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百万年薪招不到芯片人才 国产手机厂商自主研发竞逐白热化

9月8日 , 手机芯片设计公司联发科启动大规模招聘计划 , 其中硕士毕业生年薪触及200万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46.68万元) , 博士年薪250万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58.35万元) 。但即便抛出“诱人”的薪资 , 在过去两年中 , IC设计芯片公司在优秀人才招聘上的难度却越来越大 。
“从公司离开的员工有跳槽去OPPO、vivo , 甚至去寒武纪、地平线这样的AI企业 , 有些薪水直接翻倍 。”展锐的一名工程师曾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外部机会的增多为行业的从业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权 。
为了组建自研芯片团队 , 近年来不少手机公司把招聘的面试地点安排到了这些芯片公司的办公室旁边 , 而在最新的招聘中 , 一家国产手机厂商为ISP芯片总监提供的月薪高达15万元 , 年薪甚至高达180万元 。
随着芯片的研发进入“深水区” , 从研发人员到技术专利布局的“底层技术”竞逐开始呈现白热化趋势 。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向第一财经提供的数据显示 , 目前国产手机厂商在手机芯片领域的技术布局已经覆盖基带芯片、电源管理芯片、无线充电、指纹识别、摄像头、驱动芯片等多个领域 。

手机|百万年薪招不到芯片人才 国产手机厂商自主研发竞逐白热化
文章图片

芯片自研是必经之路
如果手机厂商想要做更好的产品 , 芯片自研是一条必经之路 , 虽然投资巨大 , 但在行业内 , 这已经逐渐成为共识 。
“十多年前国产手机大多数是贴牌 , 或者是高通、联发科、展讯这些芯片厂家直接提供一套现成的参考设计方案 , 手机厂家稍微改一改就能卖了 。而最近五年 , 手机的竞争变成了核心技术 , 即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的竞争 。”国内一家芯片公司的负责人对采访人员表示 , 从趋势上看 , 手机厂商对于芯片等核心技术的夯实无疑将加强产品的竞争力 , 也是它们对换取“未来空间”的一种投资 。
从国产手机自研芯片的历程来看 , 华为是最早投身的一家 , 虽然其间走了不少弯路却也是成效最大的一家 。
随后小米入局 , 2014年成立松果电子 , 主攻手机 SoC(System-On-Chip)研发 , 三年后推出了搭载在小米5C上的澎湃S1 , 今年上半年小米发布了澎湃C1芯片 , 搭载在小米首款折叠屏手机中 。
除了华为和小米外 , OPPO和vivo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大对芯片技术的投资 。
2017年12月 , 由OPPO 100%持股的上海瑾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 这一公司被视为OPPO在半导体领域投资的开始 。2019年 , OPPO守朴科技(上海)芯片研发项目正式签约 , 而该公司在去年8月更名为哲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注册资本由此前的5000万元增加至1亿元人民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