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技术|高新产业表现亮眼,成都的“科创密码”是什么
在不久前公布的2021年成都经济“半年报”中 , 有这样一组数据引人关注——2021年上半年 , 成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超5858亿元、同比增长27.1%;新登记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894家、增长11.94%;申请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40家、增长57%;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增长1.5倍……
取得亮眼“成绩单”的背后 , 成都创新策源能力不断增强 ,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高 , 城市创新生态进一步优化 , 才是成都“新动能”表现亮眼的关键原因 。
勾勒成都科创中心建设“路线图”
7月18日 , 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临床研究核心基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转化医学综合楼正式启用 , 标志着全国首个生物治疗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进入开放运行的新阶段 。 该基地投入运行后 , 将显著提升我国转化医学研究的自主创新能力 , 将生物治疗成果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时间缩短30%—50% 。
而这只是成都“国之重器”建设的一个“缩影” 。 今年上半年 , 成都在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方面“动作频频”——优化创新顶层设计 , 加快制定成都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 , 制定西部(成都)科学城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等 , 为今后成都科创中心建设勾勒了一份“路线图” 。
为提高城市创新策源能力 , 成都正加快推进天府实验室的建设 。 6月7日 , 西部(成都)科学城和天府实验室正式揭牌 , 标志着西部(成都)科学城和天府实验室进入了由谋划布局到全面建设的新阶段 。 目前 , 天府兴隆湖实验室挂牌运行 , 天府绛溪实验室、天府锦城实验室启动建设 。 其中 , 天府锦城实验室前沿医学中心板块已投运29万平方米 , 导入国家、省级平台近20个 , 聚集顶尖人才37名 , 落地创业转化项目12个 。
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 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揭牌建设 , 中科院科技创新交叉研究平台、阿里云西部云计算中心及数据服务基地等11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接下来 , 成都又将如何持续做强科技创新策源引擎?成都已做好“谋划” 。
“我们将从体系布局、空间布局、前沿技术及未来赛道布局三个层面发力 , 并积极打造战略科技创新平台、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三类高能级创新平台 。 ”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 成都还将围绕“中科系”“高校系”打造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围绕先进算力、数据中心、技术成果转移、中试转化 , 构建为产业发展赋能的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
产业功能区再迎创新发展“动力源”
作为具有典型成都特色的城市创新架构布局 , 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一直备受瞩目 。 7月8日 , 一场关于高品质科创空间运营管理的工作会在成都召开 , 从中可以一窥成都目前高品质科创空间目前建设情况 。
截至今年6月 , 全市54个高品质科创空间已建成825万平方米 , 在建852万平方米 , 投运817.28万平方米 , 2021年度已完成投资51亿元 , 累计完成508亿元 。 引入企业394家、高校99所、研发机构和专业服务平台321家、创新团队2812个、产业化项目820个……这是自高品质科创空间提出后 , 成都持续不断积累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
这些成果背后离不开成都持续推进产业技术创新 , 为高质量现代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 在布局新赛道方面 , 围绕未来前沿技术 , 成都将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15个新赛道进行战略布局 , 培育城市先发优势;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 并围绕碳中和“先锋城市”建设 , 制定方案、开展技术攻关、协同建立技术创新中心 。
在培育企业创新主体方面 , 今年上半年 , 成都新登记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894家、增长11.94%;申请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40家、增长57%;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增长1.5倍 。
此外 , 成都还招引高能级创新项目 , 分别引进了华中科大天府研究院、天津大学成都研究院等5个创新联合体项目 , 推动本源量子、法国道达尔能源创新中心、苏州纳微科技等20个科创项目落地 。
【产业技术|高新产业表现亮眼,成都的“科创密码”是什么】未来 , 成都还将通过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 推进创新联合体建设 , 深化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 并加快建设一批创新平台 。 同时 , 聚焦创新服务提升 , 持续推进高品质科创空间高标准建设运营 , 持续招引高能级科技项目 , 深化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综合服务 。 ◎李 迪 陈 科
推荐阅读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选型|数据架构选型必读:2021上半年数据库产品技术解析
- 技术|使用云原生应用和开源技术的创新攻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Apple|苹果高管解读AirPods 3代技术细节 暗示蓝牙带宽可能成为瓶颈
- 人工智能|聚焦车载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研究 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MateBook|深度解析:华为MateBook X Pro 2022的七大独家创新技术
- AirPods|苹果谈论AirPods 3:最大榨取蓝牙技术,希望获得“更多带宽”
- 人物|印度人接管硅谷的背后:技术军团整体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