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层|影响跨越多个圈层 全球变暖何以“四处横行”( 二 )


作为地球水圈的主体 , 海洋热含量增加;自1993年以来 , 海平面的上升趋势为(3.3±0.3)毫米/年;同时 , 因为海洋吸收了大气中释放的过量二氧化碳 , 海洋酸化明显 。
而在冰冻圈 , 全球变暖造成全球积雪和雪盖融化加剧 , 全球海冰和冰原明显融化 , 范围明显减小 。
“冰冻圈十分特殊 , 被科研人员视为地球气候变化的晴雨表 。 ”任国玉表示 , 冰冻圈具有高易变性、高反照率、启动大洋环流传输带和巨大相变潜热等独特性 , 深刻影响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和异常 。
其中 , 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保存有地球气候和环境变化记录 。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 , 1992年至2011年 , 格陵兰冰盖和西南极冰盖冰量损失增加 , 且增加速率呈现加快趋势 。
在陆地岩石圈和生物圈 , 全球变暖下 , 生长季的长度有加长的趋势;冬季变短 , 夏季变长 , 以北半球为例 , 1952年—2011年北半球平均夏季从78天增加到95天 , 冬季从76天减少到73天;全球绿化、物种范围移动均有增加趋势 。
发生气候突变可能性不大
尽管全球变暖在地球各圈层均有所显现 , 但对于大气圈 , 任国玉说 , 全球变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与气候关系极为密切的大气水汽含量变化 。 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 , 空气中就能多容纳7%的水汽 。
观测数据表明 , 随着全球变暖 , 中高纬度地区一般呈现出降水量增加趋势 , 而欧洲和非洲副热带地区一般呈现出降水量下降趋势 , 有研究认为这会导致干的地方愈干、湿的地方愈湿 。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 , 各地降水结构出现了变化 。 在我国 , 近50年来 , 年平均雨日总体呈下降趋势 , 小雨日数减少达13% , 而暴雨日数呈现一定程度增加 。
人类能感知到的不利影响远不止如此 。
过去几十年 , 伴随气候变暖 , 我国北方干旱和南方水涝灾害都有增加趋势 。 但对于未来情景 , 科学家们莫衷一是 。
有科学家认为 , 到2050年 , 我国北方年平均气温将升高1摄氏度以上 , 但降水增加很少 , 会导致气候变干 , 河湖水量减少 。 另一方面 , 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增长 , 北方需水量将持续上升 , 水资源短缺可能趋于严重 。 也有科学家认为 , 未来气候变化将使我国北方 , 特别是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降水量显著增加 , 气候条件趋向湿润 。
根据IPCC报告 , 预计到2100年 , 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50厘米 。 由于地面沉降 , 我国辽河、海河、黄河、长江和珠江三角洲沿岸 , 海面上升速率将高于全球平均值 。 海面上升会导致海岸侵蚀、加速海水倒灌和地下水污染、引起土壤盐渍化、破坏海岸生态系统、增加强风暴潮危害 。
我国濒危植物达1000余种 。 如果气候变化速率太快 , 加之人类活动造成的动植物碎片化分布 , 一些物种将加速灭绝 。 物种灭绝对我国未来农业、林业、渔业、制药业、旅游业都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