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层|影响跨越多个圈层 全球变暖何以“四处横行”

关注全球变暖③
气候变化不是孤立的 , 地球不同圈层之间相互作用才构成了气候系统 。 气候系统包括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冰冻圈 , 近些年人类圈又被提出 。 各圈层与大气圈相互作用 , 影响着地球的气候状态 。
近日 , 瑞士恩格尔贝格的工作人员为铁力士山上的冰川铺上了白色的毯子 , 以防止冰川融化 。 这是当地为缩小全球气候变暖对冰川影响的一种无奈之举 。
气温升高、冰川融化 , 以及近年来频发的极端天气现象 , 都发生在全球变暖的重要气候背景下 。
如何识别全球变暖 , 它如何对地球产生影响?全球变暖给我们带来的直观感受 , 只是越来越热吗?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任国玉认为 , 全球变暖已是公认事实 , 但其带来的影响十分复杂 , 科学认知防范全球变暖 , 平衡研究尤为重要 。
在地球各圈层均有迹可循
“气候变化不是孤立的 , 地球不同圈层之间相互作用才构成了气候系统 。 ”任国玉介绍 , 气候系统包括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冰冻圈 , 近些年人类圈又被提出 。 各圈层与大气圈相互作用 , 影响着地球的气候状态 。 这6个圈层中 , 任何一个圈层的变化都可能引起一个地区甚至全球的气候变化 。
平均温度、降水量、极端温度和降水的长期显著变化 , 以及墨西哥湾飓风强度变大、山地和北极冰川和海冰加速融化等 , 均是气候变化的表象 。
目前来看 , 全球变暖是全球气候变化最重要的迹象之一 。
任国玉说 , 全球变暖的观测研究 , 需要使用长序列地表温度资料 。 最早的地表气温观测 , 是在17世纪的欧洲 , 但比较系统的观测数据仅有100多年 。 20世纪中期后 , 观测网络逐步加密、观测数据质量不断提高 。 我国具有至少60年观测数据的地面气象站点有2400个左右;还有120多个探空站点 , 可观测地面到一万多米高度的大气异常和变化情况 。
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数据显示 , 2019年全球地表年平均温度比1850年—1900年平均值高1.1摄氏度 , 有记录以来仅次于2016年 。 20世纪80年代以来 , 每10年的气温都比上一个10年高 。
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 , 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12摄氏度;我国年平均地面气温每10年上升0.25摄氏度 。 剔除城市化影响偏差以后 , 我国每10年上升速率为0.18摄氏度左右 , 比全球平均略高 。
任国玉指出 , 城市化影响偏差 , 以及全球陆地和海洋观测记录的空间覆盖不均匀 , 特别是早期全球陆地和海洋大部分地区缺少观测 , 是造成目前全球变暖速率估计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 。
全球变暖不仅表现在器测数据显示的地表平均温度上升 , 实际上 , 其影响在地球的各个圈层均有迹可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