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用药切勿“跟着感觉走”

长沙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彭放 通讯员 唐梦辉
近日 , 由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主持撰写的首份《全球高血压流行趋势综合分析报告》发表于《柳叶刀》杂志 。 同时 , 世卫组织发布了《WHO成人高血压药物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 提出了协助各国改善高血压管理的一系列建议 。
报告指出 , 在过去30年里 , 全球30~79岁高血压患者人数翻倍 , 从6.5亿人增加到12.8亿人 , 约80%的患者没有把血压控制到达标 。
“是药三分毒 , 我现在没感觉什么不适 , 暂时不想吃药”“我停药一周了 , 血压还是很正常 , 今后不用再吃了吧”……生活中 , 持这样观点的高血压患者不在少数 。 长沙市第三医院心血管病学学科主任张育民主任医师提醒 , 高血压用药切勿“跟着感觉走” , 她结合世卫组织的指南和患者的常见误区 , 对高血压患者如何科学用药进行讲解 。
什么时候开始吃药
《指南》中明确建议 , 对确诊为高血压且收缩压≥140毫米汞柱 , 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的个体开始药物降压治疗;对患有心血管疾病且收缩压为130~139毫米汞柱的个体进行药物降压治疗;对没有心血管疾病 , 但有高心血管风险、糖尿病或慢性肾病 , 且收缩压为130~139毫米汞柱的个体进行药物降压治疗 。 指南还建议 , 不迟于高血压诊断后4周开始药物治疗;如果血压水平过高(例如收缩压≥160毫米汞柱 , 或舒张压≥100毫米汞柱) , 或伴有终末器官损害的证据 , 应立即开始治疗 。
“指南之所以强调药物干预的重要性 , 是因为高血压的患病率高、危害性大 , 但很多人对高血压并不重视 。 ”张育民指出 , 不少高血压患者对控制血压存在误区 。 有些患者认为“血压高不要紧 , 等出现了不适症状再吃药” 。 实际上 , 没有症状不等于没有危害 。
首先是损伤血管 。 长期升高的血压冲击血管壁 , 会给血管带来持续的物理损伤 。 具体来说 , 血管壁感受到血压持续增高后 , 会通过增生让自己变得更加粗壮 。 粗壮的血管看起来结实了 , 但也变得僵硬、不敏感 , 从而导致对血压的调节功能变得迟缓 。 同时 , 增生的血管不是向外长的 , 而是向管腔内生长 , 这就使得血管的管腔内径更小 , 血压也就越来越高 。
通过对血管的损害 , 持续的高血压还会间接损伤靠血管供血的脏器 。 具体来说 , 长期高压冲击会加重血管壁上的炎症 , 久而久之 , 会大大增加在血管里形成斑块的概率 , 导致血管狭窄 。 狭窄发生在心脏的血管上 , 就会导致冠心病;发生在大脑的血管上 , 就会导致中风;发生在肾脏的血管上 , 导致肾功能减退;发生在眼睛的血管里 , 会导致视网膜出血、视力下降等 。 所以 , 一旦确诊高血压 , 无论有没有症状 , 都应该遵医嘱规范用药 。

推荐阅读