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二 )


为此 , 团队发展出了高效负载纤维锂离子电池活性材料的连续化方法 , 通过调控正负极活性材料组分和黏附力 , 有效解决了聚合物复合活性材料与导电纤维集流体的界面稳定性难题 。
研究团队自主设计、建立了面向纤维锂离子电池连续构建的标准化装置 , 实现了活性材料在千米级光滑纤维表面的高效负载和精准控制 , 得到了高负载量、涂覆均匀和容量高度匹配的正、负极纤维电极材料 。 同时通过将正极纤维和包覆高分子隔膜的负极纤维缠绕组装 , 进行有效封装和电解液注入 , 最终实现了高性能纤维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连续化制备 。 所制得的纤维电池容量随长度线性增加 , 显示该构建路线具有可靠性 。
新型电池织物应用前景
今年3月 , 复旦大学彭慧胜/陈培宁团队发表于《自然》的论文中 , 报道了他们自主研发的全柔性织物显示系统 。 该系统可紧贴人体不规则轮廓 , 像普通织物一样轻薄透气 , 确保良好的穿着舒适度 。
“前者是用电 , 我们现在的这个研究是供电 , 二者完全不同但又紧密相关 。 ”彭慧胜说 。
该纤维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表现出了良好的综合性能 , 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 基于包括封装材料在内的全电池重量 , 其能量密度超过85瓦时每千克 , 长度为1米的电池可为智能手机、手环、心率监测仪、血氧仪等可穿戴电子设备长时间连续有效供电 。
纤维锂离子电池还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 循环500圈后 , 电池容量保持率仍达90.5% , 库仑效率达99.8%;在曲率半径为1厘米的情况下 , 将纤维锂离子电池弯折10万次后 , 其容量保持率仍大于80%;甚至在重复水洗、挤压等严苛条件下也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电化学性能 。 进一步通过纺织方法 , 团队获得了高性能的大面积电池织物 。
“如果将电池织物和无线充电发射装置集成 , 可安全、稳定地为智能手机进行无线充电 。 ”何纪卿说 。
从新现象到新规律 , 到连续构建关键技术的突破 , 到几乎所有核心设备的自主研发 , 再到工程化连续制备路线的不断升级……团队从未止步 。
通过十多年持续不断的深入研究 , 研究团队已经把纤维电池从实验室样品发展到了产品模型 , 实现了高安全性纤维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连续化构建 , 并致力于推动纤维电池和织物系统的规模化应用研究 。
“可穿戴纤维锂离子电池的很多功能已经实现 , 但要真正推广普及 , 依然任重道远 。 ”彭慧胜说 。
【团队|把电池“织”进衣服里】从电池本身来说 , 目前纤维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与生活中常用的平面电池的能量密度相比 , 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发展面向纤维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构建、性能评估和使用的行业标准或规范 , 推动其工程转化和市场化应用 。 此外 , 在应用方面如可穿戴领域 , 还需要更加先进的编织技术 , 将纤维锂离子电池高效地编织到各种衣物中 , 使穿着更舒适、更美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