阳的能力还会更强 , 达到90%以上 。 这就使得大多数太阳能被冰原反射回了大气甚至太空 , 以至于地面所吸收的热量非常少 , 可以减缓全球变暖 。
【科学|人类该警惕了!格陵兰冰盖竟遭遇71年来最大降雨,对人类有何影响】
而冰原的大量流失 , 导致了当地反射太阳能力进一步减弱 , 以至于地面所吸收的太阳能较多 , 失去了减缓全球变暖的能力 。
格陵兰冰盖融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 , 而全球变暖又给当地带来了第三波灾难:藻类生长 。 我们知道 , 藻类都是有颜色的 , 而颜色意味着吸收的太阳能更多 , 反射的太阳辐射更少 , 科学家研究表明 , 被藻类覆盖的地区 , 反射率只有35% , 而颜色最暗的地方 , 反射率只有1% 。 这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太阳辐射被留在了地球表面 , 会加剧当地的温度升高 , 甚至会反过来加剧格陵兰岛冰盖的融化 。
冰盖融化会带来第四波灾难:冰盖中的温室气体甲烷被释放 。 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 , 甲烷会以甲烷冰的形式被封存在南北极之中 , 但是随着全球变暖 , 极地冰川融化 , 导致了一部分地区出现了甲烷随着冻土融化而释放到大气中的现象 。
甲烷是一种温室气体 , 它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更强 , 因此一旦极地地区的甲烷被大量释放出来 , 将会加剧全球变暖 。
由此可以看出 , 格陵兰岛的这次降雨 , 对于人类而言 , 绝不是一件小事 。
冰川融化或致远古病毒复活
格陵兰岛出现降雨本身 , 其实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 这意味着当地的气温已经高于0摄氏度 。 事实上 , 科学家已经研究表明 , 格陵兰岛最高处的气温 , 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 , 第三次上升到0摄氏度以上 。
气温升高到0摄氏度以上 , 不仅会导致降雨出现 , 还会使得积雪和冰川融化 , 甚至会导致永久冻土层被解冻 。
永久冻土层之所以被称为永久冻土层 , 就是因为它们常年温度低于0摄氏度以下 , 这就相当于是地球天然的大冰箱 , 很多生物遗骸被埋藏在这里 , 却很难被微生物分解 , 以至于一些生物遗骸保存非常完整 。
但是另一方面 , 这些生物遗骸中有可能携带着已经从人类世界中消失的病毒 。 比如:导致了上千万人死亡的1918年大流感 , 其病毒已经从人类世界中消失 , 但是科学家在一具埋藏于永冻层中的一具女性遗骸肺部 , 提取到了这种病毒序列 , 这也意味着有很多病毒很可能并未消失 , 而且潜伏在极地地区 , 悄悄地等待着机会 。
而全球气温变暖 , 将可能会导致冰川融化、永冻层内的病菌等重新苏醒 , 并随着生物活动进入到地球生态链 , 给人类带来致命威胁 。
冰川融化与寒冬
事实上 , 极地冰川的融化危害还不仅限于此 , 如果北极升温速度过快、过高 , 将会导致大量的淡水融入到北大西洋 , 淡水的密度小于海水 , 将可能会导致北大西洋暖流的补偿流减弱 , 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的输送也将会减少 , 导致大洋温盐环流被破坏 , 从而导致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变得异常寒冷 。
不过 , 虽然这一理论在科学上可行 , 但实际上 , 海洋深层洋流的变化是十分缓慢的 , 或许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够影响地球气候 , 只是这种理论值得我们深思 。
推荐阅读
- 公司|外媒:2021,人类太空事业的重大年份
- 科学|中阳县北街小学:体验科学魅力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文章|美媒文章:古人类领域2021年六大新突破
- 牛上|英媒文章:2021年最有趣的科学发现
- 地球|没有了人类,地球气候环境会怎样|澎湃问吧年度盘点(上)
- 配置|小米12X上手体验:绝佳体验+绝佳手感!这才是小屏手机该有的样子!
- 曹志兴|90后教授曹志兴:最一流的基础科学来源于好奇心
- 审判|直接服务“三城一区”主平台,怀柔科学城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成立
-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我国科学家发现第五条甲烷产生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