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人员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 , 我国首次发现了2.9亿年前海洋杀手瓣齿鲨的化石 。 这拓展了瓣齿鲨在北半球的古地理分布范围 , 为这种史前巨鲨跨越大洋迁徙提供了重要证据 , 揭示了瓣齿鲨可能是一种游泳能力很强的顶级掠食者 。 相关成果近日已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国际期刊《地质学报》(英文版)上 。
中科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员盖志琨介绍 , 瓣齿鲨是一种十分神秘且原始的鱼类 , 主要生活在距今约3.6亿年至2.5亿年之间 , 在分类上属于软骨鱼类中的真软骨头类 , 意思是“具有真正的软骨头颅的鱼类” 。 目前 , 瓣齿鲨目仅有17个属种被描述 , 且大部分是零散的牙齿化石 。
据介绍 , 此次在山西阳泉地区共发现7件瓣齿鲨牙齿化石 , 经过对比研究 , 确定为瓣齿鲨科瓣齿鲨属中的俄亥俄瓣齿鲨 。 丰富的海洋生物化石证据表明 , 在2亿多年前 , 阳泉是一片靠近赤道、温暖透光的浅海 , 适宜各类海洋生物生存 。
参与此项研究的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人员林翔鸿告诉采访人员 , 从尺寸上看 , 此次发现的瓣齿鲨牙齿化石大小与现生的大白鲨相仿 , 可以推测它是一类体长可达3米到5米的史前巨鲨 , “化石保存散乱的状态也说明 , 瓣齿鲨可能和今天的大部分鲨鱼一样 , 牙齿是终身替换的 。 ”目前 , 在北半球的多个地区都发现了瓣齿鲨化石 , 但尚未在南半球发现它的踪影 。
在几亿年前的海洋里 , 瓣齿鲨究竟是怎样生活和捕食的呢?林翔鸿介绍 , 传统观点认为 , 它们是一种底栖的运动缓慢的食壳鱼类 , 以底栖的腕足类、双壳类等具壳生物为食 。 但此次研究发现 , 环绕在瓣齿鲨齿冠基部的水平叠瓦状脊纹条带 , 可能具有在牙齿刺穿肌肉软组织时 , 通过增加摩擦来防止猎物逃脱的功能 。
这表明 , 瓣齿鲨可能类似于现生的大白鲨 , 是古生代海洋里的顶级掠食者 。 而瓣齿鲨化石在欧美以外的中国和日本发现 , 表明它具有跨大洋迁徙能力 , 可能是一类游泳能力很强的捕食者 。
【是一种|在山西阳泉 我国首次发现2.9亿年前瓣齿鲨化石】(新华网)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建设|这一次,我们用SASE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 年轻人|人生缺少的不是运气,而是少了这些高质量订阅号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Samsung|新渲染揭示Galaxy S22 Ultra几乎就是Galaxy Note复刻版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最新消息|世界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光伏电站在德州并网发电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测试|图森未来完成全球首次无人驾驶重卡在公开道路的全无人化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